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于財務報表使用者來說,最重要、最有意義的不是報表中的各項具體數據資料,而 是各項數據之間的聯系及其變化趨勢,比率分析法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文章從短期償債能 力、營運能力、財務杠桿、獲利能力、價值等五個方面對財務分析的比率分析方法進行了新 探。
關鍵詞:財務分析 比率 新探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152-02
對于財務報表使用者來說,最重要、最有意義的不是報表中的各項具體數據資料,而是 各項數據之間的聯系及其變化趨勢,比率分析法是其中主要的方法。
一、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比率衡量企業承擔經常性財務負擔的能力,企業若有足夠的現金流量,就 不會造成債務違約,會計流動性反映了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流動負債是指將于自資產負債 表編制之日起一年內償還的債務,而用于償還這些債務的基本來源就是流動資產。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如果企業出現財務上的困難,可能無法按 時支付貨款,或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展期,結果造成流動負債比流動資產增加得快,流動比 率下降,因此流動比率下降可能是企業財務困難的第一個信號。企業一方面要計算歷年的流 動 比率,以便于發現變化趨勢;另一方面還要將本企業的流動比率與從事類似經營活動的其他 企業的流動比率進行比較,以了解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水平。
2.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試比率,速動比率等于扣除了存貨之后的流動資產(稱速動資 產)除以流動負債,速動資產是指能夠快速變現的流動資產,存貨是流動性最差的流動資產 ,考察企業在這方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即付比率。即付比率=立即可動用資金/流動負債,公式中立即可動用資金包括現金、 銀行存款和企業持有的短期有價證券,即付比率是評價企業流動資產中的現款和短期有價證 券用于償付流動負債能力的指標,這項指標也是流動比率的輔助指標。
4.營運資金。是指可供企業經營周轉使用的凈流動資產,即企業的流動資產減流動負債 的差額,流動資產是償還流動負債和進行經營活動的基礎,因此流動資產應大于流動負債, 才能保證清償短期債務和應付日常經營。
5.流動資產比率。流動資產比率=流動資產/資產總額,流動資產是企業營運能力的表現 ,它代表企業短期可運用的資金,比值越大,表示企業可運用的流動資金越多,企業資產的 流動性越好。
6.流動負債比率。流動負債比率=流動負債/負債總額,此比率表示企業在短期內需要償 還的債務占總債務的比例,其比值越大,說明企業償債壓力越大。
7.利息保障倍數。利息保障倍數等于利潤(息前稅前)除以利息,這一比率著重反映企 業所賺取的利潤對利息費用的償付能力。計算該比率時若從利潤中減去折舊,在分母中加上 其他財務費用(如本金支付和租賃費支付),計算結果將更具現實意義。
二、營運能力
營運能力比率用來衡量企業對資產的管理是否有效,企業在資產上的投資水平取決于諸 多因素,那么如何衡量企業在資產上的投資水平是否合適呢?
1.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于會計期內的銷售收入總額除以平均的資產總額,平 均的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這一比率用來表示企業對總資產的運用 是否有效,若總資產周轉率高,說明總資產周轉速度越快,銷售能力越強,說明企業能有效 地運用資產創造收入,資產管理越好。
2.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總額/平均應收賬款凈額平均的應收賬款 凈額,平均收賬期=會計期的天數/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平均收賬期提供了有 關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方面的信息,該比率越高,說明應收賬款回收越快,變現能力越強,企 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越強。
3.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天數。在同行業各企業之間,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在不會造 成存貨短缺的情 況下,存貨周轉次數多、周轉天數少,說明存貨周轉越快,占用水平越低,潛虧因素越少, 變現能力越強,償債能力也越強,實現的利潤就增加,反之則相反。
4.凈營運資金存貨率。凈營運資金存貨率=存貨/凈營運資金;凈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 動負債。凈營運資金是流動資產減流動負債以后的金額,這部分資金企業可以長期或較長期 占用,由企業自行支配,而存貨是企業流動資產中流動性最差的一部分資產,可見凈營運資 金存貨率反映了企業存貨這部分流動性最差的流動資產與企業可以長期使用的流動資金即凈 營運資金之間的關系。
5.流動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平均流動資產=(期初 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2,該比率是考核企業營運能力的重要指標,用于檢查資金和利息 節約和浪費的數據,該比率越高,說明流動資產周轉速度越快,越節約流動資金,企業的盈 利能力越強,資產管理越好。
6.所有者權益周轉率(次)。所有者權益周轉率(次)=銷售收入/所有者權益平均總額 ,所有者權益平均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期末所有者權益)/2,這是衡量企業所有者權益 資本使用效率的指標,其比值越高,說明所有者權益利用程度越好。
三、盈利能力
會計利潤反映了成本與收入之差,財務分析人員至多能衡量當前或既往的會計利潤。然 而許多商業機會都是以犧牲當前利潤為代價來換取未來利潤的,如新產品都有很高的初始費 用,因此有較低的初始利潤,在這種情況下,當前利潤就不足于反映未來的盈利能力。以會 計為基礎來衡量企業盈利能力還存在一個問題,即忽視了風險。從經濟意義上來看,只有當 企業的盈利率大于投資者自己能夠從資本市場上賺取的盈利率時,才能說企業具有較強的盈 利能力。
1.銷售利潤率。銷售利潤率等于利潤除以總銷售收入,將利潤表示為總銷售收入的百分 比的形式,銷售利潤率中最重要的是銷售凈利潤率。銷售凈利潤率=凈利潤/總銷售收入,銷 售總利潤率=息前稅前利潤/總銷售收入,一般來說,銷售利潤率反映了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或 較高的價格提供產品和勞務的能力。
2.資產收益率。衡量企業管理績效的一個常見指標是利潤與平均總資產的比率,包括稅 前的和稅后的。資產凈收益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資產總收益率=息前稅前利潤/平均總資 產。非常有意思的是,資產收益率(ROA)可以通過幾個財務比率聯系在一起來計算, ROA= 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 ROA(凈)=(凈利潤/總銷售收入)*(總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 ); ROA(總)=(息前稅前利潤/總銷售收入)*(總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企業可以通 過提高銷售利潤率或資產周轉率來增大ROA。
3.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比率(ROE)被定義為凈利潤(息稅后)除以平均的普通股股東 權益, ROE=凈利潤/平均的普通股股東權益,平均的普通股股東權益。ROA與ROE之間最重要 的區別在于財務杠桿,為了說明這一點,以下對ROE作一分解:ROE=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 *權益倍數=(凈利潤/總銷售收入)*(總銷售收入/平均的總資產)*(平均的總資產/平均 的股東權益),以上計算中似乎財務杠桿能夠擴大ROE,事實上,只有當ROA(總)大于債務 利潤率時才會如此。
4.資本金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息前稅前利潤/資本金總額,這是衡量投資者投入企業 資本金獲利能力的指標,比率越高,所有者的投資收益和國家的所得稅就增加。對上市公司 來說,此比率提高還意味著股票的升值。資本金利潤率沒有絕對的評價標準,因行業而異, 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來說,此比率越高表明企業資本金的營運狀況越 好。
5.營業收入利潤率。營業收入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額,這項比率是衡量企業營業 收入獲得能力的指標,此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營業利潤在營業收入額中所占的比重越大,企 業經營成果越好,反之則差。為了衡量和評價企業營業收入的收益水平,還可以計算營業收 入利稅率,營業收入利稅率是企業的營業利潤和銷售稅金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 營業收入提供利稅的水平。
四、市場價值比率
1.市場價格。普通股股票的每股市場價格是買賣雙方在股票交易時確定的,企業普通股 權益的市場價值等于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乘以發行在外的股數。有時我們用“公平市場價值 ”一詞來指市場價格,“公平市場價值”是指在有意愿的買者和有意愿的賣者都掌握相關信 息的情況下雙方的交易金額,因此市場價格是對企業資產真實價值的估計值,在一個有效 的市場上,市場價格反映了企業的全部相關信息,這時市場價格就揭示了企業資產的真實價 值。
2.每股賬面價值。每股賬面價值=(股東權益總額-優先股權益)/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 數,該指標反映發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記在賬面上的股東權益額,按成本記賬的資產與按股 票市價反映的資產的現值之間的差額。如股票市價高于賬面價值時,體現企業潛在利益,反 之則為潛在虧損;當優先股權益等于零時,每股賬面價值等于每股凈資產。
3.每股盈余(每股收益)。每股盈余是企業本年盈余與普通股流通股數的比值,該指標 基于普通股計算,在單純資本結構下,是稅后凈利減去優先股利與以時間加權平均的普通股 流通股數的比值,每股盈余=(稅后凈利-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加權平均普通股股數。 每股盈余是衡量股份公司盈利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指標值越高,每股可得利潤越多,企業的 獲利能力越強。
4.市盈率(P/E)。又稱價格盈余比率或本益比,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 每股盈余,是衡量股份制企業盈利的重要指標之一,經濟效益提高快、發展前景好的股份制 企業市盈率較高,反之則較低。
5.股利分配率(股利支付率)。股利分配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盈余,或股利 支付率=現金股利/凈利潤,該比率反映了普通股股東從每股的盈余中分到手的份額,直接體 現股東當前的利益。留存比率=留存收益/凈利潤,留存收益=凈利潤-股利。
6.市值與賬面價值(M/B)比和Q比率。市值與賬面價值比,簡稱“市值與面值比”,等于 每股市場價格除以每股賬面價值。還有一個與M/B比相類似的比率叫做“托賓Q比率”,在托 賓Q比率計算中,用企業負債的市場價值和權益的市場價值之和代替了M/B比率計算公式中的 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并用全部資產的價值代替了歷史成本。顯然Q的比率大于1的企業比Q 比率小于1 的企業更具投資吸引力,Q的比率高的企業一般有著誘人的投資機會或顯著的競 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張為國.中國上市公司會計差錯的動因分析[J].會計研究,2004(4)
2.王英姿.審計職業判斷差異研究[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安徽省能源集團 安徽合肥 230001)(責編: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