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弈論在公共決策與管理研究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運用博弈論分析完全信息下納稅人與征稅人之間的最優戰略選擇問題,通過建立模型分析影響均衡解的因素,及其如何對博弈雙方行為產生影響。對我國稅收征管中存在的低效率問題進行了解釋并提出了今后提高征管效率的工作思路建議。
關鍵詞:博弈 征稅人 納稅人 稅收征管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主要研究行為相互影響的決策主體策略選擇問題。在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博弈論運用于許多領域。逐步成為普遍運用的工具。博弈論可定義為:一些個人、一些團隊或其他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進行選擇并加以設施,從中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博弈論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決策主體的一方行動后,參與博弈的其他人將會采取什么行動,參與者為取得最佳效果應采取怎樣的對策。
在稅收征納關系中,稅務機關作為征稅主體,在依法征稅的前提下,追求稅收收入最大化;納稅人作為納稅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雙方各自依據對方策略,做出最大化自己利益的策略選擇,從而形成稅收征納博弈關系。他們之間的博弈規則、博弈策略,行為選擇和博弈結果會對稅收征管產生顯著的影響。
一、稅收征納關系的模型分析
在稅收征管中征納是一對矛盾體,征納雙方存在著對立性和競爭性。由于雙方信息不對稱,因而稅收征納過程便構成一個合作與反合作的博弈過程。
(一)模型假設
1.博弈的參與者:參與博弈的雙方是征稅人和納稅人,征稅人是國家及其代理人——稅務機關,納稅人是企業法人和自然人。
2.博弈雙方分別存在兩種行動策略:納稅人的策略空間是誠實和不誠實,征稅人的策略空間是稽查和不稽查。
3.博弈雙方的收益:對納稅人進行稽查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假設征稅人的稽查成本是C,并且C
(二)模型建立
我們假設博弈是靜態的。對應雙方的收益矩陣,括號里的第一個數字為納稅人的支付,第二個數字為征稅人的支付。
在上述矩陣中,若給定征稅人采取稽查策略,則納稅人的最佳選擇是誠實,因為-S>-N-M-S,著納稅人的策略是誠實,則征稅人的最佳策略是不稽查,因為S>S-C,若給定征稅人采取不稽查策略,則納稅人的最佳選擇是不誠實,因為0>-S,若納稅人不誠實,則征稅人的最佳策略是稽查,因為S-C+M>0。如此循環,沒有一個策略組合能構成純策略鈉什均衡。但是考慮納稅人、征稅人隨機選擇不同策略的概率分布,則該博弈存在一個混合策略納什均衡。
混合策略博弈中雙方決策的一個原則是:各自選擇每種策略的概率恰好使對方無機可乘,即讓對方無法通過有針對性地傾向某一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風。

稅的概率就越小。
二、我國稅收征管中征稅人與納稅人之間關系存在的問題
在現實中,征稅人與納稅人之間的博弈關系,大體上存在著兩種可能,一種是征稅人與納稅人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產生的尋租行為,另一種是納稅人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避開稅務征管,“合法”地少納稅或不納稅。從我國的稅收實踐看,稅收征管模式、稅制的設計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稅收博弈關系,忽視了征稅人、納稅人的利益取向與行為選擇,從而降低了稅收征管效率。突出表現在:
一是稅收征管與稅務稽查這兩類性質不同的職能,由同一主體——稅務機關承擔。這種制度安排使得權力過于集中,實際上使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對稅務機關的監督約束能力,并導致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規行為。因此我國稅務機關很多存在“疏征管”而淡化責任的問題。
二是稅制設計側重于以稅收增長的多少作為評價稅制、修正稅制的依據,留下了稅法漏洞:1,增值稅、營業稅同一類型的流轉稅并行,增值稅稅負偏高,營業稅又按稅日分項設置實行行業差別比例稅率,在企業經營多元化發展情況F,容易出現稅收征管漏洞。2,個人所得稅采取分項定率、分項扣除、分項征收制度,增大了個人收入信息歸集的難度,對工資、薪金、生產經營所得實行多級累進稅率且邊際稅率過高,與其他類別收入的稅率不協調,這些容易誘導納稅人圍繞不同所得項目進行收入調整。3,稅收優惠缺乏完整的預算控制制度,名目繁多,復雜煩瑣,同時結構失調,缺乏明確的產業導向,這些又會引誘征稅人與納稅人圍繞稅款的征納而進行利益博弈。
三是稅率偏高,強化了納稅人稅收博弈的動機。拉弗曲線揭示稅收收入與稅率并不存在正相關關系。在一定范圍內,稅收收入會隨著稅率提高而增加,但當稅率突破最佳點后,稅收收入反而與稅率成反向變化。因此高稅率會增大納稅人博取稅收利益的動機,導致稅收流失。我國宏觀稅負2006年為18%,總體上是合適的,但這是在疏征管的前提下實現的。我國國內企業所得稅,個人工薪所得稅和增值稅的邊際稅率是偏高的,分別為33%、45%和23%。另外我國近年稅收收入增長中,大約50%的增長是稅收征管制度造成的。這也從側面說明,納稅人稅收博弈的動機是較強的。
三、解決稅收征管博弈問疆的措施
在今后的稅收征管工作中,要解決納稅人和征管人之間博弈產生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稅收征收效率,應當通過稅收行動和稅收策略正確分析雙方在稅收博弈過程中采取怎樣的策略和行動,解決稅收征管中的實際問題。
(一)正確分析納稅人群體的特征
我國納稅人群體數額多且成份復雜,有企業、公司、個體戶、自然人,企業或公司義分為國有、集體、合資、私營、合伙等形式。按行業劃分又分為商業、工業、建筑業、金融業等等。制定稅收政策、執行稅收政策必須要深入調查納稅人的真實情況和不同納稅人的特征,使稅收立法者和稅收執行者在采取行動和策略時形成政策均衡或者平衡,從而贏得良好的稅收支付。
(二)廣泛宣傳稅收知識
廣泛宣傳稅收知識和掌握廣大納稅人的納稅信息是稅務部門的重要義務和職責。加強“稅法”宣傳力度,特別是利用典型事例開展宣傳工作,使納稅人真正認識到依法納稅是公民應盡的義務。納稅光榮,偷、逃稅可恥,并且會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自覺養成依法納稅的好習慣。此外,稅務代理制度對于解決納稅人不了解稅法的問題,可以發揮作用。稅務代理機構可以在納稅人和稅收機關之間形成一種溝通信息的橋梁,它替代納稅人來處理納稅事務,并形成與稅收機關之間關于稅法信息的對稱。
(三)提高稅務機關信息獲取能力
對于稅收機關掌握信息不足、不準的問題,可以通過設立信息中心,建立稅收信息管理系統來提高信息收集、分析、處理能力,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要拓寬信息獲取渠道。稅收機關不僅要通過納稅人的申報資料、稅務檢查收集信息,還可以通過稅收機關之間通報以及群眾等外部的舉報等形式多渠道地獲取納稅人資料信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加強與工商、銀行部門的聯網,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從而既完善了征管手段和征管監控系統,又提高了征管監控的效率。
(四)建立科學的稽查機制
納稅人違背法律和道德要求,采取偷稅、逃稅、騙稅和抗稅等違法行為獲取不正當的稅收支付,這就要求我們采取措施堵塞稅收征管的漏洞,從納稅人繳稅的諸環節到建帳建制全過程,采取果斷措施,建立嚴密的稅收征管流程和規程。
(五)加大對偷稅行為的處罰力度
由于實行納稅申報制度,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自行申報稅額進行征收,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稅務稽查,對納稅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進行檢查。在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存在“逃”和“抓”的混合戰略的均衡。從納稅人的實際收入分析,若其實際收入越大,稅務部門開展稅收檢查越是必要。因此提高稅收稽查力度和懲罰力度是阻止納稅人逃稅的有效措施。稅收稽查力度越大,納稅人逃稅所冒風險越大,被查處的可能性就越大,進而逃稅成功的可能性越小,逃稅的積極性也越低。
稅收檢查發現了偷稅行為,如果不進行必要的稅收處罰或稅收處罰力度較弱,那么納稅人偷稅的收益大于其成本,納稅人仍然會選擇偷稅。我國每年的稅收大檢查之所以收效不佳,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重檢查而不重處罰,不能觸動偷稅者的切身利益,從而對納稅人形成不了威懾力。所以,今后應更加重視對偷稅行為的處罰力度。
(六)提高查處偷、漏稅的準確率
稅務機關應總結納稅人偷稅手法,如借企業改制偷稅,多列支出偷稅,不及時申報、試圖拖掉應納稅款,隱匿、轉移財產,虛假申報、偷逃稅款,制造假賬虛列成本等,有針對性地對這些行為進行重點檢查,做到有的放矢。具體做好對納稅人是否納稅的原始資料登記、管理、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