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紅色旅游發展迅猛,已成為當前國內旅游產品之一。遼寧省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是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所以必須了解紅色旅游的內涵,分析紅色旅游發展的現狀,從而制定出發展本地區紅色旅游的對策及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紅色旅游;遼寧;旅游資源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Red Tourism in Liaoning Province
WANG Su-zhen
(Department of Tourism, Bohai University ,Jinzou 121013,China)
Abstract:Red Tourism has developedvery quickly since 2005 and becomes one of the major tourist products in the native tourism market.Now that Liaoning Province is rich Red Tourism resources,how to utilize these resource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is an important task.By clarifying itsconnot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present situation of Liaoning Red Tourism with some countermeasures.
近年來,在蓬勃興起的旅游熱中,以參觀革命圣地、踏訪英雄足跡為特點的紅色旅游獨樹一幟,逐年呈升溫之勢。黨中央、國務院對紅色旅游十分重視。如何利用國家旅游局號召發展“紅色旅游”契機,加快遼寧旅游業的發展是遼寧目前所面臨的急需探討的問題。
一、“紅色旅游”的內涵及特點
(一)“紅色旅游”的內涵
《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對“紅色旅游”進行了如下界定:“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
(二)“紅色旅游”的特點
1.教育性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均應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即國家的興盛與民族的自尊與振興。通過紅色旅游這一旅游方式,可以增強旅游者對國家的熱愛以及民族自豪感。需要指出的是,在當今社會,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采用啟發式,因此,遇教于游,寓教于樂就成為開展紅色旅游的基本指導思想。
2.精神文化性
隨著旅游活動的深入開展,旅游者的消費層次不斷攀升,“紅色旅游”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這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突出表現,因此,對于“紅色旅游”的開發更應強調其精神層面。
3.依附性
“紅色旅游”的開展需要依托特殊的革命文化遺跡類旅游資源。革命圣地和紀念地作為一種旅游資源,一直被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動教材,如延安、井岡山、瑞金、遵義、西柏坡等,以革命傳統基地的形象而深入人心。因此,對于“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應該根據其作為革命圣地和紀念地這一特殊情況,開發特殊旅游產品,而不能將其他旅游中的共性產品不加修改便直接采用,以免失去“紅色產品”的特殊韻味,降低產品價值。
4.主題性
“紅色旅游”的主題是紅色,即革命性。在內容上,明確提出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史為主,反映其中的革命事跡、奮斗歷程和光輝業績,弘揚其中的堅定信念、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在時間上明確劃定了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階段;在空間上,明確規劃了 12 個重點旅游區30條精品旅游線和上百個經典景區景點,這些景區景點絕大部分都是反映這一段中國革命歷史的載體,包括革命活動的舊址或遺址,革命家或革命烈士的故居、舊居、紀念堂、陵園、革命斗爭的紀念地、紀念園、紀念館、博物館、陳列館、展覽館,以及具有相當規模、以革命歷史為主題的綜合性旅游區。這就使“紅色旅游”區別于其他文化旅游或歷史旅游,成為一種具有自身特點的專項旅游活動。
5.經濟性
紅色旅游是一種社會活動,也是一種經濟活動,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遵循旅游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二者兼顧的規律,有效地將“紅色旅游資源”向紅色旅游資本轉化。
6.融合性
“紅色旅游資源”多與自然生態、民族歷史文化等旅游資源相伴生,可與發展生態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農業旅游等密切配合起來,形成綜合型、復合型的旅游基地和產品線路。
二、遼寧省紅色旅游發展現狀
遼寧省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四大歷史時期的紅色旅游區點達50余處,發展紅色旅游有很大的潛力和優勢。其中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處,占全國100個國家級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十分之一;1條被國家列入重點發展規劃的精品線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5個。
據統計,2004年,全省“紅色旅游”景區接待游客人數達800萬人次,約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數的10%左右。紅色旅游收入約50億元,大概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8%左右。2005年省旅游局聯合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編制了《遼寧省紅色旅游規劃綱要》,舉辦遼寧省紅色旅游啟動儀式等系列活動,推動了全省主要紅色旅游景區接待人數同比增長40%以上。形成了“抗戰之旅”:“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英美戰俘營、二戰戰犯審訊遺址、滿洲省委舊址、蘇軍陣亡將士紀念碑;“緬懷之旅”: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秀水河子烈士陵園、謝榮策烈士陵園、東北解放紀念碑;“勵志之旅”:東關模范小學、劉少奇舊居、陳云舊居、勞模園、蒸汽機車博物館、沈飛博物館,以及“振興之旅”、 “尋根之旅”等五條紅色旅游線路。
雖然遼寧省紅色旅游發展較快,但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問題。目前,目標顧客比較狹窄,主要是常住本地的青少年學生,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基層黨組織、團組織成員;游客游覽方式在選擇上是組織性多,自發性少;目前紅色旅游產品基本上處于初級和粗放型階段,對黨史事件及人物的宣傳方式和手段比較陳舊,延續了幾十年的物品陳列和櫥窗式展覽仍然占主導地位,解說不夠生動有趣,缺乏游客參與的互動旅游項目,不適合現代審美觀念和旅游者的消費取向,與市場需求差距很大,缺少影響力和震撼力。
三、發展遼寧省“紅色旅游”應注意的問題
(一)發展“紅色旅游”要正確處理歷史與文化的關系
“紅色旅游”往往以一段光榮歷史、幾處革命圣地為景觀。但是單純的歷史,難免給人以枯燥感,為了使“紅色旅游”更生動、更感人,就需要對歷史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更豐富的展示手段。讓革命歷史與當地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結合起來,讓游客通過參觀、品味、感觸、體驗,使歷史更有文化風采,更易于為人們接受。
(二)發展“紅色旅游”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
發展“紅色旅游”,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社會主義社會性質以及“紅色旅游”自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如果不講經濟效益,“紅色旅游”的發展就難以為繼,因此,“紅色旅游”發展不能僅停留在展示、觀賞上,應走集約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系列產品,要把紅色旅游市場與交通運輸市場、文化產品市場、餐飲服務市場結合起來,發展餐飲、紅色旅游商品等,以滿足旅游者廣泛的消費需求。當然,在發展這些“紅色旅游”系列產品時,應突出其革命特色和地方特色,這樣才能大幅度地提高經濟效益,最終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完美結合。
(三)發展“紅色旅游”要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的關系
“紅色旅游”的提出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有很強的政府導向性,但是作為一種專項旅游產品必須遵循市場化運作模式,才能擁有持續的生命力。因為“紅色旅游”是高投入高效益的產業,開發初期的投入至關重要,政策扶持會為“紅色旅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但任何旅游產品最終都必須接受市場規律的考驗。因此,既要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又要激活市場經濟體制,使“紅色旅游”和其它旅游產品一樣接受市場的挑戰。
(四)發展“紅色旅游”要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
“紅色旅游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它和其他的旅游資源一樣具有脆弱性特點,如果開發不當,就可能造成對資源的毀損,因此,搞好“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環境保護是實現“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發展“紅色旅游”應堅持“積極保護,合理開發”的原則,要加大對“紅色旅游”及其生態資源保護和環境整治力度,杜絕濫占亂建等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行為的發生,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哄而上,不能搞惡性開發,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在開發中實現更有效的保護,做到保護和開發相互協調。
四、發展遼寧省“紅色旅游”的對策建議
(一)挖掘和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內涵,完善旅游產品結構
開發“紅色旅游資源”重點就在于對“紅色旅游資源”內涵的深層挖掘。這就需要加大收集并整理有關革命歷史的文獻和資料的力度,在進行黨史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對遼寧革命時期的歷史進行比較全面細致的調查研究。要深入挖掘和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內涵以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應在傳統的參觀教育活動基礎上,努力實現“紅色旅游”的旅游特色和旅游接待專業水平,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館檔次,改變簡單的圖片展示和櫥窗式的文物陳列,使表現手段更加科學化和多樣化。
增加紅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可開設一些體驗式、參與式的旅游項目,加大體驗性的分量。比如說,在革命紀念地設計革命意志訓練營活動,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開發全方位的紅色體驗旅游。
開發“紅色旅游”紀念品。旅游者在旅游體驗中希望得到一個難以忘懷的回憶,這不僅在旅游產品體驗消費過程中產生,而且也可以在富有當地特色、文化內涵和藝術形式的旅游紀念品中保存下來,可以說旅游紀念品是旅游者整體體驗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遼寧省應盡快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開發出能代表遼寧“紅色旅游”特色的紀念品以完善旅游產品結構。
(二)整合旅游資源,深化區域合作
“紅色旅游資源”在開發過程中,既要突出紅色主題,又要跳出紅色局限,增加綠色、古色等內容,把以革命史跡為主題的“紅色旅游”產品;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綠色旅游產品;以海洋資源為主題的藍色旅游產品;以滿清文化為主題的金色旅游產品;以冰雪溫泉為主題的白色旅游產品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地規劃旅游景點,組合旅游產品,形成具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要,又可以提高旅游業的整體規模效益。
“紅色旅游資源”以其市場需求的特殊性和跨區域性特征,決定了“紅色旅游”開發必須走區域合作之路。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既有利于使各區域之間不同產業門類的價值鏈得以延伸,又有利于突破行政區經濟的“壁壘”,從而促進區域旅游乃至社會經濟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得以統籌協調和持續發展。根據遼寧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特點,今后遼寧在加強省內區域合作的同時還應加強與河北、北京、黑龍江、吉林等省的區域合作。
(三)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提升遼寧“紅色旅游”品牌
一要搞好媒體宣傳。把宣傳重點放在主流媒體上,如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人民日報、遼寧日報等影響大、效果好的宣傳媒體。
二要搞好網上宣傳。組建遼寧省紅色旅游信息專業網絡,建好“遼寧省紅色旅游網站”,利用網絡的宣傳效應,宣傳遼寧“紅色旅游”的特色產品,推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三要搞好旅游宣傳品的制作。組織有關力量編制精美的《遼寧紅色旅游》畫冊、光盤、導游詞、紀念品等宣傳品,并組織旅游企業走出去參加旅游交易會和展覽會,逐步拓展客源市場。
四要搞好重大節日、節慶營銷活動。例如結合建黨、建軍、建國及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抗日戰爭勝利、遼沈戰役勝利、抗美援朝勝利等周年紀念日,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旅游”系列活動。
(四)大力開發旅游人力資源,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目前,人才已成為旅游業可持續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重視人才的培養,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提高人力資源開發的效果,實施導游、景點管理人員、規劃、策劃、市場開發和管理等人才培養工程,全面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首先應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創新旅游人才工作機制,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有效機制和良好環境。除大量引進國內外旅游業各種管理和科技人才外,要想辦法留住和培養本地人才,建立旅游業高等學歷教育、終身教育以及崗位培訓需要的層次結構合理、功能多樣化的開放式旅游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志永.我國紅色旅游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2005(5)
[2] 余鳳龍等 .紅色旅游開發的問題診斷及對策-兼論井岡山紅色旅游開發的問題診斷[J].旅游學刊,2005(4)
[3] 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EO/OL].中國紅色旅游網.
[4] 旅游強省,六年鑄一劍-訪遼寧省旅游局局長武虹劍[EO/OL].遼寧旅游信息網,2006-04-27.
(責任編輯:孫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