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擾”一直被認為是難以處理的職場毒瘤,主要因為我國法律對于“性騷擾”并未作出界定。除非構成《刑法》規定的有關犯罪,否則,對其處理是無法可依的。然而,并不是說這種行為會逍遙“法”外。正如電影《無間道》中一句有名的臺詞所云:“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H先生于2004年初受聘于上海一家公司,雙方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履行期間,H先生分別追求本公司女員工M小姐和N女士,并采取了在上下班路上跟蹤、上班時間打電話、發E-mail、直接找對方、中午午餐時間守在食堂門口等各種手段和方法。兩位女員工分別以已有男友和已婚為由明確表示拒絕,但H先生仍繼續糾纏。由于忍無可忍,N女士于2005年6月將這一情況分別向公司行政部和工會書面反映,要求給予幫助。同年9月,M小姐向所在區婦聯反映,要求婦聯出面解決。公司安保部也就此事分別于2005年7月和10月兩次找H先生談話。H先生對他的行為并不否認,表示愿意改正。兩次談話都有記錄和H先生的簽字。但是,H先生沒有履行他的承諾,繼續在工作時間糾纏M小姐,被M小姐認為“言語下流,難以忍受”。同年12月,公司因H先生“在上班時間糾纏女同事、影響他人工作”,給其記過處分一次。這一次,H先生寫了檢討書,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保證改過。但是,記過處分也似乎沒有讓H先生翻然悔悟,他繼續在上、下班途中跟蹤M小姐,并在上班時間長時間占用分機打電話給M小姐。2006年春節過后,H先生又以從老家帶土特產送給M小姐為由,借機繼續糾纏M小姐。M小姐不得不再次向公司人事部反映,要求單位出面解決。2月16日,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專門召開“關于處理處分H同志的會議”,擬對H先生作出開除處理,并于次日將意見告知工會。工會表示無異議。2月21日公司作出對H先生開除的決定,并當即將開除通知送達H先生。該通知稱:因H先生擾亂生產秩序并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經多次勸導教育,仍不改正,已經嚴重違反規章制度,故對其予以開除處分。2月24日,公司向H先生送達了退工單和勞動手冊。
公司開除H先生,依據的是公司規章制度。該公司《員工獎懲制度》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給予員工解除勞動合同處理:“嚴重妨礙生產秩序或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影響,違反社會公德或政府法律政策者。”該獎懲制度與勞動合同和其他規章制度一起,均由H先生于入職時簽收。
H先生不服,認為自己作為公民有談戀愛、追求他人的權利,而且他后來僅追求M小姐一人,大多數“騷擾”行為均發生在下班時間,并未“嚴重影響”其他員工的正常工作,不能被認為嚴重違反規章制度。他要求仲裁委員會撤銷開除處分,恢復勞動關系,雙方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但是,仲裁委員會最后裁決:對H先生的申訴請求不予支持。
點評:
“性騷擾”一直被認為是難以處理的職場毒瘤,主要因為我國法律對于“性騷擾”并未作出界定。除非構成《刑法》規定的有關犯罪,否則對其如何處理,是無法可依的。根據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公民確實有談戀愛、追求他人的權利和自由,但該權利或自由亦受到一定限制,即應嚴格限定于法律法規所允許的范圍之內,且不得侵犯對方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悖于社會的公序良俗。而H先生被拒絕后仍不斷在上班時間糾纏他人,已經對他人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其行為確屬不當。經公司批評教育和處分后,他仍不改正,已經嚴重地違反公序良俗。其行為不但構成對他人的騷擾,同時亦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公司根據規章制度對其進行處理、處分,是合法而又合理的。此外,本案涉及的開除處分,其實質是一種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且在處理之前已履行通知工會、聽取工會意見的法定程序,所以應當得到法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