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及其經營的特殊性,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評估所用重置成本法 不同于一般資產評估的重置成本法,因此有必要對重置成本法在評估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時 的 特殊性、適用范圍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使之在評估和測算桉樹幼齡林資產時更 為合理與明確。
關鍵詞: 桉樹 幼齡林 重置成本法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258-02
桉樹是世界上主要的速生豐產用材樹種,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競相引種發展桉樹,我國引 種已有115年的歷史,現有人工林面積約200萬公頃,居世界第3位,但其數量和產量遠不能 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今后桉樹的發展潛力甚大。
隨著桉樹產業的蓬勃發展,其林木流轉市場日趨活躍。合理、準確地評估桉樹林木資產價值 ,是建立公平的林木流轉市場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尤其是桉樹幼齡林,目前 流轉日漸頻繁,比如桉樹幼齡林抵押貸款、拍賣轉讓等。桉樹幼齡林的評估主要采用重置成 本法,重置成本法是資產評估中的常用方法,在桉樹幼齡林資產的評估中,由于桉樹幼齡林 資產及其經營的特殊性,桉樹幼齡林資產評估所用的重置成本法不同于一般資產評估的重置 成本法,有其特殊的計算公式和使用要點,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及經營特點
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是資源性資產,它具有資源性資產的特點,但它在形成過程中又凝結著 人類的勞動,它的經營別具特點,這些特點將影響桉樹幼齡林資產評估的方法及計算細節。
1.資產的儲蓄性。桉樹幼齡林資產是再生性資產,林木的生長有一定的規律,從幼林到中齡 林再到成熟林,林木都處于生長階段,其中每個階段的產量都不同。林木資產的實物是活立 木的材積—蓄積量,其每年的產品是活立木生長的木材—生長量,而最終的產品是采伐了的 蓄積—木材材積。其資產與產品的物質內涵一樣的,這一特點就是林業的儲蓄性,在經營中 立木材積積累成蓄積量,而蓄積量又成為生長量的基礎。具體到幼齡林初期,其產量比較模 糊,隨著林分年齡的增大,林分不斷生長,產量也相應增加,產量的含義才逐漸變得明確。
2.回收周期的長期性。桉樹的最短生長周期至少要五年,當然根據培育目標的不同,可能需 要更長的時間。回收周期的長期性造成了營林投資資金的長期占用,而且在成材之前,林木 資產的經濟價值是隱含的,是不能通過木材市場來直接體現,特別是在桉樹幼齡林資產更是 如此。
3.營林成本投入的階段性。桉樹由于它的速生性,要求營林措施標準要高,肥料養分的需求 量要大,決定其成本的投入較大。桉樹營林成本貫穿于桉樹林木生長全過程,但支出的成本 階段性強,主要集中在幼齡階段,即造林后一年至2年,在幼林進入郁閉后至林木主伐期間 成本下降,每年僅要支付管護費(包括病蟲害防治費、森林火災預防費和護林費等)及地租 。
4.地域的差異性。桉樹的生長對氣候及立地質量依賴較強,同一年齡、同一培育措施的林分 在不同地域其生長狀況不一樣,導致木材產量具有一定的差異。同時,即使生長狀態一致, 由于所處地利等級不一樣,其林分價格也會存在差異。
二、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評估方法的研究
1.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評估方法選擇。桉樹用材林是以培育經濟用材為主要目的的林種,用 材林的經濟效益來自商品木材的生產,木材的生產一般需要培育到五年至六年后才能進行。 對于幼齡林,其林地上的林木剛郁閉成林,在這個階段林木的生長不穩定、抵御自然災害的 能力較差,而且距木材可采伐利用的年限尚有四年至五年或更長的時間。如采用收獲現值法 來評估,則要預測間伐、主伐的收益及其生產成本,以及從評估基準日至主伐這一期間的直 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由于這一期間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具有較大的風險性,而且操作 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采用收獲現值法來評估有一定的難度。
至于市場法,由于目前森林資源活立木交易市場不發達,要尋找到三個以上類似的交易案例 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市場法的使用也受到限制。
對于桉樹幼齡林,其造林地上形成林木資產的施工作業是近期實施的,其成本的會計資料比 較完善。因此選用成本法中的重置成本法比較合理可行。
2.重置成本法的基本概念。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現時條件下重新建造或購置一項全新狀態的被 評 估資產所需的全部成本減去被評估資產的各種陳舊性貶值(包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 經濟性貶值)后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值的評估方法。其基本計算方式是:
被評估資產價格=重置全價-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或被評估資產價格=重置全價×成新率
重置成本法的理論依據是,任何一個精明的投資者在購買某項資產時,它所愿意支付的價錢 ,絕對不會超過具有同等效用的全新資產的最低成本。如果該項資產的價格比重新建造,或 購置全新狀態的同等效用的資產的最低成本高,投資者肯定不會購買這項資產,而會去新建 或購置全新的資產。即待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是其價格的最大可能值。
3.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重置成本法測算公式
En=K#8226;∑ n i=1 Ci(1+P)n-i+1
式中:En—林木資產評估值;
Ci—第i年以現行工價及生產水平為標準計算的生產成本,包括投入工資、物資、地租及 管理費等;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P—投資收益率;n—林分年齡。
三、桉樹幼齡林評估的特點
由于桉樹用材林幼齡林林木資產的特點,其重置成本法的測算與一般資產的重置成本法有所 差別,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1.必須采用復利公式計算投資收益。桉樹林木資產由于建造期相對較長,對于幼齡林建設階 段也要1年至2年的時間,且前期投資大。資金的長期占用必須支付報酬—利息,根據慣例, 資產的長時間占用必須用復利公式計算利息。
2.不單獨考慮實體性貶值。實體性貶值是指資產投入使用后由于自然力和磨損的作用,其物 理性能不斷下降,價值逐漸減少造成的有形損失。在桉樹幼齡林階段,由于外界自然力的作 用不同,待估林分和正常林分相比,可能存在實體性貶值,但由于導致這種差異可能是多種 因素的結果,且在幼齡林階段,桉樹在不斷生長變化,這種差異很難單獨區分出來。所以對 于桉樹幼齡林的評估一般不單獨考慮實體性貶值,而是在林分質量調整系數中綜合考慮。
3.不存在成新率問題。桉樹幼齡林在經營過程中,處于購建狀態,成新率理應確定為十成, 就如同一剛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我們將其成新率確定為十成一樣。更何況桉樹幼齡林資產的 使用僅形成資本的累積,使用過程中沒有收益,要到主伐時才一次性收回。因此,在重置成 本法中一般不存在資產的折舊問題,也就不存在成新率。
4.不存在經濟性貶值。經濟性貶值指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與新置資產相比較獲利能力下降 而造成的損失。首先,桉樹幼齡林本身即是新置資產,尚未成熟,其投資尚未取得回報,距 市場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其次當這一新置資產尚未投入使用之前,我們也無從對其經濟性貶 值進行估算。因此其經濟性貶值可以視同不存在。
5.必須測算調整系數。由于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的結構復雜、地域的差異大,評估時又未單 獨 考慮實體性貶值。因此,在評估時必須考慮林分狀態與平均生產成本的關系,用林分的生長 狀態、立地質量、地類等級等因子測算調整系數,用調整系數調整評估結果。
四、評估中應注意的問題
1.合理考慮功能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又稱無形磨損貶值。它是指由于技術進步出現性能優越 的新資產,使原有資產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價值而造成的貶值。桉樹幼齡林林木資產同一般 資產一樣,其重置成本可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一般來說,復原重置成本大于 更新重置成本,但由此引致的功能性損耗也大。在選擇重置成本時,如可同時獲得復原重置 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應選擇更新重置成本。之所以要選擇更新重置成本,主要是隨著科學 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新設計、新技術、新型材料的采用被社會所普遍接受,從 而對投資成本和功能產生影響。但目前我們在桉樹幼齡林資產的評估中所采用的重置成本通 常是復原重置成本,即是采用與評估對象相同的材料、設計、標準、規格及技術等,以現時 價格水平建造與評估對象相同的全新資產所需的費用。然而在桉樹林經營中存在著桉樹苗木 品種更替、營林技術進步等問題,所以在評估時應合理考慮功能性貶值。
2.合理確定投資收益率。由于重置成本法要用復利公式計算其重置成本,在成本中資金占用 的報酬利息占有較大比重,投資收益率對評估值存在較大的影響。因此,合理確定投資收益 率顯然很重要。在具體操作中可參考有關資產評估方面的書籍并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我 們所用的重置成本是現時價,因此,其投資收益率必須是扣除通貨膨脹的收益率;二是桉樹 幼齡林投資收益率應高于一般用材林的投資收益率。
3.正確測算成本。桉樹幼齡林林木的重置成本法的各年度的成本應是按現時價格測算的各年 度的社會平均成本。在成本中除直接投入的勞動力工資,物質消耗外還應包括地租、護林防 火、病蟲害防治、生產管理等費用以及其它應歸集為成本的各項支出。
4.必須注意與其他評估方法的協調。桉樹幼齡林在評估中采用重置成本法,而中齡林則用收 獲現值法,在兩個齡組的過渡時間之內,此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可能產生較大的差異,要注 意調整這些差異,使齡組之間的評估有較好的銜接。
參考文獻:
1.林業部財務司編.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有關規定選編(1981-1997)[M].北京:中國林業 出版社,1997
2.劉玉平等.資產評估學.北京: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3)
3.陳平留.森林資產評估中利率的確定.林業經濟,1994(6)
4.鄭德祥,陳平留,陳昌雄,盧鳳美.用材林幼齡林資產評估調整系數的確定[J].福建林 學院學報,2004(4)
5.范曉.林業資源資產評估及作價計算手冊.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9)
(作者單位:湛江南方林業工程質量監理有限公司 廣東湛江 524022)
(責編:呂尚)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