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能力培養為本是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但現行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諸多缺陷。文章從如何正確定位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提出了以 能力為本位,以“三型”為特色的新模式,并指出了新框架的特征。
關鍵詞:商務英語專業 能力本位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135-0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高新產業不斷崛起,產業產品結構不 斷調整,外資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紛紛取得進出口權,各行各業面 臨來自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急需一大批適應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高素質、復合 型應用外語專業人才。另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也對原有的商務人 才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各個高等學院紛紛開設商務英語專業,但其 人才培養的內容、方法、規格參差不齊,怎樣規范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為 經濟建設服務,一直是個廣受關注的問題。
一、與時俱進,更新辦學理念,正確定位高職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
正確定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是優化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的關鍵。目前我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在知識與能力關系的定位上主要存在 以下兩種傾向:一是沿襲普通高等教育以學科體系為中心來定位,把高職學生培養成“本科 壓縮型”人才;二是效仿技工類學校的做法,過分強調現行崗位操作技能的實際需要,把高 職學生培養成“崗位技能型”人才。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曾指出‘十五’期間,我們要使職 業教育邁上新臺階,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 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成才為本。即把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整 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點,高度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 獨立人格,通過對受教育主體的尊重和承認,引導和突出學生個性發展,促進他們自我認識 、自我訓練、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具體說來高職教育應該貫徹以下原則:堅持教育 學生和服務學生并重,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并重,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 并重,教學規范化管理與因材施教并重。
(二)樹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觀
茲特將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 or performance—based education)定義如下: “其教育方式是預先設計有系統之具體能力標準,然后依據學生個人的學習進度,以預先安 排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獲得該學科或行業的精通水準,其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的學習成果產 生具體行為表現。”我國高職學院教育倡導的“能力本位”就是以培養學生技術和崗位應用 能力為主,具體為培養“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專門 人才”。所以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在培養高等技術應用 型人才的總構架下,按職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來推進課程及教學體系改革,堅持人文 先導,能力為本的宗旨,以培養區域經濟和行業人才需求為服務重點,面向地區經濟建設和 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與自我發展,培養與自我培養展開再 塑過程,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就業競爭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 展”,把學生培養成能力強、素質高的技術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三)樹立“零距離上崗”質量觀
“零距離上崗”就是零適應期,即畢業生一到企業即能上崗,這是現代企業發展對人才需求 提出的新要求,是衡量現代人才培養的新標準,是現代企業用人的最佳標準。而職業教育就 是就業教育,是以適應性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培養既動腦又能動手,具有較高的知識層 次、較強的創新能力,掌握熟練的心智技能的新興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是高職教育的本質 特征。所以一所高職學院成功與否,一個專業的定位妥當與否,一條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要 看其畢業生是否受到社會歡迎,是否有較高的就業率,是否能“零距離上崗”。所以高職商 務英語專業教育必須以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堅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 第一線,根據崗位和崗位群需要,整合專業課程體系,傳授當前最新的技術和要領,牢固樹 立讓學生“零距離上崗”的質量觀。
綜上所述,我們把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 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熟悉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和法規 ,通曉商務禮儀,具有堅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熟悉商務函電和外貿業務,有較好的商務英語 水平和計算機技術,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的應用型涉外商務高級人才 。該培養目標也可以簡要概括為:基本知識夠,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直接從事涉外商 務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根據上述培養目標,我們把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定位為“三型”。所謂“三型 ”是指外向型、實用型、復合型。外向型是指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能跨文化進行商務 交際活動的能力;實用型是指具有適應涉外商務崗位實際工作需要的各種基礎理論和操作技 能的應用能力;復合型是指既懂外語,又懂外貿、國際商法、WTO規則;既能動口又能動手 ;既有針對性又有實用性,融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一體的能力。
二、根據培養目標,優化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任何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都要處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對于這三者關系的不同 處理,便形成了不同的培養模式。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否優化,關鍵也就在能否正確 處理這三者的關系。我國現有的商務英語專業大都由原來的外貿(經貿)英語轉化而來,其 人才培養模式在處理以商務還是英語知識為主的定位上存在以下兩種不良偏向:一種是商務 專業(或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型,另一種是英語專業型。前者注重商務(或國際貿易)知 識或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把商務英語專業辦成了國際貿易或國際商 務專業;后者注重英語語言培養,忽略了英語作為商務交際工具的功能,把商務英語專業辦 成了英語翻譯或英語語言專業。在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上,存在以下兩種不良傾向:一種 是“本科壓縮型”培養模式。該模式強調理論知識,拓寬專業口徑,注重專業素質教育,但 是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種是“崗位技能型”培養模式。該模式以特定崗位實際 需 要的專門技能為中心,以該專門技能所需的基本知識為基礎,強調崗位操作技能和勞動態度 的培養,忽略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框架
(一)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體系
首先,我們根據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將商務英語專業的就業崗位群分解為如下幾類: 譯員、外銷員、推銷員、商務文秘、商務助理、外貿代理商等。
其次,我們根據職業崗位群的所需構建綜合能力模塊,即:基本素質——德、智、體、美; 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強的國際商務工作能力(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 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和法規,能獨立完成單證的處理)和熟練的英語交際能力(英語聽、說 、讀、寫、譯的基本功扎實,英語口語和書面交流流暢、得體,通曉商務禮儀,有較強的跨 文化交際能力)。
最后,根據上述綜合能力模塊,我們構建出商務英語專業的能力要素(表1)。
職業能力能力要素基本素質1.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了解現代中國革命史和我國的基本 國情。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思想品德素質和文明禮儀。3.具有愛崗敬業、忠于職守、講 究信譽、謙虛好學和良好的團隊精神,安心生產一線工作。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5.具有 中文應用文寫作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1.能應用、處理本專業一般性英文技術資料的能力。2.具有運用現代化辦公設備進行辦公及 處理業務的能力。熟練的英語交際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功底,英語口語和書面交流流暢、得體,通曉商務禮儀,有較強的跨文化交 際能力,能單獨完成函電的寫作。國際商務工作能力扎實的進出口業務知識,對國際貿易、國際商法、會計原理、匯兌與結算等相關外貿知識有 較全面的了解,能獨立處理一般業務問題,完成單證的制作。社會綜合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人際交往、公關、協同共事等能力和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
(二)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是涉外商務活動中的服務和管理人才,需具備較強的職業技能和綜 合知識的運用能力,融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為一體。因此,它的課程體系應貫穿多元整合 的策略的思想,打破原有課程、學科之間的界限,以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以培養目標為依 據,對課程進行多元整合,精簡課程內容,避免交叉重復,突出應用知識和綜合能力。具體 操作如下:首先,依據基本素質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構建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培養模塊課程體 系。即:(1)基本素質模塊課程體系:大學語文、政治、基礎英語、應用文寫作、計算機 基礎、體育、演講與口才等課。(2)熟練的英語交際能力模塊課程體系:英語視聽說、英 語閱讀、商務英語寫作、英語翻譯、國際商務英語函電、英語國家概況、第二外語等。(3 )國際商務工作能力模塊課程體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市場營銷、經貿 談判等。其次,根據專業能力要素的具體要求及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打破學科體系,整合 新的綜合課程。依據教學進程的合理化,使部分課程實現綜合化(表2)。最后,每年廣泛 聽取歷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意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課程體系。
綜合性課程名稱綜合的相關內容應用文寫作應用文寫作(中、英文)英語視聽說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閱讀英語閱讀、商務英語綜合閱讀、經貿報刊文章選讀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理論、WTO貿易法規雙語教學利用英語講授專業課高職教育要求技術能力的訓練和職業素質的訓導占主導地位。因此,我們根據專業能力要素 的需要,本著實踐教學體系要與理論教學體系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及 創造能力的培養,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質提高的宗旨,建立了與理論 教學相適應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它包括課程實踐、技能訓練、畢業實習等教學環節,目的 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其學時占培養方案總學時的44.6%,實踐教學體系 基 本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能力培養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在 實踐教學環節,我們一方面根據生產需要,把學生相對集中到校內外實習基地分別 進行英語聽力、英語口語、外貿單證操作、經貿談判、商務英語口譯、商務英語筆譯等方面 的實習、實訓,鍛煉技術應用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廣泛聯系外貿公司、涉外企業 、各種商品博覽會(如:廣交會、中博會、農博會等),選派學生擔任工作人員,積極參與 各種商務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強化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旨在加強專業技能培養的教材建設
專業教材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生的優劣與教材建設的關系非常密切。在教 材建設方面,我們首先根據理論教學體系的教學要求,選用難度適中、時代感強的、實踐性 模塊突出的精品或優秀高職高專教材。其次,結合行業、學院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資深 業內人士的實踐經驗開發了一批校本教材,如:《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寫作》、《 商務英語函電》、《外貿單證》、《國際貿易實務》等,增強了教材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當 然,社會在前進,科技在發展,再優秀的教材也難免要打上時代的烙印,難免有缺陷。所以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并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據課程目標對教學內容作出適當的增減 。如:商務英語寫作課只重點突出了備忘錄、意向書、會議議程、會議記錄招(投)標文件 的寫作等內容,而沒有把普通商務書信的寫作這一塊列為重點,對商務寫作理論也只是點到 為止。再者,對于操作技能性強的課程,如:單證、函電、英語口語、聽力、應用文寫作、 市場營銷等,我們先根據職業綜合能力和能力要素及理論教學體系的要求,在與校外實踐教 學基地和外貿企業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先勾勒出每一門課程的實用技能要素,然后把職業技 能目標層層分解到每堂課中,制定了《實踐(訓)大綱》、《考試大綱》和《實習指導書》 ,初步形成了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實踐教材體系,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
(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體系的改革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也是人才培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鼓勵教師改進教 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推行案例教學法、談論法、 合作學習法、演示法和部分課程雙語教學法等,逐步建立起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 教學 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教學和小組合作學 習,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我們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極力營造積極向上的 學習氛圍,確保校內形式多樣的技能競賽、英語角以及英語晚會的定期舉行,充分調動學生 的學習積極性。在評價體系方面,我們改革傳統的知識記憶型人才的評價機制,建立了與人 才培養規格相適應的知識、能力、崗位技術人才評價機制,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考試不僅 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理論知識),而且注重考核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其動手能力或 操作技能一般要占學生總成績的40%~80%。
[本文為湖南教育廳支助科研項目“高職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濤生.高等職業院校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與創新.教育與職業,2004(12 )
2.周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屈孝初.高職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探索.教育與職業,2004(12)
4.邢邦圣.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中國職業教育網,http://www.edu.cn.
(作者單位: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