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力資本存在強烈的外部性特征,要使這個外部性較大的內在化,提高人力資本投 資的個人收益和社會收益,就需要完善和加強對人力資本的教育投資。目前我國的國防人力 資本教育投資尚不完善,應充分借鑒人力資本外部性理論,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和完善:逐 步形成軍隊投資、社會投資、個人投資并舉的格局;進一步加大國防人力資本教育經費的投 入力度;提高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完善國防人力資本產權保護制度。
關鍵詞:人力資本外部性 國防人力資本 教育投資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183-02
當前,世界軍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高科技和新軍事革命的沖擊下,知識軍事應運 而生。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人才建設是軍隊建設的關鍵,并在軍費有限甚至縮減的情況下,繼 續加大了對國防人力資本的投資。客觀地講,同世界軍事強國相比,我軍的國防實力和戰斗 力在總體上長期處于劣勢。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加強戰斗力構成中最關鍵的因素——國 防人力資本的投資,而教育投資是國防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套有益 于我軍實現跨躍式發展、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體系,已 經成為我國國防經濟工作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以人力資本外部性作為新的理論視角,論 述我國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問題。
一、 人力資本的外部性
20世紀,隨著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在全球范圍內引起高度重視,教育由滯后跨入超前發展, 并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概念,即人力資本。一般來講,人力資本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 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它是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的。從舒爾茨把教育當作一種 投資形式進行分析開始,人力資本概念逐漸得到充分發展。除了技能、知識這些具有較直接 的經濟價值的資本外,廣義的人力資本概念還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獲取信息等方面的能 力等。與物質資本投資一樣,各種形式的人力資本投資也能帶來收益。
1.人力資本外部性的理論溯源。 關于人力資本的外部性,從人力資本理論的奠基者舒爾茨到新經濟增長理論代表人物羅默、 盧卡斯等都進行了論述。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的收益者是一個擴散的序列,這個收益者序 列除了投資者本人,“作為鄰居和納稅人的其他家庭都將得到某些收益”。“還有一些與雇 傭相聯系的收益,它們歸屬于在一起工作的工人和雇主”。顯然,舒爾茨是從人力資本外部 性的收益者角度論述的。
新增長理論是建立在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基礎之上的,即經濟的持續增長源于人力資 本的外部效應。羅默認為,知識和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生產的基礎是人 力資本的投入和原有知識的累積。知識可分解為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前者可以產生規模經 濟,后者可以產生自身的收益遞增并導致其他生產要素的遞增收益,因此,知識的生產具有 個人收益(出售專利權獲益)和由正外部效應形成的社會收益。盧卡斯首次明確提出了人力資 本的“內在效應”和“外部效應”,前者是指人力資本能給其所有者帶來收益,后者是指人 力資本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其所有者并不能以此而獲益。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從一個人擴散到另一個人,一個有高人力資本的個人能影響周圍人并促進他們生產率的提高,因此在高人力資本環境中,每一技術層次上的人都具有高生產率。
2.人力資本外部性的改進。 由于人力資本正外部性的存在,往往會出現人力資本供給不足的現象,這時需要通過政府行 為增加供給,即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在這里,私人邊際收益僅僅包括個人或家庭所獲得的收 益,但是由于增加教育等人力資本投資提供了正的外部性,社會的邊際收益將更高。如果個 人和家庭僅僅考慮他的私人收益,他的操作將會位于E點,此時所投入的金錢和時間等資本 數量Q少于就整個社會而言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的投資數量Q′。如圖1所示。
正是由于人力資本外部性的存在,在不存在政府干預的情況下,個人用于人力資本投資的資 金量將會太少,從而使分散經濟的競爭性均衡增長率低于社會最優增長率。對此,政府可以 向生產知識的廠商和個人提供補貼,以提高全社會經濟增長率。如圖2所示。
根據對正外部性生產行為的分析,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市場均衡點為A,市場效率量為B,邊 際外部收益為CB。假定政府對從事人力資本生產活動的廠商或個人給予補助,即每生產一單 位的產品(人力資本)得到CB單位的補助,該廠商的供給曲線將從S右移到S′,此時,市場 均衡從A移動到B,正好達到市場效率的產量。從圖中可看出,政府對每單位產量補貼CB,實 際支付為矩形P1PBBC的面積。但這些補助并不是只對生產者有益,其中,消費者剩余增 加梯 形PAPBBA的面積,生產者剩余增加三角形P3PBB的面積減去三角形P2PAA的面積 ,即梯形 PAP1CA的面積,剩下的三角形ABC的面積則為政府補助對正外部性市場效率損失的彌補 。
因此,由于人力資本存在強烈的外部性特征,要提高人力資本投資的個人收益和社會收益, 就需要完善和加強對人力資本的教育投資。
二、 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外部收益分析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軍事活動是生產國防安全這一公共產品的經濟活動,國防人力資本是 參與這一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提高國防人力資本投資收益最主要的部分是教育投資。研究 國防人力資本的外部性,就要對教育投資的收益進行分析。教育投資收益,也可稱為教育投 資的外部效益,實質上就是個人收益和由國防人力資本的外部性產生的社會收益。
1.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個人收益。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個人直接收益同普通高校教育的個人直接收益 有一樣的規律,即一個 人受教育越多,層次越高,其收益也就越多。個人間接收益可分為個人間接貨幣收益和個 人間接非貨幣收益。所謂的教育間接貨幣收益,就是受教育者因受過教育而在其一生中得到 的間接的貨幣上的好處。例如:受過較高教育的軍人,能對子女在學業上提供許多幫助,無 須再聘請家庭教師;受過較高教育的軍人在轉業時,具有的對新職業的可選擇性、適應力等 方面的優勢都可以為他們帶來一些間接的貨幣收益,但由于情況的復雜性,無法加以具體度 量。而教育的個人間接非貨幣收益,即受教育者在其一生中精神領域的各種好處。
2.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社會收益。 由于國防人力資本的特殊性,使其只能在特殊的領域(軍隊)里進行特殊產品(國防安全)的生 產活動。因此,國防人力資本教育的社會直接收益就表現在對軍事實力的影響上。具體表現 在兩個方面:一是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可以說,戰斗力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素質高 低,特別是在高技術條件下,國防人力資本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戰爭過程中 ,而且體現在從武器研制到作戰保障等各個環節之中。對于人在戰爭中的作用,國防人力資 本教育投資正是通過提高軍人的素質,形成有較高軍事勞動能力的國防人力資本來提高軍隊 戰斗力。二是提高國防經濟實力。通過教育形成的國防人力資本具有較高的軍事勞動能力, 在其為國防建設服務的過程中,可充分運用自身的能力提高各種物力、財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使定量的國防費可以辦更多的事,使軍隊的國防經濟實力得到提高。
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社會間接收益,即經濟學研究中的邊際社會收益,主要表現在以下 兩個方面:一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必須以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為 前提。軍隊保衛國家安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保證,而且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 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由于國防人力資本具有一定的非延續性(即指 一部分國防人力資本最終會退出軍用效用創造過程而處于無用狀態),決定了通過教育形成 的國防人力資本絕大部分將轉化為一般人力資本,他們與軍隊密切相關的部分軍事勞動能力 將失去其價值,但還有一部分能繼續發揮一般勞動力的作用,為社會創造財富,為自己個人 帶來收益,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影響。
三、借鑒人力資本外部性理論,加強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對策
從人力資本理論可以得出,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是能帶來一定經濟收益的源泉,因而在國 防人力資本外部性改進中,就需要在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剖析的基礎上,提出完善國防人力 資本教育投資的對策建議。
1.逐步形成軍隊投資、社會投資、個人投資并舉的格局。 目前,我國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與國民教育投資條塊分割,結果是相當一部分與國民教育 投資的院校專業相近,交流卻很少;另一方面,國民教育系統中的軍事教育成分也很少。同 時,軍人個人的投資主體地位不被重視,影響了軍人自學的積極性。
當前我們要在軍隊投資主體集中統一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軍隊投資、社會投資、個人投資并舉 的格局,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江澤民同志在談到改進我軍干部工作時,曾高瞻遠矚地 指出,軍隊干部要逐步走軍隊自己培養和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并舉的路子,從更大范圍 內選拔培養高素質人才。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國民資源培養國防人力資本,使國民教育投 資主體間接成為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主體。同時,要激發軍人個人的投資主體職能。強調 軍人個人進行自我教育和接受教育是富國強軍不可忽視的條件。要大力宣傳和鼓勵軍人利用 業余時間自學,并對自學成才者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2.進一步加大國防人力資本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 由人力資本理論可知,人力資本的強正外部性可能對人力資本所有者造成損失,導致人力資 本 使用效率低下和人力資本投資不足。解決人力資本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是政府加大人力資本投 資,承擔一部分投資成本。目前我國國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屬于世界上較低水平國 家 之一,這在最終物質來源的意義上制約了經費供給,故要適當增加國防費開支,壯大國防人 力資本教育投資的供給源。另一方面,要提高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在國防費中的比例。國 防人力資本教育是培養軍事人才的根本途徑,實施科教強軍戰略必須在投入上得以體現,要 想確保國防人力資本的有效供給,適當改善廣大軍事科技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經濟待遇, 提高國防人力資本教育費的比例,應該是軍隊發展的必然趨勢。
3.提高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 國防人力資本教育投資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它還產生直接的社會經濟 效益和個人經濟效益。目前應在以下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由于我國教育投資所形成的國防 人力資本,在軍人離開軍隊后就不能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個人收入和促進社會經濟增長,故要 加 強與國民高等教育在教學內容上的融合度,即要使接受教育的軍人在服役期間能充分發揮其 才能,退役后其知識和技能也能產生可觀的社會經濟收益。二是由于軍人職業的特殊性,軍 人除國家所發的工資外,沒有任何其他收入來源,而且因國 防人力資本的內部流動性約束與管理的強制性,使其無法像一般人力資本那樣,能比較自由 地在人才市場上流動。同時,從我軍軍官的收入結構看,同一級別的軍官,其收入差距中只 包含軍齡、特殊補貼差別等,并沒有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別。對此,要增強教育在軍人個人收 入和職位晉升中的作用,提高軍人投資教育的積極性。
4.完善國防人力資本產權的保護制度。人力資本外部性的解決方法除了政府承擔一部分人力 資本投資成本外,明確人力資本產權也 是主要手段。科斯定理認為,外部性的存在,就本質而言 ,是根源于產權界定不清。人力資 本產權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將人力資本外部性較大地內在化,使人力資本的私人收益接近社 會收益。在國防經濟領域里更應該通過國防人力資本的產權化,使個體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 全局利益的前提下達到自我效用的最大滿足,從而充分調動個體的積極性,同時也促使個體 加強自我約束,維護整體利益。具體地說,要明確國防人力資本的所有權,從而有利于個體 所有者將更好地對其自身的國防人力資本進行理性投資、理性開發和理性使用;要建立國防 人力資本收益權制度,有利于充分激發國防人力資本的能動性;要完善國防人力資本使用權 制度,體現個人投資的首要主體地位,從而確立國防人力資本所有者相應的使用權和收益權 ,這是解決投資收益矛盾及人才流失等現實問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出版社,1990
2.謝進誠,張東.投資學導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傅婉娟.軍事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4.林榮日.教育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軍事經濟學院研究生三隊 湖北武漢 430035)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