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大齊工業走廊是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干,包括沿線肇東、安達等市在內的經濟區域。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2004年,人口802.9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分別占全省的21.04%和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379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黑龍江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科技人才優勢最明顯、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
哈大齊工業走廊注重與《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總體規劃》和各有關專項規劃相銜接。規劃范圍包括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肇東和安達區域內921平方公里的重度鹽堿地等未利用地及少量的農用地。規劃產業布局以裝備制造、石化、食品、醫藥、高新技術產業等為重點,以現代物流業等服務業為保障,謀求整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根據走廊內各市資源、產業等優勢,突出園區特色,集中力量建設哈爾濱江北工業新區、平房工業新區、大慶東城區、齊齊哈爾南苑和富拉爾基等經濟帶動力強的優勢產業集群。
一、呼倫貝爾市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優勢
(一)呼倫貝爾市概況
呼倫貝爾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全市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71萬,轄一區五市七旗,其中包括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境內中俄、中蒙邊境線總長1723.8公里,沿邊有滿洲里、黑山頭、室韋等7個國家一二類口岸,是亞歐大陸重要的國際通道。2005年,全市口岸實際過貨量為1764萬噸,其中有六成以上是東北三省的貿易過貨。大興安嶺縱貫該市中部,境內形成三大自然經濟區,大興安嶺山地為全國重點林區,嶺西為草原牧區,嶺東為農區。境內森林、草原、湖泊大都保持了原始風貌,素有“綠色凈土”“北國碧玉”之稱,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1988年以來,呼倫貝爾先后被國家確定為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重點旅游開發區和生態建設示范區。
呼倫貝爾市現已初步形成了能源重化工業、畜牧業、旅游和外經貿拉動三次產業快速增長的格局。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05億元,增長21.3%;人均GDP達到14992元;財政收入達到49.8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3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00元。在發展環境方面,呼倫貝爾市已基本建成公路、鐵路、航空并存的國內國際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有海拉爾、滿洲里兩處民航機場,鐵路線總長2368.65公里,公路總里程10127公里。電力供應充足,信息通信便捷,城市功能完備。
(二)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有利條件
呼倫貝爾市與黑龍江省同屬東北經濟區。從統一自然地理單元角度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征。呼倫貝爾境內的興安嶺山地、呼倫貝爾大草原以及大興安嶺兩側發育著的額爾古納河、呼倫湖等眾多河流湖泊水系,形成了完整的東北地區地貌網絡,構成了完整的東北經濟區自然地理單元基礎。從大經濟區角度看,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始于20世紀初,解放后,國家把東北作為重要的工業、農業基地進行建設,現已形成以冶金、機械、化工等制造業和采礦、林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還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其中,呼倫貝爾擔負著東北地區重要能源基地、畜牧業基地、商品糧基地和林業基地的角色,是其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統一的基礎設施體系角度看,東北經濟區已經形成了包括鐵路網、公路網、電網等完整統一的基礎設施體系。以縱貫東北區南北,連接東北三省省會的哈大線為縱軸,以橫跨黑龍江省全境和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濱洲、濱綏線為橫軸,組成了東北鐵路網的“T”字形骨架,構成了東北地區的“經濟走廊”。東北公路網以國家干線為骨架,由6條東西橫線、1條南北向區際干線連接內蒙古東部盟市與東三省。東北電網則覆蓋了黑、吉、遼三省和蒙東地區,初步形成500千伏主網架,覆蓋全區絕大部分的電源基地和負荷中心,電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蒙東地區和黑龍江東部。從東北經濟區未來發展看,黑龍江省提出建設五大基地,即裝備工業基地、石化工業基地、能源工業基地、綠色特色食品基地和醫藥工業基地。根據呼倫貝爾市的優勢條件看,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成為五大基地是能夠實現的。
一是資源型產業的接續基地。呼倫貝爾市煤炭儲量是東北三省總和的1.8倍,開發條件好,適于建坑口電站,適于建設甲醇、尿素等煤化工項目。海拉爾盆地石油可以成為大慶油田的接續地。有色金屬門類齊全、儲量大、品位高,經過規模開發可以彌補哈大齊工業走廊礦產資源分布不均的不足。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272億立方米,占內蒙古自治區的73%以上,水資源的開發可以解決東北缺水的問題。森林資源雖然因“天保工程”帶來限制采伐的影響,但從滿洲里口岸年進口木材達500多萬立方米,占全國木材進口量的40%以上,可以彌補“天保工程”帶來的影響。從資源平衡的角度上看,呼倫貝爾是未來黑龍江省的能源基地、有色金屬開發基地、林產品加工基地和北水南調的“龍頭”。
二是生態型綠色產業基地。農牧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現代中藥業是黑龍江省及呼倫貝爾市予以重點支持的特色、優勢產業。呼倫貝爾市已出臺《呼倫貝爾草原保護與生態型綠色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決定重點抓好乳、肉、草、藥、兩豆(大豆、土豆)的生產與加工以及山野菜、食用菌、野生漿果、淡水魚、湖蝦、礦泉水等特色產品的開發。在世界范圍崇尚健康、生態、綠色、有機的消費潮流之下,我市發展綠色產業的優勢在于原料來自“綠色凈土”,純天然、無污染,畜產品多、野生食品多,經過與黑龍江省聯合打造綠色品牌,完全有希望建成生態型綠色產業基地。
三是旅游資源開發基地。目前從黑龍江省的旅游業來看,哈爾濱市冰雪旅游有聲有色。而呼倫貝爾市旅游具有草原的遼闊、民族風情的多姿多彩和邊境異國情趣的獨特魅力,具備發展旅游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優勢。呼倫貝爾草原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全國六個重點旅游開發區之一,列為21世紀重點開發的旅游拳頭產品,呼倫貝爾市2003年通過了國家旅游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驗收。目前已具備將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進而培育成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國旅游精品區域的前置條件。
四是向北開放前沿陣地。從地緣和口岸功能角度來說,呼倫貝爾市的邊境線和口岸資源獨特,滿洲里口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與我毗鄰的俄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是“世界自然資源的寶庫”,其木材蓄積量占世界的1/4以上,煤炭占1/2左右,天然氣占1/3以上,石油占1/4以上,鐵及許多有色金屬均居世界前列,因能源和礦產資源儲量最豐富且開發程度最低,成為東北亞各國競相合作開發的對象。目前,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考慮,把推動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特別是到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開發俄遠東(含西伯利亞)地區的礦產資源作為發展對俄政治、經濟關系的首要任務。從經濟技術合作成本來看,東北到滿洲里是通往俄羅斯、歐洲的最便捷、最經濟、最重要的陸海聯運大通道,承擔著中俄貿易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現在滿洲里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的兩大陸路口岸之一,正在進行“大通關”試點,隨著航空港的建設及未來中俄石油管線的建設,將進一步確立其作為東北經濟區擴大向北開放的窗口和橋頭堡地位。我市在中國與俄蒙、歐洲的貿易與經濟技術合作中,在中國及其他國家參與西伯利亞遠東的開發建設中,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轉口貿易商埠,有可能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也有希望成為中俄邊境上最富誘惑力的投資區。
五是東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呼倫貝爾市是祖國緯度最高,位置最北的地區之一,浩瀚的森林、遼闊的草原、大面積的濕地等各種生態系統構筑了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西部大開發內蒙古生態防線的東部起點,同時也是東北三省生態安全線的起始點。大興安嶺是東北三省許多條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和建設好呼倫貝爾的生態環境,不僅對全市,而且對整個東北三省乃至東北亞地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惠及黑龍江、嫩江、松花江下游的廣大地區,對東北三省的農牧業生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構建哈大齊呼工業走廊產業布局的初步設想
哈大齊呼工業走廊產業布局是以建設全國最大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以大慶為中心的石油化工基地和呼倫貝爾能源重化工基地;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大力發展醫藥工業;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加快旅游業發展; 優先發展現代物流業; 構筑中俄蒙“大金三角”;保護和建設東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等為重點,以現代物流業等服務業為保障,謀求整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根據走廊內各市資源、產業等優勢,突出園區特色,集中力量建設哈爾濱江北工業新區、平房工業新區、大慶東城區、齊齊哈爾南苑、富拉爾基、扎蘭屯、牙克石、海拉爾、滿洲里等經濟帶動力強的優勢產業集群。
(一)建設全國最大的裝備制造業基地
重點發展電站成套裝備、重型機械裝備、交通運輸裝備和其它優勢裝備為特色裝備制造業。
(二)建設以大慶為中心的石油化工基地和呼倫貝爾能源重化工基地
充分利用呼倫貝爾的資源、地緣優勢,加大市內、境外能源開發力度,打造東北乃至全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成為哈大齊呼工業走廊能源資源的重要支撐點。
(三)建設綠色食品基地
圍繞乳、肉、糧油、薯(蔬菜)、林、草和特色種養等主導產業,以產業化經營為突破口,加快建設優勢農牧林業產業帶和生產基地,提高基地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和現代化水平,健全以綠色特色食品為主導的新型食品工業體系。
(四)大力發展醫藥工業
發揮呼倫貝爾市中草藥和牲畜臟器等醫藥資源優勢,依托哈藥集團等骨干企業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重點發展擁有一定知識產權的中蒙藥。積極引進生物制藥高新技術成果,加快醫藥企業嫁接改造步伐。以發酵工程、保健品等為重點,發展生物制藥。
(五)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以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為重點,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和產業化步伐,使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引領行業。
(六)優先發展現代物流業
整合哈大齊呼地區現有物流資源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濱洲沿線的中心城市及口岸較集中地區,建立現代物流基地,設立物流配送中心。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建設第三方物流項目建設,推進現代物流業上規模、上檔次。
(七)加快旅游業發展
依托呼倫貝爾草原、森林、濕地、冰雪、民族文化、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和異國風情等旅游資源,堅持區域聯動和產業聯動的原則,加快發展旅游業,構建旅游產業集群,全面提升旅游業的產業素質和競爭力。重點構建兩個黃金旅游圈。建設26個重點旅游開發區,三個層級的旅游城鎮。
(八)構筑中俄蒙“大金三角”
努力打造口岸經濟帶,以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滿洲里為核心,聯動沿邊黑山頭、室韋、額布都格、阿日哈沙特等口岸,北開南聯,深化與俄蒙的貿易與經濟技術合作,建設進出口產品加工基地,形成口岸經濟帶。有效整合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向內延伸聯結東北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和自治區東部盟市,向外延伸拓展俄蒙及東歐等國際市場,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帶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向北開放橋頭堡和重要的轉口貿易商埠。
(九)保護和建設東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保護和建設好呼倫貝爾的生態環境,不僅對全市,而且對整個東北三省乃至東北亞地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惠及黑龍江、嫩江、松花江下游的廣大地區,對黑龍江省的農牧業生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主動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帶動呼倫貝爾經濟快速發展
(一)主動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
目前,呼倫貝爾市與東北許多地區有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關系,呼倫貝爾市絕大部分的生產、生活用品從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城市購進,部分工業產品、農畜產品、煤炭及電力資源也主要是銷往黑龍江省的富拉爾基、大慶電廠和吉林省的長山、雙遼、四平電廠以及東北三省。已與哈爾濱市基本達成建立經濟往來與合作友好城市意向,將在建立面向東北亞市場的出口加工基地,聯手開拓俄羅斯和東歐市場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黑龍江省等東北地區是呼倫貝爾市最重要的招商引資地區,2006年1~11份,東北三省的投資在呼倫貝爾市招商引資到位額40.8億元,占實際引進區外(國內)資金總額的44.3%。
(二)主動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是充分發揮呼倫貝爾資源和地緣優勢的必然選擇
東北經濟區未來發展的核心是“轉型”,呼倫貝爾市與東北經濟區發展對接則定位于“開發”,即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總體原則,努力打好資源、生態和口岸三張牌。在能源方面,東北經濟區缺煤、缺電已成定局。遼、吉兩省煤炭市場缺口在5000多萬噸左右,煤產量下降導致電力市場供應不足。呼倫貝爾市規劃“十一五”期間電源點建設為1500萬千瓦左右。在有色金屬方面,哈大經濟帶8個有色金屬礦已有7個關閉停采,有色冶金工業開工嚴重不足。溫家寶總理已經就發揮大興安嶺有色金屬資源與西部大開發、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一并考慮問題做了重要批示。我市已探明有色金屬資源無論是種類還是儲量都十分豐富,加快有色金屬基地建設將成為拉動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在進出口產品加工方面,充分利用東北地區周邊的大環境和資源條件,擴大向北開放,是呼倫貝爾市實現全方位開放的緊迫課題,也是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主動融入哈大齊工業走廊是實現呼倫貝爾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近兩年來,呼倫貝爾市與東北三省合作日益加強,在電網建設、礦產開發、煤化工、肉類加工等領域實施了一大批項目。大慶油田通過近20年的勘探,對海拉爾盆地的石油開發已進入實質性階段。伊敏煤電公司一期發電通過東北電網銷售約50億度,伊敏二期、三期等發電機組發電后也要通過東北電網輸出。因此,爭取東北電網公司的支持,保證電廠和輸電線路同步建設,是呼倫貝爾市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重要環節。此外,與東北三省合作、實現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還有三篇文章要作,一是做水的文章,大興安嶺是流經黑、吉兩省的嫩江、松花江水系的發源地,整個東北三省水資源日益緊張,加快諾敏河水利梯度開發和神指峽水電站建設,可產生巨大效益;二是做林的文章,積極爭取除天保工程外,地方林業分類經營等方面政策;三是做草原文章,積極爭取草原沙地治理、濕地保護、牧區生態移民和草原基本建設項目。
呼倫貝爾市主動融入黑龍江省 “哈大齊工業走廊”,作為能源原材料接續基地,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發展提供能源原材料支撐,逐步形成從能源原材料到加工制造業一個完善的跨地區經濟協作區。同時,呼倫貝爾要主動承接“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產業轉移,在今后的發展中逐步實現工業產業加工層次上的合理布局,在綠色食品、旅游及公路、鐵路建設等各方面進行密切合作與交流,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與繁榮。不僅能促進哈大齊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將帶動呼倫貝爾市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對接、互動、雙贏。
(作者單位:呼倫貝爾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