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案例,對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系統的設計原則、設計流程 與設計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并詳細闡述了自然保護區標識牌風格、造型、解 說內容等的具體設計方法,以期對我國其它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的規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 旅游標識牌 設計 神農架
中圖分類號:F60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250-02
自然保護區是指需要加以特殊保護的自然區域,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惜瀕危野 生動植物天然分布區,獨特的自然景觀,有科學價值的自然歷史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陸地、 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截至2004年底,全國共 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194個,其中國家級226個,省級733個,地市級396 個,縣級839個。據不完全統計,這些自然保護區中有80%開展了旅游活動,為自然保護區的 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然而由于自然保護區對旅游標識牌重視還不夠,在設置旅游標識牌 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護區旅游開發的進一步發展。
一、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現狀與問題
隨著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發展,旅游解說標識牌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由于自然保護區旅 游開發管理經驗缺乏,保護區管理者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自然保護區對旅游標識牌設計有更高 要求,大多都只按照一般景區要求設計了一些基本標識牌,如道路指示牌、服務設施指示牌 、景點介紹牌等等。這些標識牌的設立對其旅游活動的開展和保護區的宣傳教育起到了一定 的促進作用,如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旅游業開展初期設置的標識牌,方便了游客的游 覽活動,提高了游客對保護區的認識。但總的來說這些標識牌的設計還存在很多不足,具體 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保護區旅游標識牌體系不完整。根據張立明副教授在《旅游景區解說系統規劃與設計》一 書中對旅游標識牌的研究,一般旅游景區解說標識牌按解說對象和內容可分為四大類:吸引 物解說標識牌、旅游設施解說標識牌、環境解說標識牌和旅游管理標識牌。其中各大類中又 包含幾個小類,如景區名牌及介紹牌、交通標識牌、自然解說標識牌、安全管理標識牌等等 。設計完整地標識牌體系有助于游客方便、快捷地完成游覽活動,提高旅游體驗,提升保護 區的旅游質量和知名度。然而目前,保護區的旅游標識牌設計都比較隨意,想到什么就做什 么,體系極不完整。特別是保護區與一般景區不同,必須要設置的環境解說牌、景點距離指 示牌等基本上都沒有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護區的旅游活動,降低了保護區的科普教 育、旅游開發等價值。
2.保護區旅游標識牌功能不完善。保護區的主要功能在于環境監測與保護以及科普教育。但 目前大多數保護區都只有簡單的方向標識、服務設施標識等基本標識,對于進行環境保護和 科普教育的標識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的設置了環境解說牌但解說內容不明確、不科學, 有的則根本沒有設立這類標識牌。
3.保護區標識牌設置不合理。保護區標識牌設置不合理最明顯的就在于旅游標識牌與環境融 合性差。自然保護區是以自然為背景,標識牌的材料除了要使用生態材料外,還應該考慮材 料與周邊環境的融合性,但是目前保護區常常出現森林背景的用大體量石頭做標識,山石背 景的又用木材或者鋁材,平坦的地勢上安放大體量標識等等不協調現象。
二、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設計原則
為了使標識牌的規劃設計符合自然保護區旅游的要求,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展現自然保 護區的自身特點,標識牌的設計除了要遵循標識的系統化、全局性、人性化等一般設計原則 以外,還應該遵循以下幾個重要原則:
1.教育性原則。自然保護區的主要職能是監測保護與科研教育,所以保護區內的標識牌設計 必須遵循教育性原則。在構建保護區標識牌系統時必須重視環境管理標識牌和環境解說標識 牌的設立,必須把它們作為獨立的子系統進行考慮。對于珍惜植被、動物棲息地及活動區域 、生態環境脆弱區域及自然遺跡遺址內必須設立標識牌,解說內容要求科學準確。
2.生態美學原則。生態美包括自然美、生態關系和諧美和藝術與環境融合美。自然保護區旅 游標識設計的生態美原則首先要求選用生態材料,最好就地取材以實現自然美和與環境的融 合美。其次,造型時要充分考慮與環境的協調性,不能在純自然的環境中放入現代感很強的 設計。最后,標識牌的顏色以及標識牌上內容的顏色也要求與環境相融合,對比不能過大, 更不能用保護區禁用的顏色。
3.地方特色性原則。自然保護區特色的凸顯程度決定著設計的成敗。保護區特色越明顯,越 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越能使保護區的內涵得到深化。內在隱性的地方特色要求準確解 釋解譯對象的具體情況,如解譯的是某單體植物的中文名,拉丁文名的名字拼寫要準確,字 體樣式、顏色、大小要運用合理統一;對于其他同一類對象的解說,解說文字內容要有統一 的解說側重點,統一的語言風格等等。外在形式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現在地方特色的原材料以 及標識牌的造型。材料要求選取景區內的可用材料,造型時要求把自然保護區的特色融入其 中,如珍惜動物保護區則可以把標識牌設計為動物的形狀,遺跡類保護區則可以把標識牌根 據遺跡樣式提煉。
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設計的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能滿足游客的需求,也能體現保護區的功 能,這在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標識牌的設計上得到很好的體現。如神農架在標識牌設計時標牌 的材料都只選擇了當地的木材和石材與環境很好的融合,且重點強調了對環境解說牌和珍惜 動植物解說牌的設計,彰顯了當地的動植物特色,提升了保護區的教育功能,也推廣了保護 區的形象。
三、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設計流程與方法
1.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設計流程。(1)確定標識牌類型。根據解說的對象,確定標識牌在整個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系統中的 類型,如是屬于導視牌、景點介紹牌還是環境解說牌等等,從而保證同一類標識牌在風格等 設計上的大體一致性。(2)確定標識牌材料。根據解說對象周邊的環境,解說內容中圖件和照片的應用、顏色、 最佳視覺效果等特點來考慮選用合適的解說材料。(3)確定標識牌的內容。根據解說對象以及解說目的,確定解說的角度和解說內容的具體 組成部分。如是從科普還是趣味性角度,是只有文本還是文本和圖件、照片的綜合等等。(4)確定標識牌造型。根據自然保護區的特色和所能選擇的材料確定標識牌的造型樣式, 如是采用平面標識還是造型標識等。(5)確定標識牌內容排版。根據確定的具體的內容組成和標識牌的造型進行版面的布局設 計。如文字的排版方式、圖片的安放位置及大小等。排版過程中通常選用平面設計軟件如Co reIDRAW、Photoshop等等。(6)確定標識牌的體量。根據解說內容、選擇的材料以及所要安放地點的環境特點確定標 識牌的體量,包括標識牌的長、寬、高以及安放方式等等。
2.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設計方法。(1)標識牌風格設計。由于自然保護區的類型有多種,各種類型的保護區又有特殊的環境 背景,所以旅游解說標識牌的設計風格也有多種。大體來說可以概括為小巧精致、質樸粗獷 和簡潔唯美三種主要風格。不同保護區標識具體風格的選擇可以根據保護區的特色來考慮, 如對于濕地類保護區可以選擇小巧精致的風格設計,而對原始森林類的可以選擇質樸粗獷的 風格設計,必要時也可以多種風格聯合使用以達到設計要求。自然保護區標識設計的三種風格本質上都要求簡約,所以在標識牌的選料選擇、組合方式、 內容組織上面都應該力求精練、簡單。材料選擇時除要求選擇當地的材料以外,還要求材料 的形狀,樣式簡單一點,不要選擇形狀過于復雜或者怪異的材料。對材料加工組合的時候只 要簡單拼接,方便書寫即可,不要為追求視覺效果的沖擊力而過于注重造型的奇特性。內容 組織上要求從確定的解說角度簡練概述,力求精練、科學、準確。例如在神農架國家級自然 保擴區旅游標識牌設計中,由于保護區大的背景是原始森林和山體,所以旅游標識牌的設計 中主要體現了簡約、質樸粗獷的設計風格。設計過程中選取了神農架神農頂景區的石材和木 材,且材料的樣式簡單常見,如河道里天然的石頭等。材料的運用比較簡單,只進行簡單的 組合拼接,石材則也只是小范圍打磨,沒有進行過度的造型設計。文本內容精練,具有高度 的概括性和科學性。(2)標識牌材料選擇。自然保護區需要根據解說對象所在自然環境特色以及標識牌的類型 選擇標識牌制作的材料。一般而言自然保護區內可選擇的生態材料有木材、石材、竹材等。 具體選擇時要求盡量就地取材,即在解說對象周圍小范圍內選擇可用的材料,以實現與環境 融為一體的效果。對于解說對象周圍無適合材料的,應該在盡可能近的地方選擇與環境協調 的材料。如周圍環境是山石,就應該選擇石質相近的石頭,切忌用完全不同的石頭或者別的 材料。在神農架標識設計的案例中,由于其區域內大部分是原始森林,所以選擇的大多數材 料都是木材,且在工藝加工的時候還要求做了一定程度的處理,使的標識牌能很好地融入到 周圍的環境之中。(3)標識牌造型設計。標識牌的造型體現了自然保護區的特色和文化內 涵,所以在設計的 時候要根據保護區的特點進行設計,不能隨意憑空想象,更不能照搬照套城市標識設計的那 一套造型原則。通常情況下自然保護區標識牌采用平面構架造型、臥式造型或者是保護區特 色動物造型,具體的側重點要求根據保護區的特點來選擇。如珍惜動物保護區就可以 多用動 物造型,濕地保護區則應該側重平面構架造型,而山體或者原始森林可以選擇架構或者臥式 造型的綜合運用。例如神農架保護區大的環境背景是山體和原始森林,旅游標識設計中選用 木材的標識版基本上都采取的是平面構架造型,即兩邊用立柱做支撐或者是單立柱支撐,用 木材拼接成面用于內容的書寫。這種造型突出了原始風味與野性,與保護區的環境融合較好 。(4)標識牌內容設計。標識牌上的各種信息主要通過文字進行傳達。文字的選擇、設計 與排版,都直接影響信息傳達的效率與效果。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必須給以足夠的重視。
在具體的設計時,根據平面設計基本要素的特點,一般用線條勾勒旅游線路。粗線表示主游 線,細線表示支游線,線條顏色主要以白色、灰色、黑色為主。各個景觀用小點表示并在旁 邊注上景觀名稱,采用對稱的方式布局來達到均衡的視覺效果。為避免過于簡單或者是呆板 ,可以適當加入照片來進行調節。按照這些方法,在神農架的圖件設計中主要運用的是對稱 平衡來進行構圖,用純黑色的線作為景點外圍的公路,稍微粗點的帶黑色輪廓的白線表示景 點內部的主游線,細點的為環線。圖件背景顏色采用的灰褐色,與標識牌和字體的顏色對 比適中,視覺效果比較好。(5)標識牌體量設計。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的體量大小彈性 比較大,具體的尺寸要根據 周圍的環境特點和標識牌所要承載的內容來確定。景區內外可以考慮用大體量的標識牌,具 體的可以根據安放空間的大小來確定。景區內對于安放環境比較偏且內容較多的標識牌可以 稍微大一點,這樣可以吸引視線,且有足夠面積書寫內容又不會出現遮擋視線的情況。安放 在開闊地的標識牌則要小一點,不能破壞環境的整體美感。另外,設計還要考慮游客看標 識時的視覺舒適度。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考慮才能設計出與環境完美融合的標識牌。例如神農 架的標識牌體量設計,在景區入口的標識牌由于安放空間比較大,展示內容比較多而且背后 靠山,為彰顯它的氣勢,設計中盡可能地運用了空間。設計標識牌長為10米,高為4.5米。 其景點介紹牌為2米,高為1.8米左右,內容上端基本與游客視線保持水平。而其它立式牌子 大致都在1米到1.5米左右,具體的體量都根據內容、視覺效果和環境背景做了相應的調整。
自然保護區旅游標識牌設計完成之后,能否達到設計的效果還要取決于諸多因素,如標識牌 的制作效果、安裝效果以及管理維護等等,所以保護區標識牌的設置要對每一個環節進行認 真考慮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建蘭.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幾點思考[J].福建林業科技,2006(1)
2.魏遐.我國自然保護區的旅游研究進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5(2)
3.鐘永德,羅芳.旅游解說牌示規劃設計方法與技術探討[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6(1)
4.王麗梅.旅游景區標識系統設計淺析[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5(6)
5.鐘林生,陳勁松,王躍華.碧塔海生態旅游區標牌系統的規劃設計[J].中國園林,2000
6.孟明浩,俞益武,顧曉艷.旅游景區環境解說系統設計方法及個案探討[J].浙江林學院 學報,2005(5)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2)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