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靠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才能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全面進步。而地方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科技,只有依靠科技進步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提升地方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地方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也只有依靠科技地方經濟才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道路。為此本文提供了一系列理論建議,以求發揮科技的帶動作用促進地方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人才培養 地方經濟
目前我國地方經濟發展迅速,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科學技術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山于國家采取了放活地方經濟發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有效的利用本地的人力資源,與傳統的產業優勢結合起來。因此地方“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出現了很多高新技術開發區,不少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為生產技術,極大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還不明顯,存在種種問題。
一、科技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還比較低
一些地方的經濟增長還是資源掠奪式的粗放發展模式。某些地方,為了發展經濟不惜破壞生態環境,浪費上地、森林、礦產資源,盲目上項目。這與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格格不入,與科教興國戰略的實現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實際上這不是一條能夠實現可持續性增長的道路,只能走入“先污染、再治理”,“先富起來、后貧窮下去”的死胡同。“我國是一個科技資源相對短缺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高度重視開發利用各類科技資源,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二、支持科技發展的資源投入不足
經濟的平穩發展要依靠科技,科技進步要依靠源源不斷的創新,科技創新要依靠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科研經貨人規模的科技投入。近年來,我國地方科技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 人力、智力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科研教育未能充分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資源分散浪費同時并存,大量的資金被分配給有名無實科研機構,沒有多少開發潛力的項目吸收了大量的資金,而真正需要科研投入的項目卻發展不起求。有些人靠關系、資歷早請到科研資金,而沒有門路和地位的研究者因缺少資金,無法進行科研。
三、阻礙科技發展的體制因素依然存在
由于體制原因而一些企業尤其壟斷性企業,缺乏對科技創新的動力,甚至為了維持一己私利,千方百計阻礙新科技成果的應用。另外,一些企業不注意科技研發,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適應生存的能力差,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較低。相反,某些壟斷企業利用自己的技術市場優勢,阻礙科技創新,以維持自己獨大的地位。一些國有企業的科技研發受到國家的指令控制,不能自主進行研究開發。而一些傳統的產業如農業,由于小農經營方式和傳統思想觀念的存在,一家一戶的土地承包經營,高新科學技術很難應用到實際當中去。
四、政府缺位給科技發展造成的困難
不少政府部門存在惰性思維,官僚化傾向比較嚴重,比較會做一些官面文章,實際并不關心如何利用科學技術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某些基層政府科技工作部門,連最基本的科普宣傳都開展不起來,更不用提什么利用科技進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了。有些政府把精力放在地方保護上,通過行政權力的強行干預阻止外地先進的技術產^^進入本地,而本地的企業則毫無技術革新的動力。
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科技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的發揮,因此必須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才能使科學技術發展的道路更通暢,也才能促進地方經濟的良性發展。我們力圖從以下方面解決這些問題:
(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與發展適合表地實際的高等教育相結合 切實提高勞動者技能和科研人強的創新能力
國家興旺發達,主要依靠人才。人才主要有研發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種。技能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實踐型的人才,關系著好的技術是否能夠運營刮到實際當中去。發展地方經濟,單靠少數專家和技術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批具有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技能人才。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一批掌握“實用、夠用”技術的普通勞動者,而這些勞動著主要應依靠地方結合實際情況自己培養。人力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技能訓是為地方經濟發展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量普通勞動者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人才利技素質的重大舉措,是加快人力資源開發,落實科教必同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只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從而提升地方的競爭力。才能充分利用資源,發揮技術優勢,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職業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增強技術應用開發性,應用型人才更多關注的是人才的技術,而研發型人才更多的關注人才的科研。地方經濟要發展,需要一批高科技人才,這對提高地方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來說是必要的。培訓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的人才就需要圍繞地方經濟建設,積極依托產業,走校企合作的道路,集中科研力量,加強產學研結合發揮生產與技術優勢。加強科技協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業化,農業產業化、社會發展等當地經濟社會牽動作用較大的領域,要繼續加強與有關的高等院校的聯合攻關,借他人智慧促進開發創新。要將研究領域重點放在地方區域產業上,地方高校科研機構要對與當地經濟發發展密切相關的科研項目展開科研公關。同時要吸引優秀人才支援地方經濟發展,為其提供優厚的薪資條件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做到“條件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加快“人才強省”、“人才強市”的戰略,同時吸引人才,加快科技創新園區的建設,集中智力資源研究開發重大項目。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全會、五中全會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到戰略層次來認識,把人才強國作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堅持以人為本,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優化人才成長和鼓勵創新的環境,改變“重物輕人”的觀念,把“以人為本”體現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去。
(二)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地方核心競爭力擁有更多自己的知識產權
創新足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樣一個地方也是如此,只有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地方在區位競爭中才能處于領先地位,具有綜合比較優勢和持久的發展潛力。當前我們的產業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大量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科技發展水平比較低,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方經濟南粗放型向節約型的轉變。沒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地方經濟想持久發展很難,不同地區大量進行重復建設,惡性競爭,只能是兩敗俱傷。目前,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到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加快發展的新階段。而一些地方政府還要滿足于地方經濟短暫而快速的增長,怕科技投入過多影響經濟發展,進而影響自己的政績。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自主知識地方經濟的發展就走不出粗放型經營邊發展邊污染的老路。只有提高科技水平、發展循環經濟才能夠較少的耗費能源建立節約型社會,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平衡,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的經濟社會發展。要保持自己的技術領先優勢,只有大力推進自主創新。這樣才能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才能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科技主管部門應把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攻關,努力抓好關鍵項目建設,突出區域優勢,大力培植出新技術產業,使之成為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地方擁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突出自己的產業優勢,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維持地方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三)加強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能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供制度支持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著一個地方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部門應立足于為科技發展服務的基本宗旨,開展科技誠信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由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改變過去“等、靠、要”的因循守舊的思想,主動為企業出謀劃策,實現對科技項目和資金的有效管理。通過開展多形式的科技服務活動,利用科技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的升級,加強重點科研項目的立項和攻關,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的生機和活力。財政部門要對科技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好鋼用在刀刃上。科技部門應把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攻關,做好配套服務,人力培植新技術產業,使之成為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這些項目的開展,為當地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新發展平臺,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科技創新,關鍵在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門,必須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以科技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發展高新科技,加快產業換代計劃,引導和促進新型工業化為中心、提高科技發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并把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地方經濟寫入發展規劃當中,引導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國一些省市已經將提高科技對GDP的貢獻率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硬性指標確定下來。而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支持是地方科技進步的強大動力。地方也應改依托自身優勢大力進仃科技創新,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除去不利于科技進步的制度壁壘,培養干部群眾的科學思維。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科技知識,用現代科技知識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科學決策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領導更要將科技工作納入工作目標,根據本地的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出推進本地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具體措施,并加強督辦落實,切實抓出成效。同時要認真落實上級政府制定的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要把考核結果同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聯系起來。同時也要服從中央對地方科技發展的宏觀指導,“地方基金的投入要取得高水平成果,出高水平的人才,就要堅持把國家目標放在第一位,符合國家對地方的要求,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人才、學科優勢,發揮地方基金更大的作用。”
(四)依靠地方,充分利用資源,發揮技術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
一方面要加強科技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另一方面要加強產學研結合,發揮生產與技術優勢。要圍繞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的重點領域,選擇規模較人、管理體制完善、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高新企業,給予再點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地方企業。要大力改造傳統產業,適用新型科技成果改造舊有的生產線。對技術轉型企業重點進行政策支持。要切實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著力提升傳統產業的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技術轉型要應用最先進的技術成果、工藝、設備。對有重大應用價值而進行應用轉化存在困難的,要組織專家進行技術公關,以求迅速的投產使用。農業的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適時邀請、引進一批深受農民歡迎的專業科技人才直接到農戶開展面對而的技術服務,以增強科技服務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要經常組織科技工作者下鄉,向農民傳授科技知識。同時要發揮土專家在科技成果普及當中的作用。土專家與農民聯系密切,日常年在農村居住,因此他們能發揮農業科技成果帶頭試用的榜樣作用。要整合科技資源,同時,要下大力整合社區科技資源,發揮整體優勢,實現資源共享。當地科技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最大限度地爭取政府各部門、各行業的大力支持。重視發揮行業科研單位的作用,實行科技信息、數字資料的廣泛共享,充分和利用知識積累和眾人智慧,提高科技為經濟服務的能力。因此,各級公務員首先是各級領導都要牢固樹立發展科技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思想,真正把支持科技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要經常為科技工作的開展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困難。
要積極調整科技發展的相關政策,把培養和造就優秀科技人才,調動廣大科技人才創新積極性作為科技工作的基本目標,要把營造有利丁人才成長的科技創新環境作為科技工作的優先任務。進一步營造科技政策環境,加快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改進科技評價辦法,弘揚創新文化,使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環境明顯改善。政府部門和科技管理服務部門了要加強協調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同時,要把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求作為科技發展的基本目標,堅持以服務于人民大眾為宗旨,使科技發展戰果造福地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