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石油成功收購PK公司對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及中國能源戰略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將對我國的石油需求及安全勢必產生較大作用。中國在海外的發展不僅僅在于石油勘探,也要把觸角伸向開采、煉化、運輸甚至石油產業維護、維修等多個領域,帶動石油產業鏈一系列的環節,從而逐步深入到國際石油以及能源市場運作
關鍵詞:中石油 PK石油 競爭
2005年10月,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PK公司)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召開股東大會;經投票表決,以99.04%的高票通過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屬全資了公司中油國際以每股55美元的價格100‰收購PK公司,并獲得該地方法院的最終裁決,批準本次收購,成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完成的最大一起跨境并購。
一、行業背景
20世紀4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獲得迅速發展,已成為主要的能源,并在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該行業是一個資金投入高度集中的行業,同時也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領域。國外大型石油公司基本都是上下游一體化、業務遍布全球的跨國公司。因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大石油公司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投資同樣水平線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國際石油公司要加速全球化腳步和跨國并購行動。
對于中國而言,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目前,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10年前中國進口石油占整體石油需求的比例僅占6%,現在已經提高到1/3,到2020年預期將有60%的石油都必須來自進口,因此,石油的供應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1999年起開始上漲的石油價格也使得世界石油市場出現新的局面。世界石油工業的改革進一步深入,包括國家石油公司的重組和國際石油公司的兼并收購浪潮;同時,隨著WTO的加入,中國市場的逐步開放,尤其是2006年12月12日日的入世5周年紀念日后,中國石油企業將面臨外國石油企業的更多挑戰和競爭。
二、公司介紹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是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實行上下游、內外貿、產銷一體化,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綜合性石油公司。
注冊總資在1149億元,現有總資產9137億元,在中國境內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廣大地區擁有13個大型特大型油氣田企業、16個大型特大型煉油化工企業、19個石油消費企業和一大批石油石化科研院所和石油施式作業、技術服務、機械制造企業,在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南美等地區擁有近30個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建設項目。
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最大50家世界石油公司排名中,中國石油集團位居第10位,在《財富》雜志2006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列第39名。目前,中國石油集團正在實施一整套新的發性戰略,瞄準國際石油同行業先進水平,加快建設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跨國石油企業集團,繼續保持排名前10位的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
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是在加拿大注冊的國際石油公司,目前公司總資產12.69億美元,是哈國的第二大外國石油生產商,也是最大的石油商、成品油供貨。PK公司已經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以及哈薩克斯坦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哈薩克斯坦最大的私人石油公司。
PK原油產量占全國的12%,而擁有的什姆肯特煉油廠,為全國最大的煉油企業,供應哈薩克斯坦超過半數以上的成品油和化工產品,其油氣田,煉廠等資產全部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年原油生產能力超過700萬噸,約合日產14萬桶,已擁有證實和可能的原油儲存量共有5.5億桶。
三、并購動園
中石油并購哈薩克期坦PK公司,是在醞釀、、準備很久之后開始行動,通過分析,并購動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收購PK石油公司,最顯著的是可以增加中石油的原油產量,增強實力。中石油成功收購PK公司,將使中石油獲得5.5億桶原油儲量,這一數字將使中石油的原油產量一舉增收6%。加之早前該公司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擁有的油田權益,中石油在完成對PK公司的收購后,將在哈薩克斯坦擁有超過10億桶油當量的原油儲量,相當于哈薩克斯坦石油總儲量的2.5%。
其次,有利于進一步拓寬中哈兩國的油氣合作,也保證了未來中哈輸油管道的油源。成功收購PK公司后,中石油在哈薩克斯坦的權益產量將接近1100萬噸,超越雪佛龍、中亞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以及盧克石油等國際石油巨頭,并將在哈薩克斯坦擁有年加工能力約為700萬噸的現代化煉油廠。加上中石油正在中國新疆建設的獨山子1000萬噸煉油以及120萬噸乙烯項目,基本將建設中的中哈輸油管線連成一體,還可以帶動中石油相關產業在海外的發展,使上下游業務得到協調發展。
再次,PK公司的國際背景,有利于中石油海外市場的擴張。PK公司是在加拿大冊的、上下游一體化的國際石油公司,共有42個子公司、3000多名員式,油氣田、煉廠等資產全部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目前中石油已經成功進入中亞、南美、中東以及非洲等重要油氣產地。據悉,中石油海外投資項目已經增加到48個,進入國家達到20個。但真正形成上下游一體化布局的,僅蘇丹一地,所以本次并購對于中石油全面擴張海外市場有著重要作用。
最后,最為重要的原因是爭取有有利的國際市場地位,發展國家能源戰略。收購PK公司對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及中全能源戰略都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將對我國的石油需求及安全勢必產生較大作用。中國在海外的發展不僅僅在于石油勘探,也要把觸角伸向開采、煉化、甚至石油產業維護,維修等多個領域,帶動三油產業鏈一系列的環節,從而逐步深入到國際石油以及能源市場運作。
哈薩克斯坦的戰略位置重要,它所處的里海地區,石油儲量約2000億桶,占世界總儲量的18%。從更深層意義上講,此次收購可以說是進入里海石油領地的必經之路。因此,可以說這次收購成功是中國能源戰略西移的重大突破,對于國家能源戰略其有重要意義。
四、并購過程
這場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完成的最大一起跨境并購,涉及的金額高達41.8億美元,歷經2個月,過程一波三折。中國石油企業在海外拓展的談判接連受挫,北里海油田、優尼科,都是到最后關頭,因政治問題導致中國企業收購失敗。另外,油價問題成為了社會熱點,人們對中石油充滿了期待。
一方面,在整個收購過程中,多方競爭者始終與中石油激烈對抗。中石油在2005年8月中旬向PK公司發出了32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作為中石油競爭對手的印度石油,則聯合該國鋼鐵巨頭“米塔爾鋼鐵公司”,放出消息愿意出資36億美元收購PK公司。
《畢爾街日報》的一則報道稱,中石油正在與哈薩克斯坦第一大石油公司——KMG展開談判,有意將PK公司一部分資產出售給后者。中石油預計將在未來幾周達成一項協議,將PK公司的30%~50%的股份出售給KMG。KMG公司希望能購入PK公司50%的股份,而中石油只希望提供30%的股份。此外,雙方在價格上存在分歧,這是阻礙交易的原因。
中石油的另外一個競爭對手俄羅斯盧克石油曾經和PK公司在該地成立了一家名為圖爾蓋石油的合資企業。由于雙方各占50%的股份,盧克石油公司擁有圖爾蓋石油公司50%股權的優先購買權,因此盧克公司的舉動極有對中石油的交易產生影響。而且,盧克石油與PK公司近年來的合作并不順暢,盧克石油認為PK公司背著自己獲取了圖爾蓋油田的大部分利潤,并對盧克公刊參與圖爾蓋油田的管理進行限制。4月俄羅斯人已經將PK公司告上哈薩克斯坦當地法院,并提出了2.2億美元的索賠要求。可見,在整個收購過程中,俄羅斯盧克公司給予的阻力也是有其淵源和背景。這些競爭者和利益相關者無疑將使得中石油同PK公司的交易更加復雜化
另一方面,PK公司與哈政府之間的貌合神離,也是一個重要變數。因為PK公司和當地政府在哈國最大的煉油廠——什姆肯特煉油廠的產權問題上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哈薩克斯坦政府強迫該公司削減產量三分之一以上,以遵守環保法規此外,哈政府還要求PK公司必須以折扣價供油,并在收獲季節禁止出口。但都遭到了PK公司的拒絕,由于摩擦不斷,雙方關系一度相當緊張,哈政府甚至威脅說要吊銷其經營執照。因此,與政府之間的不和諧關系,成為了并購中的一大變數,
面對競爭者和政府雙方面的挑戰,在戰略上的靈活性是中石油此次收購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多次成功制止了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的進攻,印度國有能源公司最后也主動退出,其他幾家公司也得到解決,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中國石油將PK33%的股份出售給哈薩克斯坦國有石油公司KazMunaiGaz,由此獲得哈薩克斯坦政府方面的認同、從而為最終完成收購鋪平了道路。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按照竟購規則,中石油集團41.8億美元的代碼,打動了PK公司董事會。
(二)中哈兩國石油企業的長期合作,哈政府的支持,使另外兩家外資公司的野心也受到抑制。
(三)中石油突然公布的申明也讓股東在投票之前得到保證。就在股東大會即將召開的時刻,中石油果斷決定,要把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合作的消息向外公布,有助于PK股東作出一個明智的決定,起到了關健的作用。
(四)中石油在政治上做好充分工作。在PK公司股東大會表決之前,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的中油國際公司簽署了《相互諒解備忘錄》,以解決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參與購買哈薩克斯坦PK公司股份事宜。兩國總理也對雙方的互利合作給予了有力支持。
五、并購結果
中石油最終完成了收購PK公司的全部法律程序,雙方并已完成了交割,收購協議也獲得加拿大當地法院和哈薩克斯坦政府的批準。這一報價總價值約為41.8億美元的收購是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完成的最大一起跨境并購,此次收購將進步加強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兩國國有石油公司直接參與該合作項目將能夠促使雙方在對等條件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也為保障哈薩克斯坦國原油和成品油長期穩定的供應創造了條件,也同時為我國爭取有利的國際市場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力,發展國家能源戰略。
六、給我國企業的啟示
(一)通過跨國并購、積累寶貴的大型跨國兼并、收購的成功經驗
中石油收購PK公司是中國企業海外收購中規模最大的也是中國石油企業第一次收購海外石油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這起典型而復雜的收購案將為國內石油企業海外收購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范本。這對于企業走國際化道路,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通過收購可以擴大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對于走國際化道路具有促進作用
中國企業要積極的向外發展,尤其是具有優勢和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中石油國際化發展戰略邁出了新的步伐,并對所在地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對中國企業走出海外,探求新的擴展思路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日益加快,中國需要在引入外資的同時,向外投資,擴大自身的市場,才是長期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中國除了這種國有大型企業的并購外,中國還缺乏一些優秀企業海外市場的擴展,但是中石油給予了我們良好的思路,值得管理者進行研究和反思。
(四)堅持“雙贏互利”原則,讓合作方都達成共識
對于中國企業并購外國企業,我們應該秉承雙贏或者多贏的原則,在談判和磋商中進行。中石油最終能成功的一方面原因,也在于他給予的要約價格是最為讓對方滿意的,就哈薩克斯坦本身來講,它的油氣大多銷往西方,為打開中國這樣的東方人市場,跟中石油合作有很大的好處。
(五)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邦交、經貿合作,保持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
我們可以從案例中看到,如果沒有中哈兩國長期的良好合作伙伴關系,很可能就會受到哈政府的阻礙,導致并購的失敗。因此,中國政府的政策對于中國企業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用用。
縱觀整個中石油并購哈薩克斯坦PK公司的過程,我們看到中石油作為中國石油業霸主地位的風范,也看到中國政府給予的支持,希望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中繼續前進,在管理上不斷融合,產生更大的效益,為中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