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的減債機制是以多邊開發機構為主導的多邊援助機制,減債進程的不斷推進也必將對其資金狀況產生重大影響。本文采用成本分析法與資產負債分析法,集中分析了減債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的影響,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路徑對策,以期對加快重債窮國減債進程有所借鑒。
關鍵調:重債窮國 減債 多邊開發機構
現行的對重債窮國的減債援助計劃,都選擇了建立信托基金的方式為重債窮國提供減債資金。其運作機制為在重債窮國滿足了減債所需的條件后,由多邊或雙邊債權人在信托基金中提取其對于重債窮國承諾的校正數量,用以償還重債窮國對其的債務。信托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多邊開發機構的自有資源;二是出資國的捐助;三是前兩者的投資收益?,F行減債機制下共建立了兩類信托基金:一是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白有資源和出資國捐助為主的減貧增長計劃一重債窮國信托基金(PRGF—HIPC信托基金),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受托人進行管理;二是以世界銀行自有資源、非洲開發銀行自有資源和出資國捐助為主的重債窮國信托基金(HIPC信托基金),由世界銀行作為受托人進行管理。
一、減債各方的資產負債分析
(一)多邊債權人的資產負債分析
在多邊債權人的資產負債表上,對重債窮國的債權表現為資產方的應收賬款。多邊開發機構用自有資源向信托基金出資,一方面表現為自有資源(現金或黃金儲備)的減少,另一方面表現為損益表中支出的增加,并進而導致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資產總量減少。在重債窮國滿足減債條件以后,多邊開發機構從信托基金中提取相當于其承諾對重債窮國的減債數量,用于償還重債窮國對其的債務。在資產負債表上,一方面表現為應收賬款的減少,另一方面表現為可用資金的增加,資產、負債總量保持不變。將兩次變化綜合考慮,最終結果是資產方面應收賬款減少,同時所有者權益下降,這標志著多邊開發機構資產總量的下降,其未來預期現金流入減少,從而可能會影響機構未來向成員國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雙邊債權人的國際收支分析
國際收支反映的是一國居民與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各項經濟交易的貨幣價值總和。出資國向信托基金出資,一方面表現為官方儲備的減少,另一方面表現為經常轉移的增加。重債窮國滿足減債條件后,雙邊債權人從信托基金中提取相當于其承諾對重債窮國的減債數額用于償還重債窮國對其的債務。在雙邊債權人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表現為外國銀行資產增加,官方儲備增加。如果將債權國對其他國家債權的減少考慮在內,前后兩種變化綜合起來,債權國受到的實際影響就是經常轉移的增加,這種變化將對雙邊債權人的政府預算產生影響,從而可能會受到來自出資國國內法律、政治方面的限制。
(三)重債窮國的資產負債分析
減債不僅會對債權人的資產負債產生影響,也會對重債窮國的國際收支產生影響。與債權人所受影響相反,重債窮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是有所改善的。多邊開發機構和雙邊債權人對其實施減債,體現在重債窮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一方面其他投資減少,同時外國和國際組織對本國的經常轉移增加。這種變化可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對外國負債的減少意味著本國未來預期外匯儲備流出的減少;二是假設對外負債不變,這意味著本國有一筆外匯資金流入。無論從哪個角度理解,都說明重債窮國可用于本國投資、建設和改革的資金增加,不僅減輕重債窮國的外債壓力,同時也為其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二、減債背景下的多邊開發機構資金績效分析
減債使得多邊開發機構的資產總量下降了,影響了其未來為成員國提供援助的能力。由于各個機構所承擔的減債成本不同,減債對多邊開發機構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在現行減債機制所涉及的多邊開發機構中,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非洲開發銀行起主導作用,其中世界銀行承擔的減債成本最高,因而所受影響最大。
(一)減債對世界銀行資金狀況的影響
在重債窮國減債機制中,世界銀行提供資金的機構}要是國際開發協會(IDA)。具體來看,在“重債窮國動議”所涉及的全部382億美元總成本中,預計國際開發協會將承擔約90億美元,占總成本的23.6%。在過去的十年中,債務償還在國際開發協會的援助資金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1994-1996年為16%;1997-1999年為40%;2000-2002年為34%預計到2018-2020年,這一比重將上升至60%,到2030年進一步上升至73%。

與這一計劃相反,重債窮國減債的目的,卻恰恰是要減少債務人每年向多邊開發機構的債務償還。截至2005年6月底,國際開發協會已經向28個達到決策點的重債窮國提供名義價值約33億美元的減債。若將國際開發協會對其成員國提供的其他援助考慮在內,則為國際開發協會增資勢在必行。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流入,到2009年國際開發協會的現金余額將變為負值。負的現金余額將嚴重影響國際開發協會的正常運行,將影響到其未來對成員國提供援助的能力。
(二)減債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金狀況的影響
截至2005年6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28個已經達到決策點的重債窮國提供減債總成本約為30億美元,PRGF-HIPC信托基金和特別支出帳戶的投資收益尚足以支付這部分成本,以及短期內可預見的成本。然而如果將未來可能為低收入國家提供進一步減債與考慮在內,則其資金狀況不容樂觀。截至2005年6月底,低收入國家對其債務總計約91億美元,雖然部分債務可能得到償還,但若將向成員國提供的其他援助(如PRGF貸款)考慮在內,則其現有資源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就有必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增資。
(三)減債對非洲開發銀行資金狀況的影響
非洲開發銀行作為區域性多邊開發機構,在減債所涉及的重債窮國中,非洲國家占絕大多數,因而非洲開發銀行的作用和影響不容忽視。在減債總成本382億美元中,非洲開發銀行承擔約33億美元,主要用于為重債窮國減債對象中的32個非洲國家提供減債。截至2004年年底,非洲開發銀行在“重債窮國動議”下已經為23個國家提供了約8.67億美元的減債。非洲開發銀行現有可用資源約36.6億UA,預計未來50年內將繼續向其地區成員國提供約58億UA的減債援助,因而其現有資源遠遠不夠支付未來支出,需要出資國繼續提供捐助。
三、多邊開發機構資金短缺問題的路徑抉擇
從以上減債機制對于三大多邊開發機構的影響可以看出,資金短缺是減債給這些機構未來發展帶來的最大不確定性。解決多邊開發機構資金短缺的問題可以有以下兩種途徑。
(一)出資國增加捐助
由出資國提供更多的捐助以彌補成本。在這一做法下,又有兩種選擇可供考慮:
1.出資周一次性提供數額相對較大的捐助并建立信托基金,信托基金的本金和利息收益用于支付多邊開發機構對成員國提供的援助。這種選擇要求出資國一次性支出巨額資金,因而將對其財政預算產生較大壓力,并有可能受到其國內法律、政治因素的限制,成本較高。
2.按照量出為人原則,出資國每年根據多邊開發機構當年預計提供援助的數量出資捐助。這種做法可以減輕出資國的財政預算壓力,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出資國可能會通過減少對其他方面的援助來支付每年的出資捐助任務,使得減債成本最終由貧窮國家承擔。
(二)多邊開發機構自行承擔
由多邊開發機構自行承擔援助成本。在這一做法下,又有_三種選擇可供考慮:
1.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承擔減債成本。
2.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單獨承擔減債成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增資金可以有三種來源:(1)出資國捐助;(2)出售自有黃金儲備;(3)動用準備作為PRGF貸款的資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成員國提供的貸款主要是在成員國的信用額度范圍內進行的,因而這部分資金的可用性不大;而作為主要自有資源的黃金則可以考慮作為主要資金來源。
3.由世界銀行單獨承擔減債成本。由其單獨承擔減債成本的好處在于,既不會對出資國的財政預算產生壓力,又不需要經過復雜的法律程序,其不利之處在于動用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凈收入和資金儲備,會導致其債權比率上升,引起信用評級(現在是AAA)下降,相應地導致其借款成本提高,其對成員國的貸款利率也必然隨之提高,這無異于變相地將減債成本轉嫁到了需要向世界銀行借款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綜合分析以上方案不難看出,為了真正實現減債的目標,避免將減債成本轉嫁到他們身上,補充多邊開發機構資金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綜合使用兩種方案,即按照量出為人原則,將援助成本在出資國與多邊開發機構之間分攤:根據每年預計提供援助數量,一方面由出資國捐助一部分,另一方面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售一部分黃金,同時動用部分國際復興發展銀行的凈收入或資金儲備。這樣既可以不動用各國的財政預算,又可以避免對黃金市場造成過大沖擊,還緩和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產負債表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