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下午,到一位任董事長的同學家里聊天,我問他:我現在負責帶6個大四學生搞實習,你們公司能接收不?為了事先打消他的顧慮,我接著說,他們的實習時間長達8周,實習期間不要工資,而且工作崗位不挑揀,干什么都行。他說:“我們公司的工作沒有三個月時間熟悉情況,什么也干不了。”我說:“給你們打打雜,推銷點什么也不行么?”沒想到他一點面子也不留:“那也用不著?!?br/> 聽了這話,我心里很不好受,深感今年給畢業生安排實習的難度比去年更大了。而給應屆本科生找工作的事,我已經不敢提了——當時在座的還有一位大公司的總經理,上次和他聊天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們的公司不要應屆畢業生,要找有兩年工作經驗的。
從2003年起,我們學院的老師就有為畢業生找工作的任務,一個教授每年要給兩個畢業生找工作。我的感覺是一年比一年難了。給自己的學生找工作,多少有點推銷自己產品的味道,我這個人不會賣東西,所以覺得很不得勁。但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個為找工作著急的樣子,特別是看到一些農村學生在沈陽舉目無親、兩眼一抹黑的情況,更是想幫他們。還有一些外地學生的家長以為我有多大神通呢,打電話跟我說:“老師一定要幫忙,為了孩子的工作,我們作家長的,不心疼錢!”最近我們學校召開了兩次大型招聘會,場面火爆,很多應聘學生回來時,眼神里卻充滿了失望。凡此種種,讓我深感“80后”就業的艱難。
大學畢業找不著工作,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聽說過,但那說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沒想到我們現在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的必然。我大學畢業時正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統一分配工作,最多也就是誰去個好一點的單位,誰去差一些的,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事。現在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有可能出現大學畢業找不著工作的事。為什么呢?這還得從市場經濟的兩個關鍵詞說起。
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你可以使一只鸚鵡成為博學的經濟學家,只要讓它知道兩個詞——供給和需求。供求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當供給大于需求時,價格必然下降,不管供給的是勞動力還是其他什么商品。從供給方面講,這幾年各大學相繼擴招,去年招生總人數達到800萬,有413萬大學畢業生涌入人才市場。從需求方面講,大多數公司需要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不需要這么多的應屆畢業生。供給大于需求,工資必然下降,而這個下降的工資不為應屆畢業生所接受,就會出現失業。持續幾年沉淀下來的供過于求,無疑會使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其實,“80后”這代人也有很大的優勢。首先,他們的受教育程度高。由于擴招,“80后”的高等學校入學率較之前些年有了巨大的飛躍。其次,視野更開闊。很多“80后”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生活和國外的同齡人在生活上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穿牛仔褲,看NBA,使他們的視野更開闊,更具有全球意識,更像世界公民。我的好幾個同學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些“80后”到了國外很快就融入了所在國家的社會,這和他們的生活成本更高有關。第三,流動性更強。流動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變更自己的居住地點、職業、社會地位等。現在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人們在社會上的流動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經過一定的努力,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居住地點、職業和社會地位等?!?0后”是“網上的一代”,INTERNET的出現甚至使國家和民族的界限也打破了,他們可以在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找工作?,F在我們專業的2003年畢業生中有三分之一在北京工作,在國外工作的也有一定的比例。第四,更富有創造性。“80后”是所謂新新人類,他們生活在物質及文化豐富的新時代,追求一切可觸及的新生事物,喜歡刺激與冒險,倡導新生活、新文化、新運動等。
當然,“80后”也有很明顯的劣勢。首先是實踐能力差。80后們從校門到校門,小學、中學、大學一路讀下來,理論知識有余,實踐經驗嚴重不足,這也和我國的教育制度重理論輕實踐有關,這也就難怪有些物理系的大學生不會安裝日光燈,中文系的學生不會寫請假條。
其次是自理能力差。相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80后”大多自立性不足。他們大多在家里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什么家務活也不會做,在學校勞動課也很少,于是養成了一種學習功課高智商、獨立生活低智商的怪現象,在社會上往往很不適應。
第三是自我感覺良好。很多“80后”的大學畢業生眼高手低,覺得自己很行,可做起具體事情來又什么都不行,面對社會的現實要求有很大差距,遇到挫折后就容易心情沮喪,甚至一蹶不振。
第四是以自我中心。和幾位同學聊天時,都說“80后”的自我中心主義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嚴重。由于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曾是小皇帝,一向““唯我獨尊”,在家里、在學校,小皇帝們可以“保持尊位”,但是進入社會后,他們就不能永遠處于中心地位了。特別是剛進入職場時,他們處于最底層而不是在中心。這個反差會使他們感到很失落。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覺得“80后”的應屆畢業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從現實的角度準備應聘?,F在的公司“實用”得很,已經過了那種只看文憑、不看水平的時代。我的一個學生到一家公司應聘,回來后向我討主意。我從他那里了解到這家公司還沒有網頁,就讓他為這家公司做一個網頁,拿著這個網頁去應聘,結果這個學生在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
第二,放下大學生架子,先做最平常的工作。我的學生大多是學工商管理的,學這個專業學生的目標是當CEO,但誰也不能剛一畢業就當CEO?。∥液退麄冎v,你們到公司的第一個六年就是老老實實地做事,第二個六年爭取管事,第三個六年爭取管人,最后才是當CEO。我有幾個學生到商場工作,從售貨員做起,一年以后就管事了。
第三,多了解公司。多了解應聘企業的信息,平常要多留心各方面的信息。比如,你的專業所在行業的大企業、主管單位、行業協會、有影響的人物等,都應該詳細了解。現在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多也很方便,只要將本行業的一些關鍵詞,輸入一個搜索引擎就可以了!在求職準備時,還要注意關注企業文化和用人制度方面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方面,有的公司比較寬松和諧,有的公司則紀律嚴明,上班打卡、開會記分。這些信息或許在報刊雜志上不容易得到,就要與自己的朋友、同學、老鄉多多“取經”才成。
最后,要描述好自己。要有一個漂亮的簡歷,不必羅列學過的全部課程。有經驗的人事經理一看專業就知道你學過什么,而不會有人考察你學過什么課程。基本情況要簡單,而實習的情況要詳細而明確。公司會很看重你的實習情況,因為人事經理可以通過你的經歷判斷你的能力,安排你到適合的位置上。
總之,認清自己,認清現實,作為新生代的“80后”就會順利地邁出職場第一步,捱過初入職場的“陣痛期”,逐漸成為獨擋一面的實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