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家大企業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受總經理委托招聘一位可以擔當重任的高管,你可否會給下列人員一個面試的機會:一個退休在家多年的老人;一個建筑工地上的普通工人;一個鄉間的牛倌;一個27歲的年輕人,待業在家,目前無工作經驗……
“開什么玩笑?”你一定會說,“讓這種條件的人當高管?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我要告訴你他們的名字。那個退休老人是姜尚,在晚年被周文王啟用,“發揮余熱”幫助周武王打敗紂王得了天下;那個建筑工人叫傅說,他被殷高宗武丁“舉以為相”,輔佐后者達到了國家大治;那個牛倌是春秋時代的百里奚,他幸運地遇到了秦穆公,在秦國走向強盛的過程中成為一代名臣;至于那個27歲的待業青年,叫諸葛亮——他的事情不說了,地球人都知道。
如果這些人生活在今天,能否勝任某個企業的管理工作?答案不言自明。但是,恰恰在今天,他們恐怕連“出將入相”的第一步也無法邁出,因為他們的求職信會被我們匆匆掃過一眼之后,就從電子郵箱中刪除——在瓦工和牛倌中尋找丞相或是高管,無論古今,一樣不可思議。但是,歷史經驗卻告訴我們,表面的條件并不能全部反映一個人的內在職業素質,比如熱愛的強度、天賦的水平、性格的匹配。某些時候,通過一份不完全適合的簡歷能發現一個杰出的員工,而一份吸人眼球的簡歷實際上不過是某個平庸人物的障眼法。
噢,何時我們才能練就一雙慧眼,看得見可能被埋沒的人才?何時我們才能充滿勇氣和魄力,不再畫地為牢、作繭自縛?何時我們才能找回充滿仁愛的心,不再將人看成單純的符號,用冷冰冰的外在條件為每個人貼上標簽?
從概率的角度說,大多數表面上不合格的應聘者實際上也會不合格;從策略選擇的角度看,剃除剝離那些不合要求的簡歷,也無可厚非。但是,“天地之間人為貴”,對任何一個人類個體的不公正,從形而上的意義上說,都是一種罪惡。因此,用純數學的方法來對待人,其指向就絕不會達到我們今天所共同倡導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也許,我們能邁出的,僅有一步——盡量去除心中的種種成見,讓學歷、性別、年齡、戶口、相貌、工作經驗這些條條框框松弛一點,然后往眼前的簡歷上多看幾眼;也許,時間、精力、壓力會讓我們無暇應付多個“資質平平”的應聘者的“密集攻勢”,那就讓我們盡己所能,多打幾個電話,告訴他們:機會只有一次,而且只有五分鐘。
五分鐘,看起來也許有些苛刻,但比起毫不猶豫地刪除一份充滿希冀的簡歷,五分鐘的機會對應聘者也如金子一般寶貴。就讓那些表面上不全然合格的求職者盡可能多地來到你面前吧!讓他們用短短五分鐘來演示他生命中的華彩吧!也許,只用五分鐘,你就欣喜地發現,原來這一個不是那么差勁,那一個很優秀,另一個簡直就是天才……
1787年4月8日,默默無聞的少年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來維也納拜訪他心中的偶像——在歐洲樂壇上赫赫有名的莫扎特。貝多芬在客廳的鋼琴上演奏了一首難度很高的曲子。莫扎特面無表情,顯然對他的演奏并不滿意。這時有客人來訪,莫扎特并沒有對這個沒表現出什么才華的少年下逐客令,而是給了他一個音樂主題,讓他即興發揮。當貝多芬的手觸到琴鍵,美妙的音樂就如清泉一般流淌出來。正與客人交談的莫扎特忽然停了下來,用心諦聽這美妙的音樂。隨后,他激動地對客人說:“請你們注意這個少年吧,有一天他會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沒有人記錄貝多芬用音樂感動莫扎特的時間,但是,對一個杰出的人來說,幾分鐘已經足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了不起的伯樂,這金子一般的5分鐘正是一個合適的起點,而那因此改變命運的應聘者,會將這五分鐘在感恩的心中珍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