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TA即自由貿易協定,雙邊FTA是WTO認可的,會促進貿易自由化,加強WTO功能。目前來看,我國順應了全球范圍內的區域經濟合作迅猛發展的潮流,迎頭趕上,大力推進并參與了雙邊FTA的進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應進一步意識到參與FTA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積極參與和發展雙邊FTA。
關鍵詞:FTA WTO 區域經濟合作 貿易自由化
入世五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繼歐盟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大貿易實體。但與此同時,如何解決不斷增多的貿易摩擦和糾紛,也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方面,我們必須在WTO當中經過進一步的錘煉,努力提高應對貿易摩擦的本領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利用FTA構建自由貿易區,降低區域范圍內對中國商品、投資及服務的貿易壁壘,使中國商品的競爭力得到充分發揮。
FTA是自由貿易協定(Fnee Trade Agreement)的英文簡稱,它是獨立關稅主體之間以自愿結合方式,就貿易自由化及其相關問題達成的協定。有時FTA也指基于一定貿易協定的自由貿易區或準自由貿易區。由于FTA的雙邊談判具有速度快、談判容易、難度低、效率高的特點,談判進入更加自愿,因此比較容易達成一致。多哈談判遇阻后,FTA的發展明顯加速,全世界簽署的FTA數目不斷攀升,至2005年底向WTO組織備案的FTA有307個。美國、歐盟、日本等都開始積極構建雙邊自由貿易區網絡,尋求國際貿易的曲線突破。如何利用國與國之間達成的FTA獲得商機,已經成為開展國際貿易的新課程。
目前,中國已經正式簽訂了3個自由貿易協定,分別是中國—東盟FTA、中國—智利FTA和中國—巴基斯坦FTA。中國—新西蘭、中國—澳大利亞,中國—新加坡、中國—海灣合作組織(GCC)、中國—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等FTA談判正在穩步推進中,中國—冰島FTA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中國—韓國FTA已經啟動官產學聯合可行性研究。
中國與東盟FTA是中國最早的FTA談判。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十國領袖簽署于《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4年11月中國—東盟正式簽署《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和《自貿區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今年4月,中國與東盟的《貨物貿易協議》開始實施,這預示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入了全面實質性的運作階段,中國與東盟7400多種商品開始下調關稅、相互開放市場,到2015年,我國與東盟十個成員國絕大多數商品免除關稅。
作為中國和南美地區簽訂的第一份FTA,紗盟FTA于2005年11月18日簽署,2006年10月1日正式啟動,中國90%以上的商品都可以零關稅進入智利。智利只是一個擁有1550萬人口的小國,市場容量不大,但智利在WTO之外又簽署了30多個FTA,跟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還有整個歐盟、南美的南方共同市場以及秘魯、哥倫比亞都有特別的貿易協約,通過這些FTA,智利的貿易已經覆蓋到全球1/3人口。所以去智利經商或者投資不僅面向智利國內市場,同時是進人南美大陸甚至世界市場的好跳板。
2006年11月,中國和巴基斯坦FTA正式簽署。近幾年,巴基斯坦曾多次向我國表達商簽FTA的意愿。我國給予了較為積極的回應,主動提出了商簽優惠貿易安排的思路,解決了由于我國按照《曼谷協定》給予印度產品關稅優惠待遇,可能對巴對華出口造成沖擊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我國與外國政府簽署的第一個雙邊優惠貿易安排,在我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體上看,我國順應全球范圍內的區域經濟合作迅猛發展的潮流,迎頭趕上,大力推進并參與了雙邊FTA的進程。根據世界FTA發展趨勢,在考慮敏感產業承受能力和制度管理配套條件的基礎上,中國參與雙邊FTA的總體布局應是“依托周邊,拓展亞洲,兼顧全球”,以“建成全球自由貿易區網路”為目標,以“順應潮流、積極參與;循序漸進、積極穩妥;突出重點、積極推進;強化基礎、提高實力”為總體思路,通過制定推進我國參與雙邊FTA的總體戰略規劃、加強雙邊FTA的組織協調工作、確定商簽雙邊FTA目標簽約國先后順序,積極開展FTA活動。
雙邊FTA是WTO認可的,會促進貿易自由化,加強WTO功能。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FTA是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新途徑。所以我們應進一步意識到參與FTA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積極參與和發展雙邊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