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在國外發展迅速,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模式——美 國模式和亞洲模式,它們在發展歷程、立法和結構方面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文章對此進行 分 析,并從中得到啟示:在推出我國的REITs產品時,建議采用亞洲模式,通過專項法規,對 我國REITs產品的設立、發行、上市和監管做出規定。
關鍵詞: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 國際比較 啟示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097-02
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是指采取投資公司、信托計劃或投資基金的形式,通過發 行股票或受益憑證募集投資者的資金,然后進行專業化的房地產或房地產抵押貸款投資。近 年來,REITs在國外發展迅速,形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模式和以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 家為代表的亞洲模式,這兩種模式在發展歷程、立法和結構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們 有必要對此進行分析,并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 兩種房地產投資信托模式的發展歷程
(一)美國房地產投資信托的發展歷程
REITs以美國發展的最為成熟和完善,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REITs基本上是《 國內稅收法典》的產物。當時的美國政府為刺激疲軟的房地產市場,在稅法的修訂案中授予 REITs特殊的所得稅待遇,同時對它的組織結構、收益分配等要件方面做出嚴格的界定。而 且REITs所發行的股票或受益憑證可以上市交易,這就解決了傳統的房地產投資流動性差的 問題。
但是,REITs在美國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20世紀80年代以前,REITs受限于法律約束和 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大起大落,投資者對這種創新的投資模式充滿了懷疑。80年代以后, REITs的狀況開始好轉,這不僅得益于美國《1986年稅收修正案》的頒布,它極大地增強了R EITs的獲利能力,使REITs獲得了避稅優勢,從而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而且也得益于REITs自 身的調整和改變,在經歷了70年代的挫折以后,REITs積累了大量經驗,改變經營戰略以增 加投資機會及分散風險。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和繁榮,REITs也進 入了一個繁榮發展階段。迄今美國大約有300余家REITs,總資產超過3000億美元,大約2/3 在股票交易所上市。從長期來看,REITs在美國目前還處于逐步成長的少年時期。而根據預 測,以后30年REITs的總資產將在4500億-6000億美元之間。隨著美國REITs的不斷發展與完 善,它對美國房地產業乃至整個國家經濟必將產生更大的作用。
(二)亞洲國家房地產投資信托的發展歷程
日本的REITs是由金融機構、房地產界及政府共同推動發展的。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 經濟的破滅給金融機構留下大量貶值的抵押房地產,形成巨額不良資產。面對此現實,金融 機構和房地產界開始考慮房地產的流動性,極力推出有關房地產的證券化產品。同時,日本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房地產業的發展,1998年通過了《特殊目的公司法》,又于2000年 11月修正為《投資信托法》,準許投資信托資金進入房地產業,2001年3月東京證券交易所 建立了REITs上市系統,允許REITs上市交易。截止至2006年年底,日本共有25支上市REITs 。可以預想,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銀行壞賬的消除,REITs的發展將開始進入繁榮時期, 并對日本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調整產生深遠影響。
自2000年起,REITs在亞洲其它國家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新加坡財政當局在1999年5月 14日頒布了《財產基金要則》,并在2001年的《證券和期貨法則》對上市REITs做出相關規 定,以管理REITs的運行。目前,新加坡已有15支REITs成功上市,總市值估計超過220億元 ;韓國在2001年頒布了《房地產投資公司法》,為REITs發展提供相關的法律依據。隨后, 韓國證券交易所修改了上市規則,制定了REITs上市的相關條例。目前韓國有8支REITs,其 中7支公開上市,另一支為私募發行。
總之,美國REITs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種合理可行的房地產投資方式,其比重已 經超過直接投資方式。但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 REITs還處于起步階段,具有良好的發 展前景。
二、 兩種房地產投資信托模式在立法上的比較
(一)稅收優惠驅動模式—美國REITs
美國REITs的設立主要由《證券投資法》和有關的稅法所決定。REITs除了要符合1933年 的《證券投資法》和各州的相關法律外,其最主要的法律條件來自于針對REITs的稅法。由 于REITs在稅收方面享受優惠,因此相關稅法演變是決定REITs結構、發展和演變的主要因素 。在美國設立REITs并享受稅收優惠的主要條件包括REITs的結構、投資范圍、收入分配等方 面。可以說,稅收優惠是美國REITs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REITs行業也根據市場的發展不斷 創新,選擇合適的結構和發展策略。
(二)專項立法模式—亞洲REITs
亞洲國家的REITs模式主要借鑒了美國的模式,在結構、投資目標、收入分配等方面制 定了相似的規定,但是由于各國在稅收制度方面與美國有根本不同,所設立的REITs沒有明 顯的稅收優惠驅動的特征。相比較而言,亞洲模式與美國模式的主要差別在于亞洲普遍采用 專項立法,通過修改投資、信托等有關法律,對REITs的設立、結構等方面內容予以明確的 規定,因此,亞洲各國和地區對REITs的立法和監管比美國更為仔細、嚴格。
這里要強調的是我國香港REITs與其他國家的REITs有一些差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 ,我國香港REITs在收入分配要求上借鑒了美國的做法,同樣規定REITs每年必須將不低于90 %的 凈利潤以紅利形式分配給投資者,但是其他國家對REITs的分配要求基本上都與稅收條款相 聯系,尤其是美國,其實這是為了避免雙重征稅,體現REITs的稅收優惠特征。而我國香港 對REI Ts收入分配的規定并沒有相應的稅收優惠條款,這是限制性很強的要求;第二,在我國香港 上市 的REITs必須交納地產稅,這樣,REITs面臨公司資本利得和地產稅的雙重征稅。可見我國香 港采 用的是謹慎且限制性較強的模式,這一模式對控制REITs這類新產品的風險有積極作用,但 是否會制約我國香港REITs的進一步發展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三、兩種房地產投資信托模式在結構上的比較
(一)美國房地產投資信托的結構
如前所述,決定美國REITs結構發展和演變的主要因素是相關稅法的演變以及REITs對市 場變化的適應。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REITs在傳統結構基礎上出現了UPREITs、 “紙 夾”等變異結構。
其中UPREITs是上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一種獨特形式。在該結構下, UPREITs并不直接 擁有房地產,而是通過擁有傘形結構中的合伙人實體,間接擁有房地產,而合伙人依據自己 在原合伙組織中的所有者權益比例來獲取新REITs的股份。
“紙夾”結構的REITs也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般是REITs先成立一家運營公司,運營 公司一旦成立,就與REITs分開,成為一個新的上市公司,每個REITs股東可以獲得新上市的 運營公司的股份。這樣,該結構中的REITs和運營公司是兩個獨立的上市公司,但這兩個公 司是通過“紙夾”——公司間的協議相連的。兩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和董事會成員部分相 同,以保證兩家公司的發展和股東利益上的一致性。
“紙夾”結構具有傳統REITs所沒有的 靈活性:REITs實體可以投資于穩定收入的房地產;運營公司的目標是實現增長;兩者可以 分開各自實現目標,也可以通過聯合共同實現穩定收入和增長的目標。
(二)亞洲國家房地產投資信托的結構
亞洲國家REITs結構的特點在于強調受托人和管理公司的功能。以新加坡為例, 通過REITs的專項法規對受托人、管理公司、物業評估師的條件和職責作了明確的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規范受托人和管理公司責任的同時,REITs的專項法規強調受托人和管理 公司的相互獨立性,從結構上避免資產管理過程中潛在的利益沖突。另外,由于REITs在亞 洲的發展歷史較短,而且其形成是滿足法規要求的結果,所以REITs在亞洲還沒有形成由市 場環境所致的結構變異。
此外,美國模式和亞洲模式的REITs在上市條件上有一相同之處:REITs的上市都是參照 正常的上市條件和流程,在上市的條件中附加一些與REITs相關的條件。但是,相比較而言 ,亞洲模式更強調REITs必須是立法機構認可的實體。
四、啟示
REITs是產生于美國的一種房地產證券化形式,被日本、新加坡等國引入后,也收到很 好的效果。REITs在美國、亞洲等市場成功可歸因于產品特性和法律制度這兩方面因素。從 產品特性上來看,REITs具有透明度高、針對性強的投資策略;可以讓中小投資者參與到原 本需要大量資金的房地產投資中,實現了房地產投資的大眾化,滿足了投資者的資產組合需 要;具有相當高的流動性;可以獲得優惠的稅收待遇;透明度高,有利于投資者把握可能的 投資風險;與證券市場的低相關性及具吸引力的回報率。正是REITs的這些產品特性使其在 推出后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REITs能夠健康發展的保障。如前所述,海外REITs市場的發展顯示 了有關REITs的法規決定構成REITs產品的核心因素,進而決定了REITs的產品特征。美國模 式的REITs基本上是稅收法律條款下的市場型模式;而亞洲國家的稅收制度和美國有根本不 同,所設立的REITs沒有明顯的稅收優惠驅動特征,但這些國家通過專項法規的建立,對REI Ts的設立條件和監管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雖然立法角度不同,但REITs在這些國家都獲 得了長足的發展。
目前我國發展REITs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借鑒國外REITs發展的成功經驗;國內50 多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的經營和監管經驗可供借鑒;REITs的上市流程和交易規則與普通上市 公司的規定基本一致,實施成本低;有大量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以商業性房地產開發為 目的的投資比重不斷加大,這成為發展 REITs產品的重要前提。同時,我國目前的房地產融 資體制——以間接融資為主,使銀行成為房地產風險的最大承擔者。為降低銀行的房地產貸 款風險,我國房地產業迫切需要除銀行以外的融資方式。
在此背景下,引入REITs這一金融創新,適時推出REITs產品,對于促進我國房地產業的 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推出我國的REITs產品時,結合我國的法律 制度和市場發展狀況,建議采用亞洲模式,通過專項法規,對我國REITs產品的設立、發行 、上市和監管做出明確規定,進而決定我國REITs的產品特性,這對保證我國REITs產品的產 生和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董藩,王家庭編著.房地產金融 [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王開國,吳福明編著.房地產證券化探索 [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吳嬋君,虞曉芬.美國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及其借鑒[J].濟南金融,2003(7)
4.王諍諍,洪蘭.美國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歷史透視[J].中國房地產金融,2004(3)
5.劉曉兵.美國日本房地產投資信托發展對中國的啟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3(10)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合肥 230009)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