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認為造成如此現狀的主要原因是電影票價無節制、脫離實際的增長。 文章認為在目前情況下,結合我國實際,制定出一個合理的電影票價方案,或許是中國電影 走出低谷的一條簡捷、實用的辦法,并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 電影市場 電影票價 合理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7)11-294-01
電影業是當代社會重要的文化娛樂方式,也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電影曾經 影 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國電影 百年來也曾產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在上個世紀50~60年 代,電影業和煙草業一樣是共和國的納稅大戶,在80年代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每逢新電影 的放映都會有小的轟動。但遺憾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越來越低迷,優秀影片數 量 越來越少,票房收入增長乏力。特別是1998年至2002年,中國電影就像滬深股市一樣長跌不 止 。從縱向比較來看,1990年全國35mm影片放映單位有11000多家,票房收入32.34億元,觀眾 79.37億人次,平均票價0.4元。到2000年,35mm放映單位僅剩1000家,票房收入9.3億元, 按平均票價10元計算,觀眾不到1億人次,進入21世紀以來,電影市場從票房表現上有逐步 上升的勢頭,2005年全國票房收入17億元左右,但北京、上海平均50元的票價水平,其實際 觀眾人次也少得可憐,絕非中國電影重現繁榮的曙光。
中國電影如此現狀,使熱愛中國電影的觀眾心痛不已,也是對30多萬電影工作者的重大 打擊,固然造成中國電影長達10多年的低迷原因是多樣的,如文化娛樂市場的多元競爭,盜 版市場的泛濫,電影院設施老化等等,但筆者認為造成如此現狀的主要原因則是電影票價無 節制、脫離實際的增長。
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電影一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模式,產、供、銷一直按嚴格的程 序運行著。電影票價執行的是統一票價與浮動票價相結合的模式。進入90年代以后,中國經 濟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整個文化市場一片繁榮景象,電影已不 再是一枝獨秀的局面了。面對各行業的改革、改制的大潮,電影行業機制改革也緊鑼密鼓地 進行著,體現在電影票價上,從中央到省逐步放開,由各影院根據自身情況自由定價,短短 幾年時間,全國各地電影票價都大幅上漲,由最初的每張票不到1元,漲到現在的幾十元,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些大片的票價已達到七八十元,平均票價也達到50元的水平,即使像 山西的一些城市的票價也達到二三十元的水平。可以說幾年的時間,電影票價上漲幅度達到 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按理說中國電影理應是一派繁榮景象,票房收入應該是皆大歡 喜的局面。但事實上中國電影在票價上漲的情況下市場表現又是什么樣子呢?作為一個長 期從事電影工作的人員,筆者痛心地看到了如下情況:看電影的觀眾越來越少。改革開放以 來我國文化娛樂市場呈現多元發展的局面,可供人民群眾選擇的文化娛樂形式越來越多,應 該說電影的確不如過去一家獨大的局面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沒有想方設法吸引觀眾、留 住觀眾,反而為了保證票房收入不下滑,一味采取提高票價的辦法,其結果卻使一些長期熱 愛 電影的觀眾逐漸遠離電影院,形成了票價越來越高,觀眾越來越少的怪圈。城市影院數量越 來越少,中小城市只能有一個影院存活,縣城及城鎮影院幾乎全部停映。國有資產大多閑置 或作他用,形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
中國電影市場如何能夠再度繁榮,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實施農 村電影“2131”工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地為繁榮城市電影市場,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如打破條塊分割實行院線等。這些辦法也的確使部分電影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如北 京、上海等大城市),但從全局來看,中國電影市場并未真正走出低谷。
中國電影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我們還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嗎?筆者認為在目前情況下,結 合我國實際,制定出一個合理的電影票價方案,或許是中國電影走出低谷的一條簡捷、實用 的辦法。
第一,電影是一門大眾藝術,所謂大眾藝術就是為社會絕大多數人服務的。這幾年過高 的電影票價,反而使看電影成了一少部分高收入階層的時尚活動,也成了青年男女談情說愛 偶而為之的奢侈消費。近幾年,各種官方、民間的調查顯示,在城市工薪收入家庭、農民工 、青年學生一年看電影的次數少得可憐,有的甚至幾年都沒有進過電影院,其主要原因都是 因為電影票價過高。而在我國,絕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還不是很高,但恰恰是這部分人群對 電 影的需求最為迫切。如不想法把這部分人群吸引進電影院,那么再過幾年,即使再低的票 價估計也不會有人走進電影院的。那電影院也將不再是大眾藝術,而將成為博物館的藝術, 評論的藝術。
第二,新中國誕生以來,中國電影始終承擔著社會主義教育的任務,即使到目前為止, 中國電影的社會效益追求仍是第一位的。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似乎談社會效益成了一 種封閉、落后的代名詞。其實,正是由于我們忽視了電影的社會效益,才造成了經濟效益的 下滑。電影市場的繁榮,是體現在電影院的人頭攢動上,而絕非在電影院的財務報表上。我 們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面對日益減少的電影觀眾,為了求得最大經濟效益,一味提高票 價,這種殺雞取卵的辦法,其結果只能是天價票價無人影院。所以說使大多數人走進電影院 ,才是電影社會效益的體現,而電影的經濟效益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這也成 了近年來電影票價節節攀升的所謂依據。當然我們并不是要把電影票價維持在過去幾角錢的 水平一成不變。總有人說要與國際接軌,什么美國電影票價10美元一張,香港電影票價最低 50港元一張,似乎我國電影票價還不夠高。但是看著人家的國民收入、人均收入水平,我們 不覺得應該把電影票價確定在一個與我國人均收入相適應的水平上嗎 ?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與國際接軌。
第四,進入21世紀,各種文化娛樂方式日益增多,大文化市場一片繁榮景象。面對競爭 日益激烈的文化娛樂市場,電影作為其中的主要文化產品的確應該吸引更多的觀眾以增強自 身 的競爭力,而絕不是通過提高票價把更多的觀眾拒之門外,如果這樣不要說在競爭中分得一 杯羹,恐怕要被徹底淘汰掉。
以上所述,肯定合理電影票價也就是說降低目前過高票價具有客觀重要性,而且是刻不 容緩的。在具體實施中應該是全部影院、全部影片的參與(即使搞試點也應該是一定范圍內 ),切忌單個影院、單部影片,否則根本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干擾電影市場的正常發 展。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一個重要組成部 分,不斷發展和建設和諧文化,其根本任務是用和諧的思想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矛盾, 建立和發展以和諧為核心的價值體系。中國電影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 構建和諧文化中起到應有的作用,應建立合理的票價體系,真正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繁榮 中國電影市場,迎接中國電影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作者單位:山西省電影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