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華 郭慶玲 亓 彬
摘要:本文從農業保險的歷史和現狀入手,建立農業保險的“五立”模型,并進一步就“五立”模型中的主體進行博弈分析,探究農業保險發展緩慢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壟斷 五立主體 博弈 委托——代理 道德風險 社會福利 相互保險制 再保險
建國初期我國開設了農業保險,但由于當時保險公司的商業性企業行為與保險政策性要求相矛盾,于1953年被停辦。1982年我國重新開辦農業保險,及至現在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農業保險經營主體有所增加,經營狀況也有所改善,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如上海安華農業保險有限公司,陽光相互農業保險有限公司相繼成立,但仍未動搖以人保和中華聯合為主的壟斷局面,農業保險仍落后于農業發展的有效需求。
鑒于農業的基礎地位和農業風險的極強的破壞性,發展農業保險勢在必行,然而從建初期至今農業保險發展的緩慢,究其原因可視為各階層為自身利益存在著相互博弈,這里我們稱其為農業保險中的“五立”模型。具體圖形如下:

圖中,在位者——已經開始經營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
進入者——準備進入農業保險領域但尚未進入保險公司
代理人——保險公司推銷員及其內部經營人員
加上政府,這五大主體之間就存在通過經營農業保險達到不同目的相互博弈。
注:我們這里的“五立”并非產業經濟學中的五力模型,這里指的是在保險市場上相互博弈的五種對立力量。
一、在位者內部的動態博弈
保險中為了提高管理運行的效率,采用代理人展業模式經營,由于公司內部管理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得社會透明度較低,管理者追求的長期利潤最大化和代理人之間的短期行為構成了一對難解難分的矛盾,這極易出現“客大欺主”的現象。由于公司,代理人及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雇主對代理人的行為和初衷無法考證,易于發生道德風險。在保險公司管理嚴格時代理人會收斂其行為,在管理較松懈或公司處于轉型期時,代理人這種短期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又會增大,二者之間相互博弈達到一個動態的均衡。
二、市場阻撓一完全信息靜態博弈
眾所周知,農業保險政策性強,壟斷特征明顯,我們將已經存在的壟斷保險公司成為“在位者”,虎視眈眈想進入的公司稱為“進入者”。在位者想保持自己的壟斷地位所以會阻撓進入者進入,進入這有兩種戰略:進入或不進入;在位者也有兩種戰略:默許或斗爭。由于農業保險技術系數較大,信息成本高等因素使得在位者與進入者的力量懸殊及農業保險有較強的進入壁壘。因此現有農業保險公司“在位者”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阻撓“進入者”進人與其競爭。
我們作如下假定:進入者進入前“在位者”的壟斷利潤為400,進入后“在位者”的利潤為200,進入者為100,進人者的進入成本為50(扣除進入成本進人這可獲得的利益為 四、政府與在位者之間的博弈 為了提高社會福利政府可能會對農業保險進行補貼一次及廣大消費者對農業保險的消費,但另一方面這些補貼在盈余之年以利潤的形似在“在位者”之間分配,這不符合政府對農業保險補貼運營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形成風險保障金低于重災風險,同時指出的補貼會議稅收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使消費者的社會福利減少。關于社會福利在政府和“在位者”之間就會博弈去尋找最佳的均衡點,具體如圖: 如圖所示,起初農業產品的供給曲線為OA,需求曲線為DI,起初的社會總剩余為MRO,當政府在實行農業補貼后農產品的供給增多,DA繞O點轉動至OB整個社會的福利由此增加到OME,然而我們知道,政府對農業的補貼資金來源于社會消費者所繳納的稅款,消費者繳納稅款使得消費者的收入減少,需求曲線由DI變化至D,社會剩余變為NKO,最終衡量消費者福利是增加還是減少要比較四邊形陰影面積MNFR和三角形OFK面積的大小。在右圖中,從社會總福利增減變化角度來看就是比較社會福利曲線是由原來b,是變化為,還是變化為C。下面我們用具體的函數表示: 政府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會轉嫁為消費者的稅負故t對s的偏導為正,稅收的增加會降低消費者的需求所以D對t的偏導為負,補貼的支持會增加保險供給所以S對s的偏導為正,所以W對s的變化符號不確定,反映在上圖中的四邊形陰影面積MNFR和三角形OFK面積的大小。 如果三角形陰影OKF面積大于四邊形陰影MNFR面積,即社會整體福利改善了,反映在圖中社會福利情況由b變化為a,社會福利增加。反之,減少。 1.當三角形OKF面積大于四邊形MNFR面積時,社會福利增加,aW/as為正,右圖曲線由b變化之a;2,當三角形OKF面積小于四邊形MNFR面積時,社會福利減少,aW/as為負,右圖曲線由b變化之c;3,當三角形OKF面積等于四邊形MNFR面積時,社會福利不變,aW/as為零,圖曲線b沒有變化。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對我國農業保險今后的發展完善提出如下的幾點建議: (一)針對在位者內部的博弈分析,可推廣相互保險制,完善農業保險經營管理,公開理賠信息,以有效防范道德風險。在相互保險制中,公司會員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統一體,道德風險較少,并且經營靈活、成本低,但為了彌補相互保險制公司對可能出現的巨災風險償付能力有限的缺陷,仍應在核保、核賠等問題上把好關口,以充分防范風險。農業保險經營管理的有序完善是降低道德風險,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的有效措施。另外,公開理賠信息,可使農戶之間相互監督,有效地防范了農戶虛報損失、多獲賠償的道德風險,有利于農業保險運行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二)根據在位者和進人者的博弈分析,可開放農業保險領域,打破壟斷經營機制,積極采取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各種資本類型的保險公司進入農業保險領域,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充分開放農業保險市場,讓眾多保險人在不同的地區和領域展開充分競爭,才能提高農業保險經營管理水平,降低農業保險經營成本,從而降低保險費率,調動農民投保積極性。 (三)針對同業間的博弈抗衡,可提高保險公司經營和管理的透明度,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系統。這一方而便于保險公司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取長補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投保人監督保險公司運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根據政府與在位者之間的博弈分析,可集中國家地方財力,建立農業保險基金,防范巨災風險。應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政府獨資的再保險公司,或建立政府與保險公司相結合的優惠型農業再保險,并多方合作積極積累巨災風險基金。二是在大力發展和完善國內再保險市場的同時,應積極鼓勵利用強大的國際再保險市場,使巨災風險能在更大的范圍內分散;三是探索或建立巨災證券化機制,通過證券化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將巨災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 綜上,隨著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加大,專業保險公司,外資保險公司在農保市場上的出現,農業保險市場規范性的增強,我們相信,農業保險一定會向著一個完善的方向發展,成為農業發展的有力保障。
8*100=600/8,所以E(uA,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