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價格法》是我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一部重要的法律,它以法律的形式保 障政府利用價格杠桿調控經濟運行、規范經營者的價格行為,在深化價格改革、保障消費者 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穩定價格總水平方面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從《價格法》宏觀調 控的理論基礎、主要內容、實施現狀、完善思考等方面對《價格法》的宏觀調控功能進行了 論述。
關鍵詞:價格 價格法 宏觀調控
中圖分類號:DF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086-02
一、《價格法》宏觀調控的理論基礎
價格法是指一切調整基于價格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在市場經 濟條件下,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它反映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主要表現為商品生產 經營者、消費者及政府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價格作為商品社會一切經濟利益關系的邏輯起 點,不僅是微觀經濟運行的基礎,也是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因為價格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引 起交換雙方利益關系的轉換,從而影響市場和社會的相對穩定。雖然價格機制的運行離不開 以公平競爭為基礎的市場環境,但由于市場機制調節存在著自發性、滯后性等特點,價格機 制本身無法解決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控制壟斷價格等問題,為了彌補價格機制自發調節的 不足,世界各國紛紛制定法律準許政府對市場價格進行適度的調控和干預。例如韓國,除了 制定《物價安定法》、《限制壟斷與公平交易法》等專門的價格法外,還在《防不正當競爭 法》、《出口保護法》等法規中包含了有關規范價格行為的條款;而法國和德國政府在積極 主張市場價格由私有經濟體或國有經濟體自由競爭決定的同時,都還設有專門的價格調控機 構,法律準許政府在自由競爭調控市場價格受到限制時,根據國家行政法院的法令制定措施 禁止價格過度上漲。可見,價格法律及相關手段的有效運用是保障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之一,其調控功能是其他法律法規所無法取代的。
二、我國《價格法》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
市場經濟國家價格調控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政府宏觀調控職能的行使,維護市場價格的 基本穩定,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價格競爭環境。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法》 宏觀調控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穩定價格總水平。價格總水平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加權平 均水平。它是國民經濟的綜合反映,是國民經濟總量是否平衡、經濟發展是否健康有序的一 個重要標志。穩定市場價格總水平、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國家重要的宏觀經濟 政策目標。形成合理價格的基本條件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又必須 通過法律進行規范,《價格法》在這方面的調節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政府可以通過價格立法 建立重要商品儲備制度,設立價格調節基金,調控價格,穩定市場;建立價格監測制度,對 重要商品、服務價格的變動進行監測;當市場價格總水平出現劇烈波動等異常狀態時,國務 院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或者部分區域內采取臨時集中定價權限、部分或者全面凍結價格的緊急 措施等等。這些制度和措施只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事先予以確立,才能在政府干預價格的時 候為其提供合法依據和法律保障。
2.規范經營者的市場價格行為。經營者是市場主體,價格競爭是經營者參與市場競爭的 主要手段,但由于市場的多變性和復雜性,并不是所有的經營者都能自覺地運用正當的手 段參與價格競爭,價格壟斷、哄抬物價等行為將嚴重擾亂公平競爭的市場價格秩序,《價格 法》明確規定禁止這些不正當價格競爭行為。一方面,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 ,由經營者制定價格并通過法律保障經營者的定價自主權;另一方面,對亂漲價、價格欺詐 、價格誤導等不正當價格行為通過法律加以約束,同時規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如沒收違法 所得、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價格法》規定的行為模式及法律后果,不僅使經營者能夠 預測其行為是否合法,而且使政府在懲治不當價格行為時能夠有法可依,從而實現維護市場 價格競爭秩序,調控經濟運行的目的。
3.明確政府價格管理的范圍、權限和程序。《價格法》規定了實行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 價的范圍,定價的方式、程序及原則,規定了國家逐步完善宏觀經濟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 價格的機制。這說明,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的制定應當符合價值規律,大多 數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極少數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即在大多數商 品和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同時,對經營者的價格行為進行規范,明確合法與非法的界 限,在價格機制自發調節失靈的領域以及針對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系重大的商品的 價格,政府利用公權力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和程序進行干預和引導,這有利于實現價格合理 配置資源的作用,提高政府管理價格的科學性。
三、我國《價格法》宏觀調控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1998年開始實施的《價格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是價格領域效力等級最高 的法律規范。《價格法》及相關配套法規如《制止低價傾銷行為的規定》、《制止價格欺詐 行為的規定》的實施,為政府實行價格宏觀調控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價格法》確立了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機制,有關部門相繼放開了一 大批已經形成競爭或者是放開后能夠形成競爭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下放了一些確需政府管理 但地域性較強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條件;各級政 府根據《價格法》的規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部分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價格風險基金制度, 一些地方還設立了價格調節基金。僅2006年,全國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就查處價格違法案件84 760件,查出違法所得33.42億元,實施經濟制裁22.23億元。《價格法》實施以來,其 作用和成效是不容忽視的,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的《價格法》在實踐中也出現 了一些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和不完善的地方,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價格法》調控的范圍有待拓寬。行政收費在我國是一項深受關注的事項,《價格法 》規定:國家機關收費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但因情況復雜,至今尚未出臺有 關法規,降低了行政性收費的規范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日趨發達,服務價格 行為在經濟生活和群眾生活中日顯重要。《價格法》各類有償服務的規范是薄弱的,如在實 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的范圍中不體現服務價格,在制止不正當價格行為中沒有涵蓋服 務價格;雖然《價格法》對價格壟斷行為的表現形式作了比較詳細的列舉,但沒有明確的概 念界定,缺少對價格壟斷形式的明確區分,這在實踐中難免出現理解的歧異。如聯合固定價 格,實踐中對是否為“直接利用價格”的不正當價格行為存在不同認識,有人認為是直接利 用價格進行的不正當價格行為,有人認為它包括間接利用價格如限制產量的卡特爾,這給法 律適用和執行帶來了困難。
2.對價格監測未做專門規定。價格監測是政府監控市場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價格工作的 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宏觀調控和價格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價格監測在政府監測經濟運行 和市場變化工作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然而,這項重要制度卻未在我國現行的《價格法》中進 行專門規定。實踐中只有國家發改委在2003年發布的《價格監測規定》進行調整,這使政府 價格監測工作缺乏法律依據和有效的實現方式。
3.價格聽證制度作用有限。我國《價格法》第23條規定了價格聽證制度。價格聽證制度 是政府聽取民意、通過價格杠桿平衡各方權利義務的重要手段,也是公眾參與政府有關工作 ,爭取自身權益的重要渠道。在價格聽證方面,我國目前的法規還顯薄弱,且有些內容比較 原則,缺乏具體的配套措施。實踐中的價格聽證制度也不盡人意,有人認為絕大多數價格聽 證是“逢聽必漲”,但漲價理由又常常難以讓人信服;消費者與經營者代表之間實力懸殊, 信息嚴重不對稱;價格聽證過程不夠公開、透明,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
4.缺乏嚴格的責任制度。《價格法》僅規定對經營者警告、罰款、責令停業整頓的行 政責任和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對行政機構的價格壟斷也僅規定“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 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的行政責任。沒有規定適 當的短期刑罰或拘役,也沒有對直接責任人明確的“兩罰”規定。
四、完善《價格法》宏觀調控功能的思考
1.擴大《價格法》的調整范圍。在《價格法》中明確行政性收費的定義和范圍,將行 政性收費和不體現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的收費、中介服務收費分離,進一步理清公共財政支 付范圍和政府為特定對象提供特定服務收費的范圍;將有償服務價格納入價格法的調整范圍 ,使其成為價格宏觀調控的一部分,從而利用價格手段更好地對有償服務行為進行規范;借 鑒國外的立法經驗和立法技術,明確價格壟斷行為的概念界定,對濫用市場優勢的價格壟斷 、橫向聯合價格、垂直限制價格應分別進行規定,使《價格法》在價格壟斷行為的規制方面 進一步完善。
2.對價格監測作出專門規定。《價格法》應規定建立價格監測報告制度,價格監測品 種、監測網絡與監測報表應全國統一,實行規范操作;各級政府對價格監測所需經費應給予 保障;各企事業單位和有關行業組織有協助物價部門進行價格監測的義務。通過借助價格監 測手段來監視和判斷市場變化,預測其變動趨勢,調查分析重要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供求等 變化情況,跟蹤反饋國家重要經濟政策在價格領域的反映,實施價格預測并適時提出預警建 議,為各級政府有效調節經濟、監管市場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依據。
3.完善價格聽證制度。建立健全價格聽證法律體系,在程序規范、監督機制等方面做出 更嚴密的規定,使價格聽證制度更趨法制化、規范化;價格主管部門應建立價格管理數據庫 ,掌握主要行業的有關信息;價格主管部門對申請人提供的資料實施強制評審,提高價格聽 證資料的可信度;對于評審機構出具虛假評審報告、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的行為給予嚴厲懲 處;建立公開、透明的價格聽證程序,嚴格代表選拔制度,征集和確定價格聽證會代表,全 方位接受社會監督。
4.確立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價格法》實施多年來,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的數量多、 涉及行業廣,但價格違法行為并沒有因為受查處而呈減少趨勢,這雖然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中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關,但也不能忽視《價格法》對價格違法行為缺乏嚴格的法律責任 規定這一情況,如在大量國有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有必要在《價格法》中明 確“雙罰制”,在規定市場主體價格法律責任的同時規定直接責任人員和主管領導的法律責 任,避免將個人責任轉嫁由企業承擔而讓責任人員逃避制裁,從而無法實現懲戒的目的。
五、結語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市場,而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是通過價格來實現的,所以市場的核 心是價格。與之相適應,政府的價格調控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價格調控的方法和 程序都必須納入法制軌道,在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的同時,不能讓政府公權利過于膨脹去過多 地干預微觀價格領域。《價格法》作為一部重要的宏觀調控法律,要使其宏觀調控功能得到 更好的完善,必須正確把握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和世界經濟發展動態,總結《價格法》 實施中的經驗和不足,借鑒國外價格法律調整中的經驗,根據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 新問題健全價格調控機制,合理制定價格法律調控目標,改變價格法律調整范圍和手段的滯 后性,從而在法律層面使我國的價格管理與價格調控真正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相適應。
參考文獻:
1.漆多俊.宏觀調控法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
2.漆多俊.經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3.許多,金榮.韓國價格法規概況.價格理論與實踐,1997(12)
4.李伙,蘇然榮,麥貴富.法、德國政府調控價格情況介紹.廣西市場與價格,2002(7)
5.韋大樂.《價格法》的成效與完善建議.法學雜志,2003(4)
6.林志強.論《價格法》對價格壟斷規定的不足與完善.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2(2)
7.中國消費者協會.價格聽證要防止走過場.廣西質量監督報,2006(16)
(作者簡介:重慶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2006級碩士研究生 重慶 400045)(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