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券法的基本原則是證券法特有的基本精神和宗旨的體現,作為其核心內容的“三公”原則是根據證券法的本質特征并結合證券市場的基本特性抽象出來的基本準則,它指導證券立法、司法及證券市場活動,并貫穿于證券發行和交易管理以及證券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始終。“三公”原則無疑是我國證券市場法律制度的核心和靈魂。沒有“三公”原則就沒有證券市場的有序運行。
關鍵詞:基本原則 公開 公平 公正
我國法理學者普遍認為,法律意義上的原則是指可以作為規則的基礎或本原的原理和準則,而基本原則則指的是表征精神實質所在貫穿于始終,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行為準則。因此可以說,證券法的基本原則指的就是根據證券制度的本質特征,并結合證券市場特殊規律性,經抽象而形成的、體現證券法精神實質的基本準則。
對于證券法基本原則的內容,法學界有多種不同的學說,但無論何種學說,都提到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簡稱“三公”原則,由此可見“三公”原則在證券法基本原則中的核心地位。“三公”原則是根據證券法的本質特征并結合證正券市場的基本特性抽象出來的基本準則,它貫穿于證券立法、發行、交易和管理活動的始終,體現了保證證券發行交易活動有序進行的基本價值觀念。
一、公開原則
信息公開制度起源于英國1945年的《公司法》,旨在通過公司信息的完全公開,防止欺詐或架空公司行為的發生,防止公司經營不當或財務混亂,以維護股東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公開原則后來為美國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所確立并日臻完善、成為英美等成熟市場國家證券法律的核心與基石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是各國證券市場通行無礙的“金字招牌”,各國無不將其倍加推崇,我國也不例外。
在我國,證券法中的公開原則是“三公”原則的核心,它又稱為“公示原則”或“信息披露原則”,是指市場主體在證券發行和交易等活動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特定的方式,真實、準確、完整的把證券發行與交易的一切相關信息公布于眾。
與公開原則相配套的是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兩個方面:即信息的初次披露和信息的持續披露。1.信息的初次披露是指證券發行人在首次發行證券時應當依法如實公開有可能影響投資者做出投資判斷的所有信息,如招股說明書、認股書、新股招股說明書、債券募集辦法等。2.信息的持續披露是指證券發行后,發行人應當依法定期向社會公眾提供有關經營與財務狀況的信息,以及不定期公告可能影響公司經營活動的重大事項,如股票上市報告、半年度報告、重大事件報告、上市公司收購公告等。無論信息的初次披露還是持續披露都必須達到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易得、易解的要求。
美國學者路易斯·布蘭斯(LOUIS Brandeis)在其著作《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 Use it》一書中說道:“公開原則可以矯正社會上及企業中的弊病,公開猶如太陽是最好的防腐劑;猶如電燈,是最好的警察”。公開原則不僅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判斷的必要資訊,還可以有效的約束證券發行人及相關人員的行為。只有通過信息公開才能讓投資人對投資證券可得到的預期收益存在一定的客觀基礎,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證券投資人才能準確全面地了解發行人的財務、經營情況和信用,從而判斷其有無投資價值然后決定是否進行投資。這是投資人自己基于真實、完整和及時的信息而進行的投資行為,如果該行為發生虧損投資人只會歸責于自己的判斷失誤,而不會遷怒于證券的發行人;但如果證券市場中沒有信息的公開披露制度,證券發行人得不到有效的約束,就有可能任意妄為,對公司進行過分包裝,使原本經營業績不佳的公司披上華麗的外衣迷惑投資者,在進行證券交易時也會產生“暗箱操作”、“內幕交易”等證券欺詐行為,投資人的資產很有可能因為發行人的惡意行為而受到損失。此外,公開原則還可以增加發行人內部經營管理和財務的透明度,強化證券主管部門和社會公眾對公司行為的監督。強制公司公開有關資料,不僅可以促進公司的內部管理.而且會迫使公司避免從事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的活動。公開原則的目的就是在于保護各方當事人的臺法權益,不僅包括投資人,還包括證券發行人,終極目的是為了保證證券市場健康穩定有秩序地運行。公開原則是證券法律制度的精髓所在,只有公開才能使投資者充分了解證券市場的各種信息,取得公平交易的機會,從而得到實質性的公正待遇,取得結果卜的公正。所以說公開原則還是公平和公正原則的基礎和前提。
二、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是以一定的社會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公平首先是道德準則。
作為法律原則,公平原則以社會道德觀念為基礎,指的是在證券發行和交易的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雙方當事人按照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證券發行和交易,即平等的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公平地競爭。a平等,是指當事人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人,不論性別、年齡、宗教信仰、擁有的資產狀況等存在多大的差異,都有在規則之內從事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權利。b自愿,是指證券法律關系主體進行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時意志獨立、行動自主,根據自己的意愿設立、變更和終止證券法律關系。c有償,指的是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必須遵循一定的對價原則,讓受讓證券的一方得到一定的財產權利。d誠實信用原則,是商業道德的法律化,它作為民商事活動的帝王條款,要求行為人之間要遵守承諾,實踐成約,禁止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虛假陳述和欺騙顧客等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公平原則不僅保持了民法基本原則的一致性,也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前提條件。證券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任何一個有投資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組織都可以成為證券市場的投資人。由于投資人的職能、身份、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可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他們投資證券能否獲得收益,如果獲得收益那么收益的多少也會存在很大差異。如有的投資人本身就是證券發行人的高級經營管理者或者是與發行人緊密聯系的人,他們熟悉發行人的各方面狀況,能夠比較快捷方便的獲得發行人的經營狀況。由于處于這種優勢地位,往往可以給他們帶來高于一般投資者的收益或者可以避免一般投資者將面臨的損失。公平原則就是為了避免類似這種情況的發生,它要求證券市場的主體參與證券法律關系時都能獲得均等的機會,保證每一位投資者都有公平的參與投資并獲取收益的機會,每一位籌資者都能公平的發行證券籌集資金,每一家證券經營機構都應公平的從事證券經營業務,反對不公平的競爭行為;要求在證券關系中各方當事人均處于平等的地位,無論是投資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都應給與平等對待,一方不得以其優勢地位壓制對方,損害對方的利益;要求在當事人的關系上利益應均衡,應兼顧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合理的享有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要求證券市場的主體應合理的承擔責任,有關部門應合理處理證券糾紛,公平地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總的來說,公平原則就是要給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不能因為參與者在市場中的職能差異、身份不同、經濟實力大小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需要注意的是,公平也不是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它只能保證競爭機會的公平,不能保證實體收益的平均。
三、公正原則
“公正”,是證券執法及證券監督中應體現出的正義、平等的哲學理念,是法官和執法者所應具有的品質。而“公正原則”,指的是證券市場的監督管理者、證券市場的糾紛處理者、證券市場的各方參與者都應該公正的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依法公正的處理各種證券事務和對證券市場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制止和查處。以確保投資者得到公正的對待。
證券市場足一個投資風險極大的市場,但是高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收益。證券市場高收益的誘惑會導致多種不正當行為的發生,如果類似于制造市場假象、投機、惡意散布虛假消息等不正當行為得不到公正的制裁,勢必會使證券投資者對證券市場喪失信心,從而導致證券市場秩序受到嚴重損害,很大程度上阻礙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如何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就對保證市場透明和利益分配合理的執法和司法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證券市場參與者的自我約束和證券欺詐行為的防范是證券立法的目的之一,證券法律制度的作用之一也就在于揭露和懲治證券市場的不正當行為。證券市場的監管者履行職責時,應當在遵循法律的前提下,對一切被監管對象給與公正的待遇,合理的處理證券糾紛與爭議。公正原則要求證券法充分體現反內幕交易、反操縱、反欺詐的條款;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證券市場上不得有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行為的發生;要求證券管理機關等有權機關做好反內幕交易、反操縱市場、反欺詐行為等工作,制止和懲罰違法犯罪行為。公正原則貫徹到市場上具體就表現為禁止任何人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公正原則與公平原則看似很難區分,實質上這兩個概念無論從內涵上還是外延上均不相同。公正更多地被用來表示主體在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中在法律面前的地位和待遇,而公平更多的強調立法者、司法者、管理者在制定、適用證券法律法規對待一切證券市場主體所應有的不偏不倚、公而無私的品質;公平的核心是平等,公正的核心是無私、中立;公平強調實體正義和實質正義,公正則強調程序正義和形式正義。
正因如此.證券法在規定公平原則的同時還要規定公正原則。
四、結論
證券法的基本原則是證券法基本精神的體現,它們是為證券法的宗旨服務的,在證券法體系中具有最高效力,證券法的具體制度必須與它們相一致,證券法的具體制度是證券法基本原則的表現形式。
“三公”原則是整個證券法律制度的靈魂和精髓,我國證券法中充分的信息公開制度和禁止證券欺詐制度是對“三公”原則的具體體現。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證券市場環境,保證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能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在相互尊重對方利益的基礎上進行投資或融資活動,既是證券市場規范化的要求,更是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