在持續了4年的可口可樂“印度事件”中,工廠停產和當地民眾的游行示威,讓這家世界聲譽最隆的軟飲料公司,在印度陷入空前的公共形象危機。無論有關可口可樂工廠過度開采地下水的質疑是否真實,時至今日,可口可樂還是將在這些地區生產過程中的水消耗減少了24%。
顯然,這個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國也無法避免類似在用水和廢水處理方面受到關注。盡管可口可樂公司宣稱,在中國一直努力降低生產水消耗, 并積極與政府和環保組織合作,尋求可支持企業持續發展的方式來保護水資源。近日可口可樂公司在湖南長沙召開的長江論壇峰會上又提出希望在水資源保護領域做出表率,倡導更多的企業提高節水意識,參與保護環境和水資源的行動,但要知道,這個“用水大戶”目前在中國的第一大河——長江流域沿線建有9個裝瓶廠,它們每年要用掉多少水?污水如何處理?如何在生產的同時維護長江流域的健康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在參加第二屆長江論壇期間,《商務周刊》于湖南長沙采訪了可口可樂(中國)公司主管技術領域的副總裁、在可口可樂工作逾25年的趙仲彬,以及負責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外事部總監劉飛飛。
《商務周刊》:可口可樂在長江流域的工廠,每年的用水量大概有多少?作為長江流域的企業用水大戶,可口可樂是如何在工業用水和保護長江流域健康發展之間實現平衡的呢?
趙仲彬:在長江流域,可口可樂有9個裝瓶廠,年用水量估計達到10億—20億升。在整個大中華地區(包括香港、臺灣),可口可樂總共有36個裝瓶廠,所有生產用水都由當地市政部門采用配額制供給。
如何在工業用水和保護長江流域健康發展之間達到平衡,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回答。其一,關系到水的數量。可以說,無論人們喝的是可口可樂還是其他品牌的產品,他們都要喝水、茶或其他飲料。如今的關鍵問題是,中國的水出現了危機。在中國北方,農民沒有水灌溉,而在南方,水卻在泛濫。如你所說,如何保持水的供給平衡是個關鍵問題。我們沿長江流域的裝瓶廠,全部位于當地政府所設立的經濟開發區內,本企業的用水量受到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嚴格監管,每年我們會向相關管委會上報我們的年用水量,他們將根據全國以及各省的用水情況對我們進行配給。在整個長江流域,可口可樂都不會采用抽取地下水來獲得水源。同時,可口可樂公司通過創新技術,提高員工節水意識和倡導正確利用和再利用水,達到最佳水資源管理。其二,是如何處理工業污水的問題。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的所有裝瓶廠都擁有自建的廢水處理系統,我們對所排放的廢水都會進行嚴格的凈化,以達到國家環保標準。在上海等一些地方的裝瓶廠,我們還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對廢水處理的相關數據進行在線更新,保證當地環保部門對我們的污水處理工作進行即時監督。
《商務周刊》:您能否具體談談可口可樂對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工業污水都進行哪些處理?
趙仲彬:具體來說,我們目前主要應用兩種污水處理技術。一種是在污水中注入氧氣,后者能夠氧化這些微生物。另一種方法是厭氧系統,我們先使用這種系統分解微生物,然后再將水排放出去,交給當地政府處理。我們大部分的裝瓶廠都是采用了這兩種污水處理方式中的一種,或者兩者結合使用。所有的污水處理系統都遵從公司設立的統一標準。
《商務周刊》:國內的環保技術標準存在低于國際標準以及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可口可樂是否能夠做到在全世界和中國適用同樣的環保標準和體系?
趙仲彬:我并不認為中國的環保技術標準落后。事實上,就我所了解,中國關于治理污染和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都很好。問題的關鍵在于執行,這是非常關鍵同時相當復雜的問題。關掉某些污染企業就意味著會使很多人失業,這關系到很多社會問題,因此企業、民眾和政府都面臨逐步適應的過程。至于環保標準方面,可口可樂一直很嚴格地執行國內的法律和規定。我們根據自身特點和業務情況,投入人力和財力,專注于更有效的利用水資源,例如可口可樂資助的“雨水收獲”項目,就是通過幫助寧夏地區的農民建造儲水池,安裝抽水機和管道,利用收集雨水和修建水道引水的方法,使偏遠村莊的農民也能喝上干凈的飲用水。這個項目使寧夏7個村莊大約3000名農民受益。
《商務周刊》:那么,截至目前,可口可樂是否已經在中國建立起了一套評估系統,以評估企業活動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在環保領域應做出的努力?
趙仲彬:這是現在非常熱門和受關注的話題。因為目前還并沒有一個成熟的評估機制,所以這一直是中國政府在探究、同時也是我們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我認為這還需要我們和政府、非政府組織進一步的共同合作來建立起這樣的系統。事實上,這也是我們參加第二屆長江論壇的一部分內容,我們正著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進行合作,建立關于長江的環境評估系統。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對我們提出了兩點要求:其一,要確保企業的用水效率,確保所有可口可樂在中國裝瓶廠的運營是建立在有效用水的基礎之上;其次,就自己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對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
與此同時,我個人認為,飲料行業對于長江環境的影響要遠遠少于很多污染產業,比如制紙、紡織漂染和鋼鐵等等。我很欣慰地看到,在可口可樂的污水處理技術應用中,我們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一直在降低。事實上,可口可樂有這樣的規定,如果要排放工業廢水到自然河流中去,所排放的廢水的質量必須比這些河流的水質還要好。因此,就工業廢水來說,我們已經努力并且會繼續做到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希望通過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環境影響評估機制,可以讓我們對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有所察覺,從而更好的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劉飛飛:不可否認,可口可樂是用水大戶,但實際上,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在中國,70%—80%的水用于農業,20%用于人民的生活用水,而只有10%的用水是工業用途。在這么多的企業當中,可口可樂的用水比例是很小的。即便如此,可口可樂也愿意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尤其是長江流域保護方面做出表率,倡導政府以及其他企業一起努力。我們一個企業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但如果能夠以公司的名義,促進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項活動中來,我們才能真正達到保護長江的目的。

《商務周刊》:在可口可樂現任CEO艾斯迪爾(Neville Isdell)上任后,他為貴公司制定的企業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可口可樂公司成為在社會責任方面的領軍企業。迄今為止,可口可樂,尤其是在中國,朝著這個目標都做了哪些努力?成果如何?
劉飛飛:你說得沒錯。在2005年,可口可樂提出了企業發展的全新商業模式。我認為,無論是哪個企業都需要將環境保護、公民意識納入到自己企業的商業愿景中。我們認為,利潤、雇用優秀員工、提供不同的產品選擇——比如我們在中國就經營有3種不同的茶飲料——對企業的發展來說都很重要;同時,我們也很重視與我們合作的企業伙伴共同成長,它們不僅包括家樂福、華聯等大型超市,也包括街頭的便利店。在所有這些商業活動中,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進行規劃的重要性——即如何把企業社會責任的原則融入到我們的商業經營活動中去。因此,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并不是與經營活動不相關的事情,并不是我們只需一邊經營一邊捐些錢就可以了。事實上,在可口可樂,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我們企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去。
這其中,可口可樂一直認為水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可口可樂產品賴以生存的要素。 沒有水,人們無法生活,我們企業更不能生存。簡言之,水是生命之水,也是可口可樂生存之源。因此,保護好水資源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商務周刊》:據說生產1升可口可樂需要用3-4升純凈水?在水資源越來越匱乏的中國,這是不是一種奢侈?這樣的用水比例是否會影響可口可樂的可持續發展呢?
趙仲彬:其實幾乎所有的行業在生產過程中都需要使用水。可口可樂作為飲料產品的生產者, 已經在控制用水比例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我們現在的用水量基本為每生產1升可樂用2—3升水。我們預期的目標是在幾年內把用水量降到2升以下,從而與國際標準看齊。我認為,用多少水并不是關鍵所在,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提高我們的用水效率。我們正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一起準備建立一個發展目標:每兩年,我們會對自己的改變作一次評估,看看自己到底在這方面提高了多少。我們希望,幾年后可口可樂會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