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立足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勢,對伙食費評價模型和自適應增長模型進行 修正,提出新的伙食費評價標準和伙食費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需求模型,并以市場物價及 物價指數為基礎,對“十一五”期間伙食費標準進行預測。
關鍵詞:軍人 伙食費標準 增長模型
中圖分類號:F2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162-02
一、伙食費評價模型及其修正
從建國至1970年,我軍伙食費主要采用伙食費評價制度確定,1970年后伙食費采用劃分 類區、固定金額的辦法,即根據部隊各類人員享用的灶別和駐地物價,確定不同類區、不同 灶別的伙食費標準,但固定金額時仍然沿用了伙食費的評價辦法。
伙食費評價模型是根據“伙食費是實物定量的物價折款”這一基本原理建立起來的,評價模 型可概括為如下公式:
其中Xj、Yj分別為實物定量標準中某項單項定量及其平均價格,n為實物定量標準 中食 物種類數。F則為購買實物定量標準所需金額,它是制定和調整伙食費標準的直接依據。
伙食費評價模型的應用有前提,即實物價格在評價期和執行期內變動不大,否則按評 價值計算的伙食費就不能滿足執行期的需要。由于實物定量標準只規定了軍人每類物資的消 耗數量,而同類物資不同品種價格相差較大,因此又制訂了伙食費評價的一般要求,對食物 定量中給出的品種質量進行了初步規定,使伙食費評價具有一定的依據。但現行的伙食費評 價要求沿襲了五十年代的標準,與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形式格格不入,存在明顯的 不足。一是對食物品種的質量規定過于模糊,造成價格難以采集,不便于實際操作。二是評 價標準規定的食物品種過于單一,沒有考慮部隊實際消費的各種物資比例,不能準確反映伙 食費的實際保障狀況。三是評價以生鮮食品為主,沒有考慮到部隊消耗的成品、半成品消費 比例逐年增加的事實,而成品、半成品的價格要遠高于生鮮食品。四是沒有考慮食物的可食 部和折算比例,食物定量規定的數量是可食部分,不包括廢棄邊角料。同時豆制品必須按一 定比例折算成黃豆。鮮奶(酸奶)必須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牛(豆)乳粉。五是沒有考慮不同 灶別食物消費質量問題,簡單規定按中等質量價格計算,不符合海、空勤灶伙食保障的現實 ,而且我國食品安全的形勢日益嚴峻,必要的食品安全支出和食品品牌應納入評價范圍。
(一)同國家統計局市場物價調查相結合,制定有詳細食物質量說明的評價要求
自1984年起,國家統計局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消費價格(指數)體系,2006年僅37 個計劃單列市每月統計的食品價格就多達6792個。為了便于評價工作的開展,可以針對食物 定量制定出詳細的質量要求,從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市場物價中,選取某類食物各類灶應消費 的品名和等級。總的要求是:(1)凡標準中沒有規定質量要求的,按當地供應較多的品種 和一級質量價格加權計算;(2)糧食、豬肉、牛(羊)肉、禽肉、禽蛋等制品權重應占10% ~15%,魚蝦類中海水魚和蝦蟹類權重應占20%,植物油要求為桶裝或瓶裝,蔬菜按深色蔬菜 占 五分之三的比例評價,最少取14個品種;(3)海、空勤灶對食品質量要求較高,一般高于 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品種和質量標準,伙食費評價時可以采取在副食品平均價格的基礎上增加 一定比例計算。
(二)修正后的伙食費評價模型
F=∑ni=1∑mj=1Xi×λij1-eij×Yij(2)
式中,i、j分別表示食物定量標準第i類食物中參與評價的第j種食物,X為該類物資的 定量標準數量,λ為折算比例,е為廢棄率,Y為該種食物的年平均單價。
二、自適應伙食費標準調整模型及其修正
自適應模型抓住評價期與執行期物價上漲這個關鍵,應用微積分原理,建立了與物價上 漲指數相關聯的數學模型,并給出伙食費調整指數和超量系數的計算公式。同時指出伙食費 調整指數的計算依賴大量的數據,尤其是預測指數難以得到權威部門的認可。實際工作中, 可以直接運用國家權威部門公布的物價上漲指數。從而得到簡化的伙食費標準調整模型:
F1=(F0+ΔF0)×(1+P0)×(1+P′1)(3)
其中:F1為待調整年度的伙食費標準;F0為評價年度伙食費標準值;ΔF0為評價 年度初期伙食費標準值與市場價的差額;P0為評價年度分類指數中食品類平均物價上漲指 數;P′1為標準調整年度分類指數中食品類預期平均物價上漲指數。
當調整機制啟動后,從第二期開始,公式(3)簡化為:
F2=F1×(1+P2)(4)
該模型建立在食品類物價上漲指數的基礎上,數據相對容易獲得,計算簡單。但仍有不 足:一是模型使用有前提,即食物定量不變,而食物定量根據軍人營養素供給量標準和略高 于城鎮成年男性消費水平建立起來的,一般5~10年調整一次,因此,食物定量調整時,仍 應采用經典的伙食費評價模型,而自第二期開始才能采用指數模型;二是伙食費調整指數采 用國家權威部門公布的物價上漲指數不能反映軍隊與城鎮居民飲食消費的差異;三是評價年 度初期伙食費標準值與市場價的差額實際上是根據伙食費評價模型計算出來的,因此每次使 用此模型必須進行伙食費評價,需要花費較大的統計成本。
(一)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
編制物價指數必須掌握三大要素:一是確定指數商品,選擇代表規格品;二是掌握同一 商品同一規格的基期和報告期的平均價格;三是確定權重。前兩個步驟,可以采用國家統計 局數據,而權重應該與居民消費價格中的權重有所區別。根據有關規定,編算居民消費價格 指數的各類權重是根據居民家庭支出情況調查中居民上一年的實際消費構成計算而成,具體 操 作方法,就是計算出各類(種)商品支出金額占總(類)支出金額的比重,這個比重就是權 重。而軍人消費的食物種類和數量在食物定量中均有規定,與居民消費必然存在差異。
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是軍人消費的各類食物和炊事燃料的價格指數。計算公式:
V=∑nj=1Ij×Wj∑nj=1Wi(5)
其中:Ij為單項食物與炊事燃料的價格指數, Wi為軍人消費的各類食物和炊事燃 料的金額,即權重。
1.單項食物與炊事燃料的價格指數(I)的確定。單項食物與炊事燃料價格指數,國家 統計局按月編報,但該原始數據并不公開發布。在 不能得到源數據時,還可以采用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每月發布的進度數據,從而得到糧食、 肉禽及其制品、蛋、水產品、鮮菜、鮮果、油脂、燃料等價格指數。
2.權重(W)的計算。軍隊自1996年起已經建立起給養信息統計制度,以60個信息點的 生活水平代表全軍部隊 生活水平,其中有詳細的部隊消費食物品種、數量和金額,可以充當W的源數據,即計算權 重。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以部隊實際飲食消費為權重,與國家統計局以住戶調查中居民實 際消費量為權重原理一致,建立起來的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更科學,更容易接受;二是部 隊消費的各種制成品可分類統計,加權計算的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就包含了成品、半成品 的指數。
2005年部隊生活水平調查結果顯示,各類實物權重分別為:糧食0.15、肉禽及其制品0. 33.蛋類0.05、水產品0.05、鮮菜0.32.鮮果0.05、水電燃料0.05。
從表1可以看出,近11年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與CPI中食品類指數有顯著性差異,食品 類平均上漲指數為3.3%,而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為4.9%,高出1.5個百分點。
(二)對未來幾年軍人飲食消費價格上漲指數的預測
根據文獻2所述,模型中增加標準調整年度食品類預期平均物價上漲指數,是為了在伙 食 費標準上增加一個超前量,使得標準執行初期,標準高于物價水平。但是由于食物定量的限 制,多余的伙食費由伙食單位節余下來,隨著時間推移,物價上漲,標準在后半期又落后于 物價水平,此時,伙食單位將先前節余下來的伙食費彌補到不足之中,總體上實現節余量等 于不足量。這從理論上講無疑是正確的,但其值不能每年變化,而是對未來幾年軍人消費價 格指數變動的預測。因為自第二期開始,模型已經由公式(3)轉化為公式(4),公式(4 )是不包含下期上漲指數預測的,實際起作用的仍是第一期預測值。如果公式(3)不轉化 為公式(4),結果是每年都需要進行伙食費評價,造成統計成本增加。
(三)修正后的伙食費軍人飲食消費價格指數需求模型
Fn=F0×(1+K)……………n=1Fn-1×(1+Vn-1)……………n>1(6)
其中:Fn為待調整年度的伙食費標準理論值;F0為第一個評價年度利用伙食費評價 模型 計算得到的伙食費金額,Fn-1為評價年度伙食費理論值;Vn-1為評價年度平均 軍人飲食消費 價格上漲指數;K為未來幾年軍人飲食消費價格上漲指數;n為采用此調整模型年度,一般食 物定量調整時n=1,其后每年加1。
說明:公式6中,若n=1時,因為國防費的制約,導致待調整年度的伙食費標準實際值不 等于理論值時,則自第二期開始,Fn-1為評價年度伙食費理論計算值。
三、對“十一五”期間軍人伙食費標準的預測
伙食費的調整,除給養實物供給標準、市場主副食及炊事燃料價格外,國家可能提供的 經費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雖然從1990年到2005年,國防費年平均增長為15.36%,扣除 同期全國消費價格總指數年平均上漲5.22%,實際平均增長9.64%,但這種增長仍屬于彌補國 防基礎薄弱的補償性增長。國防費還不足以滿足國防需求,因此,伙食費的需求在短時期內 不可能得到滿足。但“十一五”是國家和軍隊建設攻堅破難、取得重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我 國經濟將平衡快速增長,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各項經費標準將有所增長,《2006年中國的國 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于五個方面,其中平抑物價上漲因素,提高部 隊伙食費標準是一個重要內容。因此,伙食費的需求滿足程度將逐步提高,可以預測2007年 伙食費的需求滿足程度將達到90%,以后每年能提高1~2個百分點。
據此,筆者認為,“十一五”期間軍人每人每天伙食費標準可能達到:2007年12.27元 ,2008年13.17元,2009年14.13元,2010年15.14元。
參考文獻:
1.邵春渝,曹永平.建立我軍給養供給標準自覺調節模式的構想[J].后勤學術,1992(7)
2.蘇喜生,應建華.軍人伙食費標準自適應調整機制研究[J].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20 02(2)
3.白景明,周雪飛.誰在牽著物價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中國的國防[M].2006
(作者單位:第一作者系軍事經濟學院講師,第二作者系副教授 湖北武漢 430035) (責編:紀毅)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