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20多年,我國經濟建設發生了可喜變化,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據有關研究表明,我國經濟增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人們極少在生態平衡問題上考慮,造成了資源緊張、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些情況的產生,不僅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而且使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與經濟環境出現了緊張的局面。如此下去,人類將自食其果,社會經濟不能持續發展??茖W發展觀要求各企業對自身所擁有的、使用的自然資源,能夠以理性的觀念,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努力提高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于是綠色會計就有了它的背景。
隨著人世的到來,綠色會計的背景產生,國際、國內都對我們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源、環保逐步成為企業的問題,綠色、環保離我們越來越近,如新型的綠色消費、綠色食品、綠色農業、綠色工業的出現等。環境污染源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如烏拉特前旗華章紙廠對黃河水的污染事件,企業如何對污染進行反映、監督和控制呢?這也是綠色會計產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有學者說,綠色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綠發展與環境之間的聯系,確認、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開發和利用的成本費用,分析環境績效以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足以自然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開展的會計。還有很多有關綠色會計的論述,歸納起來,綠色會計的意義就在于它是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采用多種手段與條件,對企業的環境活動和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和現象所做的反映和控制。
一、綠色會計的核算對象與目標
(一)綠色會計的核算對象
傳統會計理論中的會計對象是與企業資金運動有關的能用貨幣計量的經濟事項,而綠色會計理論對會計對象的界定作出了劃時代的變革,大大突破傳統會計資金運動的范疇,它考慮除資金之外的資源環境、整個社會生產消費以及生態循環價值,彌補了傳統會計關于會計對象不完整的缺陷。因此,在綠色會計下,會計要素須重新界定,會計等式中各科目也須重新調整,從而避免企業對自然資源的無償占用和耗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造成企業虛增利潤的情況。
(二)綠色會計的核算目標
會計目標就是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用,從這一點上,綠色會計和傳統會計的目標是相同的,但是,綠色會計的目標有其特殊性,即提供對決策有用的環境方面的會計信息,通過使用這些信息,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從綠色會計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看,綠色會計的目標應有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綠色會計的基本目標是實現、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目標協調,由于傳統會計理論只強調提高經濟效益的單目標決策,不但導致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下降,也危及經濟效益的未來可實現性,同時,經濟增長也難以持續,因此,綠色會計的各個目標之間的聯系不可忽略,需要在經濟決策時考慮社會和環境問題,在解決環境問題時考慮經濟和社會的實際要求。綠色會計的具體目標是通過會計核算,確認和計量一定會計期間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損失,盡可能地為社會各部門提供有關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環境規劃以及對環境保護的義務、貢獻等方面的信息。
二、綠色會計的建立與實施
如何將與環境相關的成本和效益通過一套制度做合理的反映并使決策者做出正確的判斷是企業環保行為中的重要環節,也是綠色會計系統的主要目的之一,披露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的信息對企業的決策、企業的外部形象及政府的環境管理都有相當的益處,國家政府和法律部門可利用這些信息制定環境政策和法律規范,加強宏觀管理和控制,促使微觀和宏觀協調一致。同時,也能準確地核算國民生產總值,不虛增國家財富。企業的其他信息使用者可利用這些信息,評價環境措施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了解包括環境成本、負債在內的較客觀的資產負債狀況和償債能力狀況。作為企業為獲得在競爭中廣泛的認同和有利的地位,保持持續發展和上升的態勢,要實施正確的環保措施,就應著眼于綠色會計記錄、編制和公布本企業的綠會計報告,但是對應這一系列理論尚處于研究和討論之中,它包含經濟問題、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等方面,要使綠色會計得以實施,尚需較大的時間,必須從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公眾行為的有機結合為保障。
(一)政府方面
要引導適應的會計理論,就是要求政府恰當地引導會計理論在綠色會計方面做些研究,可以成立由會計,環境資源、法律等方面專家組成的機構,對綠色會計理論、自然資源成本、環境影響成本、市場規則變動、法律體系變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促使綠色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相結合。政府部門要對企業必須提供的環境資源信息作出明確的強制性規定,同時,還要完善環境保護稅制體制,應調整稅目、稅率,對具有保護環境功能的稅種加以補充完善,專門形成環境保護這一綜合稅種,環保稅按課稅對象不同可分為水污染稅、空氣污染稅、燃油稅、垃圾稅等,通過征稅使得環境污染有了量化標準。
(二)企業方面
為了確保綠色會計的實施,企業要設立綠色管理目標,首先在戰略管理目標中設置相應的綠色管理目標,使綠色管理目標引導企業的發展戰略,并貫穿丁企業管理戰略的整個過程,應在企業的重要經濟指標方面設置綠色會計項目,以反映和披露企業環保方面的信息;反映和披露與環境有關的投資,支出成本和收益、污染和控制費用、排污費用、環境方面的研究開發技設備改進費用等,因此,企業在資產負債個上應設置“環保負債”、“自然資源耗費”項目,該項目披露企業因生產耗用或損害自然資源應負擔的社會責任。在損益表上,增列“環境收入”、“環保支出”、“環境利潤”項目,以便準確地核算企業利潤。另外,財務情況說明書應專欄說明企業對環境的損害情況及治理措施。具體內容有:1.會計期間企業生產耗用自然資源的數量(如耗用多少噸淡水及海水);2.企業電產活動及排污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如排放多少二氧化硫、磷等);3.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社會責任成本,如因水被污染對居民健康的影響,對水中生物的影響,對旅游業的影響(水被污染游客會減少)等;4.企業已采用的控制污染措施及其效果(近期效果及遠期效果);5.企業治理污染的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措施(當前目標及長遠目標)。其次,掌握各項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制定企業的綠色管理法規,通過貫徹和執行這些法規政策和經常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綠色管理的實施。
(三)社會公眾方面
要加大環保政策、法規的宣傳,鼓勵社會公眾加強環保方面的社會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問題,報告問題,以便能及時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