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市場采取相異的ThinkPad品牌策略,對聯想而言可能是一步險棋。
在10月初F1大獎賽上海站上,細心的觀眾發現,ATT威廉姆斯賽車的車身上出現了本土企業聯想的廣告,除了尾翼上的“Lenovo”標志,兩側車身還有“ThinkPad”的字樣。這是ThinkPad品牌首次獨立亮相,原來與之形影不離的“IBM”字樣正悄然隱去。
對于急欲擺脫IBM影子的聯想集團,這無異于趁熱打鐵。按照聯想并購IBM PCD的最初協議,聯想可以使用IBM的品牌一直到2010年,但隨著業務整合的進行,公司高層決定將IBM品牌淡化工作提前進行。
目前,在聯想大客戶部提供給客戶的ThinkPad電腦中,已經有部分機器取消了“IBM”的字樣,聯想集團大中華區筆記本營銷部總經理儀曉輝稱這是公司刻意而為之,同時也保留了客戶的可選擇權,“用戶可以決定是否需要IBM標識,目前來看,選擇不需要的人越來越多?!彼€表示,“IBM”的字樣同樣不會出現在北京奧運會上,“因為聯想才是奧運會贊助商。總有一天,人們看到ThinkPad系列機型就會想起聯想,甚至忘了IBM?!?/p>
忘掉IBM?這對于意欲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可的聯想來說是必須之舉,The Enderle Group分析師Rob Enderle表示,如果聯想集團此舉獲得成功,Lenovo將如同IBM一樣成為全球性品牌。
不過,這也令一部分固執的品牌愛好者倍感沮喪,這種心情就像三年前他們聽到IBM的PC業務被聯想收購一樣。在某跨國半導體公司工作的楊女士對記者表示,公司依然像往常一樣采購ThinkPad筆記本電腦,但她總感覺電腦的做工有些不如以前,“也許是心理作用在作怪。”

但愿如此。要想重新樹立老客戶對品牌的信心,聯想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將用戶對“IBM”的鐘愛遷移到“ThinkPad”身上來,從贊助高爾夫、斯諾克到F1大獎賽和中國帆船賽這樣的貴族體育賽事,聯想付出了高額的推廣費用,其目的均是留住ThinkPad的老客戶。
至于開拓新用戶,聯想需要在價格上做出一定讓步才行。花旗集團駐香港硬件分析師Kirk Yang說,從產品的耐用性衡量,ThinkPad比其他競爭對手高出一大截,但現在PC已屬于大宗商品,那些只在乎價格的消費者也占據了很大一塊市場。
但這同聯想的現行戰略相抵觸。在中國市場,聯想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將ThinkPad打造為高端的貴族產品,并最大程度獲取利潤,至于價格更敏感的大眾消費市場則主要依靠其天逸品牌,因此聯想對ThinkPad實行了嚴格的高定價策略。這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品牌形象得以提升,弊端是市場上水貨大量泛濫。
在海外市場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Lenovo品牌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尚不夠理想,ThinkPad必須承擔先鋒主力的作用,價格戰成為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之一。在美國市場,聯想在2006年展開了一系列節日降價促銷行動,最高降幅分別達30%~40%。從某種角度而言,這不可避免地同ThinkPad的高端定位發生矛盾,實際上并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這種海內外市場的分化現象揭示了聯想“雙品牌”策略的微妙。在并購IBM PCD之后,聯想自身的產品同IBM的天然互補性使得外界對于整合效應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但時至今日,這種雙品牌策略的效應更多在中國市場得以展現,對于尚未充分接納聯想的歐美市場而言,從產品上丟掉“IBM”標識的時機還遠未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