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自愈”理論引導部屬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應當在打牢基礎中強化“自愈”;在啟發自省中強化“自愈”;在喚起良知中強化“自愈”。
[關鍵詞]“自愈”;糾錯;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D432.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07)09-0039-02
在人類社會和動物界中,人們司空見慣了一種現象——“自愈”。它指的是人或動物,在發生了創傷或這樣那樣疾病之時,許多人和動物不用就醫,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就能很快地治愈疾病,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愈”。那么,在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怎樣拓展這種“自愈”功能,使我們的同志在犯了這樣那樣的錯誤時,自覺地糾正錯誤,健康成長呢?
一、在打牢基礎中強化“自愈”功能
打牢基礎是強化“自愈”功能最根本的前提。新形勢下,怎樣在打牢基礎中強化“自愈”功能呢?
第一,要打牢正確世界觀的基礎。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在正確世界觀的指導下,你才能明辨是非,明確價值取向,明確怎樣為人民服務。世界觀的基礎打牢了,你才會自覺地堅定地“自愈”自己的毛病,糾正自己的錯誤,端正前進的方向。第二,要打牢榮辱觀的基礎。胡錦濤同志倡導的“八榮八恥”,是新形勢下榮恥教育的主要內容。只有明確了什么是榮,什么是恥,才能自覺“自愈”自己的恥,為“榮”而為,為“恥”而不為。真正做到:“心上無邪,身上無非,形上無垢,影上無塵”。
二、在啟發自省中強化“自愈”功能
自省是對自己所做所為的一種審視,一種自律,一種反思,一種嚴以律己的自我批評。這種自我批評搞得好,是可以強化“自愈”功能的。古人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警”、“見人之善尋己之善,見人之惡尋己之惡。”由此可見,我們的古人先賢早就昭示我們,在啟發自省中是可以強化“自愈”功能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明鏡說》,促使他在自省中“自愈”了他的那種想效仿隋煬帝的淫逸之念;宋太祖趙匡胤的“懼怕史官”,促使他在自省中“自愈”了封建皇帝的“為所欲為”。在自省中能“自愈”的豈止是古人,我們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做得更好。遼沈戰役中,我軍作戰部隊途經錦州,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盡管將士們在急行軍中已一天沒有吃上飯,不少人嘴唇干裂得流了血,但將士們認為,“蘋果是人民的,不吃是高尚的,吃了是卑鄙的”。在自省中不僅“自愈”了心中的想吃蘋果的渴念,也“自愈”了自身的饑餓與干渴。這就是自省對“自愈”的促進和強化。
那么,我們怎樣在啟發自省中強化“自愈”功能呢?首先,要在自我立法中強化“自愈”功能。這種“自我立法”,是指個人的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自我調整、自立法紀,使法紀由他律轉化為自律。在自我立法中強化“自愈”功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律。志愿軍戰士邱少云在烈火就要吞噬他生命的時候,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必然會有求生的欲望,但為了不暴露我軍的戰斗意圖,不暴露和他一起潛伏的戰友,他以超常的意志堅持到了最后。這種“自我立法”,實實在在地強化了“自愈”功能。其次,要在自我監督中強化“自愈”功能。這種自我監督,強調的是一種理性的自律,強調的是一個人在無人監督和有可能做壞事或可能犯錯誤的時候,在嚴格的自我監督中自覺糾正自己的錯誤念頭和錯誤行為,“自愈”自身的過錯。即使面對金錢的考驗,美色的誘惑,也能防微杜漸,戰勝自我,在“自愈”中保持思想道德的純潔。再次,在自我育德中強化“自愈”功能。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說過:“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且有義,故為天下貴”。人之所以能夠在“自愈”中戰勝自我,基本的前提就是自我育德。古人崇尚的濟世致用之才,強調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就是在自我育德中“自愈”自身的缺點錯誤,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吸收內化社會上的積極因素,排斥抵御各種消極因素,在強化“自愈”中,把自己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有用之人。
三、在喚起良知中強化“自愈”功能
恩格斯曾經指出:“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了人永遠不能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在于擺脫得多些或少些。”有位哲學家也強調說:“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既有天使的良知,也有魔鬼的邪惡”。“有良知的人可能成為動物中最好的;喪失了良知則是動物中最壞的”。有良知就有可能“自愈”自身創傷,無良知的人不僅不能“自愈”自己的創傷,反而會擴大自己的創傷。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就是最鮮活的例證。自二戰結束后,德國的最高領導人無數次地向受害國謝罪。為教育后人還在教科書中增加了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內容……由于他們在喚起自己的良知中直面歷史上的錯誤,這個國家重新獲得了受害國人民的理解,在較短時間內重鑄了和平精神也極大地繁(下轉第9頁)(上接第39頁)榮了本國的經濟。而日本這個國家的不止一屆的政府某些領導人,至今對它們在歷史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僅不懺悔、不謝罪,甚至多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歪曲編造歷史教科書……這樣的國家領導人不僅激起了受害國的公憤,也對本國和本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些都再清楚不過地證明了在喚起良知中是可以造就好人并強化其“自愈”功能的。思想政治工作何嘗不是如此?那么我們怎樣在喚起良知中強化“自愈”功能呢?
第一,用真理強化“自愈”功能。真理之所以有力量,在于它能喚起人的良知和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強化人的“自愈”功能。王若飛同志在獄中對反動派安插在他身邊的特務曉以真理,喚起他的良知,使他“自愈”了自身的罪惡,決然投身革命;戰場上我們在對敵宣傳中針對不同的對象曉以真理,喚起了他們的良知,他們有的也能“自愈”其反動,放下武器起義投誠。真理能喚起敵人的良知促使他們“自愈”,對于革命隊伍內部的同志,如果我們能科學地講好道理,一定能強化他們的“自愈”功能。
第二,用真情強化“自愈”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對人有真情,才能給人一種親近感,才能贏得人們的信賴和尊敬。梁啟超曾經這樣說過:“用真情啟發人,好像磁力吸鐵一樣,有多大分量的磁,方能吸動多大分量的鐵。”我們在這里講的“真情”,應比父愛更廣闊,比母愛更細膩,比情愛更高尚。這種真情完全可以在撼動良知中強化思想工作對象的“自愈”功能。
第三,用真誠強化“自愈”功能。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是可能征服人心,喚起良知的。真誠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非凡的說服力,它完全可以在喚起良知中強化“自愈”功能。真誠在強化“自愈”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人感化之、慰藉之、啟迪之、激勵之、振奮之,在心心相碰中,達到心心相印;在推心置腹中,達到促人進步;在傾心相投中,達到自覺地糾錯進步,使人在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熏陶漸染,潛移默化,棄舊圖新。
“玉在石中,聲在鐘中,鑿擊則出,敲擊則響”,這是客觀存在。在思想工作中只要我們善于喚起人的良知,人們就會恥于犯錯,羞于不譽,這樣,他的“自愈”,就一定能建立在理性和自覺的基礎之上,不用領導批評教育,他也能中規中矩,有錯即糾,不屈于人,不惑于物,自覺做一個好同志。
責任編輯 侯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