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用風險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主要風險之一,如何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是我 國銀行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因此,從量化分析的角度對其展開研究十分必要。量化研究的 方法之一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提取,并在此基礎上應用Logit 模型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預測,判斷該企業的違約概率。實證結果證明Logit模型具 有較強的信用風險預測能力。
關鍵詞: 財務失敗 主成分分析 Logit 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238-02
一、 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日益規范化,根據在客觀、公允基礎上披露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 ,通過構造合理的預測模型,獲得對那些財務狀況出現嚴重惡化的上市公司的預警信號,對于 有關方面毋庸置疑具有現實意義,通過這樣的預警,借貸者(銀行)可以避免貸款的高風險;投 資者可以在股票價格下跌前獲得財務風險的警示,為了避免財務數據之間高度的線性相關, 我們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我們采用前m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不低于85% 的標準確定主成分個數。
二、 樣本采集和數據預處理
1.樣本采集:選取一定數量的“財務失敗”企業和與之相對應的同樣數量的”非財務 失敗”企業作為研究總樣本,將總樣本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估計樣本組,另一組為測試樣本 組。估計樣本組的數據用于構建預測模型,而測試樣本組的數據則用于檢驗預測模型的有效 程度。在本文研究中,我們把上市公司ST企業作為財務失敗企業。我們隨機選取了深滬兩 市28家ST公司及與之相對應的28家非ST公司共56家企業作為研究樣本(注1),其中隨即選 取14家ST企業和14家非ST企業作為估計樣本組,用于建立模型,測試樣本組亦為2 8家(14家ST公司和14家非ST公司),用于檢驗模型。研究樣本見表1:
樣本選自上海證券交易所(www.sse.com.cn)深圳證券 交易所(www.sse.org.cn).本文所選取的ST公司均為2006年被特別 處理的公司,其所選取的財務數據年份為2005、2004、2003年。
2.財務比率的選擇: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的財務狀況主要取決于企業的盈利 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因而,我們選取了上述4個方面的財務指標:
(1)盈利性指標:x1、每股收益,x2、主營業務利潤率,x3、凈資產收益率,x 4、資產收益率,x5、凈利潤率;
(2)成長性指標:x6、凈資產增長率,x7、總資產增長率,x8、主營業務收入增 長率,x9、營業利潤增長率;
(3)流動性與償債能力指標:x10、流動性比率,x11、速動比率,x12、現金 流動負債比率,x13、股東權益比率,x14、現金負債比率,x15、產權比率, x16、資產負債率;
(4)營運能力指標:x17、存貨周轉率,x18、應收賬款,x19、資產周轉率, x20、固定資產周轉率。
為了分析上述財務比率能否有效區別ST公司與非ST公司,下面筆者就28家樣本企業分 別對上述20個財務比率運用SPSS軟件進行單變量T檢驗(檢驗結果略)。
三、主成分分析
結果如下: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根據主成分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前六個主成分提取了原變量89%的信息,因而我們 提取前六個主成分代替16個財務指標,為了對所取得的這6個主成分進行經濟解釋,需要 得到16個原始財務比率對6個主成分的因子負荷量(即各主成分與各原始財務比率的相關 系數),因子負荷矩陣見表3:
我們可以看到主成分Z1與X4.X7.X8.X9的相關系數較高。我們將主成分Z1定義為成長性 指標。主成分Z2與X19的相關系數較高,因而被定義為營運能力指標。主成分Z3與X3的相關 系數最高,為0.642907,所以被定義為盈利能力指標。主成分Z4與X13.X16的相關系數最高 ,分別為-0.7893.0.78946,被定義為流動性與償債能力指標。主成分Z5與X15.X16的相關 系數最高,分別為0.456229、0.35753,被定義為流動性與償債能力指標。主成分Z6與X18的 相關系數最高,為0.73173,被定義為營運能力指標。
四、 Logit判別模型
下面我們 將Z1,Z2,Z3,Z4,Z5,Z6代入到Logit模型,
Z1=0.108 * X1 + 0.171 * X2 + 0.097*X3+0.458*X4+0.459*X7+0.442*X8+0.460*X9+0. 143*X10+0.150*X12+0.065*X13+0.145*X14+0.095*X15-0.066*X16+0.19*X18+0.02*X19+0.06 3*X20
Z2=0.228* X1 + 0.290 * X2 + 0.260 *X3-0.163*X4-0.163*X7-0.162*X8-0.161*X9+0.236* X10+0.336*X12+0.237*X13+0.339*X14+0.262*X15-0.238*X16+0.1*X18+0.37 * X19+0.283*X 20
Z3=0.221* X1 + 0.273 * X2 + 0.427*X3-0.01*X4-0.012*X7-0.03*X8+0.18*X9-0.418*X10- 0.394*X12-0.079*X13-0.339*X14+0.424*X15-0.076*X16-0.022*X18+0.107 * X19+0.210*X2 0
Z4=-0.069* X1 + 0.192* X2 -0.153*X3-0.022*X4-0.021*X7+0.074*X8-0.002*X9-0.054*X1 0+0.152*X12-0.562*X13+0.168*X14-0.154*X15+0.562*X16-0.006*X18+0.377 * X19+0.276* X20
Z5=.195* X1 -.325* X2 +.410*X3-0.002*X4-0.003*X7-0.070*X8-0.017*X9+0.264*X10+0.1 52*X12-0.324*X13+0.124*X14+0.413*X15+0.324*X16-0.059*X18-0.217 * X19-0.379*X20
Z6=.220* X1 -.368* X2 +.463*X3-0.002*X4-0.002*X7-0.004*X8-0.079*X9-0.020*X10+0.2 99*X12-0.324*X13+0.170*X14-0.366*X15+0.140*X16+0.067*X18-0.245* X19-0.428*X20
經SPSS運算得到:
我們將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帶入到該公式,如果計算得到的結果大于50%,則該上市公 司違約風險較高,如果計算結果小于50%,則該公司是低風險企業。
模型的檢驗:我們挑選15家ST企業和15家非ST企業破產前一年(2005年)的財務數據作 為檢測樣本,對模型進行檢測,結果如下:
五、研究結論
第一,本文首先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剔除了缺乏顯著性的指 標,用余下的16個指標根據累計貢獻率提取了6個主成分,解決多重共線性問題。其次, 用因子負荷矩陣除以特征值的平方根就得到了原始數據的系數,我們據此可計算出相應的主 成分值。然后,將主成分值代入到Logit模型,得到了Logit模型的參數值。并用 檢測樣本對已建立的模型進行預測。
第二,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財務數據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并且其累積貢獻 率 達到89%,較好的保留了原始數據信息,將其引入到模型中,使模型的判別能力加強。
第三,Logit模型對于上市公司的預測能力較強,對于特別處理前一年的企業的預 測準確率高達93%,對于非ST企業的預測準確率高達85.72%,因而,在實踐中可 以運用.
參考文獻:
1.張愛民,祝春山,許丹健.上市公司財務失敗的主成分預測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金 融研究,2001(3)
2.李志輝,李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識別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5(5)
(作者簡介:南開大學金融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量金融、計量金融 天津 300071 )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