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研究近十年來浙江省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的變動趨勢,對浙江省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的變化、邊際消費傾向的變化、需求收入彈性的變化等利用統計和計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發展變動的特點和規律,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居民消費結構 消費傾向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生活消費支出結構不斷優化。本文以“九五”、“十五”時期浙江農村居民各項生活消費支出數據為依據,利用統計和計量模型量化分析消費結構內部各項支出的比例關系,研究消費結構發展變動規律,從而提供農村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的信息。這對于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村居民臺理消費.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乃至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具有現實意義。
一、2005年浙江省農村居民收入消費支出總體分析
以《浙江統計年鑒》(2005、2006)有關浙江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費支出的數據為依據,對2005年浙江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費支出做一總體分析。
(一)人均純收入
2005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2004年相比增長了9.25%,高收入戶人均純收人為低收入戶的7.73倍。

(二)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與2004年相比,2005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增長了11.94%,高收入戶的生活消費支出為低收入戶的3.38倍。
從以上數據得出,2005年浙江農民收人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勢頭,農村不同收入戶收入差距甚大,且呈不斷擴大的趨勢。低收入戶人不敷出.須依仗社會和政府的救濟、援助。
二、浙江省農村居民各項生活消費支出變動趨勢分析
(一)浙江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的變化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7-2006)的相關數據,整理得到浙江農村居民1996年至2005年各類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

從表的數據看,浙江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大幅度下降。浙江農村居民2005年與1996年相比,下降了12.65%。表明食品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下降。聯合國糧農組織曾提出衡量貧富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因此,浙江農村居民在這十年中生活水平由溫飽到小康再到富裕,以滿足吃穿為主的消費需求階段已經結束。2.醫療保健類消費支出額逐年增加,其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1996年的比重為4.21%,2005午為7.65%。3.交通和通訊類消費支出額增加較多,其比重增長迅速。1996年的比重為3.76%,2005午為11.38%。4.文教娛樂類消費支出額不斷增加,其比重呈上升的趨勢。1996年的比重為7.73%,2005年為13.3I%。
(二)浙江農村居民基本消費需求基礎上的邊際消費傾向分析
在研究消費需求時.目前國際上廣泛采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Exp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縮寫為ELES)來建立居民消費模型,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表示為:

利用橫截面數據或時間序列數據,采用統計軟件可以方便地求得αi、βi、的估計值。該模型在橫向上可以進行基本消費支出比較分析,在縱向上可以描述各類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趨勢。
本文利用SPSS統計軟件,以浙江農村居民不同收入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自變量,分別以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訊、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其他商品和服務為變量,根據1997年至2006年《浙江統計年鑒》按收入分組的消費支出數據作回歸分析,計算1996年至2005年浙江農村居民各項消費支出的邊際消費傾向。
從表中得出,在過去的十年中,從邊際消費傾向的變動趨勢看,食品類、衣善類和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的邊際消費傾向呈下降趨勢。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訊、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的邊際消費傾向呈上升趨勢。
(三)需求收入彈性的變動趨勢分析
需求收入彈性足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對收入變化的反應程度,反映消費需求對收入變化的靈敏度。計算公式為:
根據表的數據,計算各項消費支出的收入彈性,結果見表。
從表得出,在浙江農村居民各項生活消費的需求收入彈性中,食品的收入彈性始終最低,這是由食品的消費特點所決定的。居住、交通和通訊多數年份中的收入彈性大干等于1,說明農民對商晶和服務的需求增長率高于收入增長率。主要是因為農民的這些消費屬于一次性集中支出,往往在短期內超過家庭收入。
三、研究結論和建議
(一)浙江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特點和規律
通過實證分析,我們看到十年來浙江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有以下特點和規律:
1.農村居民生活由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型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型轉變。1996年浙江農村居民用于屹、穿、住的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74.81%,2005年下降到60.63%。2.由實物性消贊為主向實物性和服務性消費并重轉變。浙江農村居民實物性消費(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支出的比再呈下降趨勢,服務性消費(文教娛樂、醫療保健、通訊、旅游等方面)支出的比重呈上升趨勢。3.農村居民收入差距拉火,消費支出呈現多層次。浙江省東部沿海各市農村居民收入水平高,消費層次比較高;而西部山區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費層次比較低。
(二)順應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發展趨勢,政府應采取的政策舉措
根據上文對浙江農村居民近十年來消費結構變動趨勢的分析,我們認為在今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順應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發展趨勢,政府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原來的農村市場進貨渠道雜亂、假冒偽劣商品多,農民深惡痛絕,對現代流通方式下鄉進村熱切期待。借浙江省目前正在著手實施的“千鎮連鎖超市”工程這一平臺,求規范農村市場秩序;同時也要提高農民自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改善農村消費的社會環境。2.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文體娛樂業,繁榮農村文化市場。從2005年浙江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構成看,文化用品及娛樂服務已成為農民吃住之外,最大的消費支山,這方面的消費需求還將在今后持續升溫。因此,地方政府應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引導和支持企業投資農村文體娛樂業,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3.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擴大覆蓋面,打消農民消費的后顧之憂。目前,浙江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夠健全,覆蓋面較低,農民在養老、醫療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不確定心理。因此,政府應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包括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政府對低收入農民的救濟等,同時應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惠及更多的農村居民,打消農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三)開拓農村消費市場,企業應把握好的消費趨勢和熱點
農村市場巨大,對企業來說具有相當的誘惑力。企業應準確把握農民消費支出變動的趨勢和農村市場消費的熱點,來開拓農村市場。前面對浙江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邊際消費傾向和需求收入彈性分析表明,浙江農村居民在交通和通訊、居住、醫療保健,文教用品及娛樂服務等方面的支出增長是比較快的。企業應注重對以下消費熱點和趨勢的把握:一是農用機械、運輸車等現代農機具、摩托車以及部分富裕農民的汽車消費;二是通信及電子產品的消費;三是新建房屋及其帶動的住房裝飾、裝修、家具、家電等;四是醫療保健、保險、文體用品、娛樂、旅游等方面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