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的研究生,眼看就要畢業了,卻壯士斷腕般地毅然放棄學習,理由只有一個:不喜歡所讀的專業。類似這樣的事情,并非個別。專業人才的流失,以及人才學習時間的浪費,給當事人造成的巨大傷害是金錢無法計算的。作為求學者,應該如何借鑒和處理這類事件?有哪些預防措施?就此職業雜志社記者李黃珍走訪了企業高管以及職業顧問。
在線專家: 中華英才網副總裁陸學斌
不喜歡所學專業的兩大可能
中華英才網副總裁陸學斌先生告訴記者,研究生和博士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僅僅是學生個人的資源,還有社會以及學校的投入。因此,這類教育資源浪費的現象,是一個值得社會重視的問題。
“理由只有一個,不喜歡所讀專業”,這里有兩類情形:其一,理由只是一個借口而已。“不喜歡”,已經成為逃避責任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一個借口。對于一個喜歡找借口的人而言,他讀不好專業,工作也很難做出什么成績。因此,對這類學生而言,不要給自己任何借口,正視自己讀研讀博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難,積極尋求外界幫助。人的社會責任感非常寶貴,也很重要。當初,多少人打破頭希望攻讀你的學位,你活生生把人家擠下,卻占著名額事后反悔。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還沒有開始,只是因為所經受的一點點挫折就放棄,實在可惜。
其二,不喜歡所讀專業,是真的出現厭惡情緒了。這個時候,需要學生考慮清楚,究竟什么原因,讓自己產生了厭惡情緒?是導師的因素,還是學科的研究方向?抑或是某一個事件導致的連鎖反應?畢竟,在考研、考博之前選擇一個專業,一般而言,考生對學術導師、研究方向、學生就業等情況都是做了一定了解的。應該搞清楚自己不良情緒的根源所在,再考慮如何解決它,而不是一味逃避。事實上常常有這種情況:你喜歡的東西有時候變得很討厭;而你不喜歡的東西,在某一刻又會讓你喜歡起它來。要搞明白自己喜歡哪些專業,原因是什么;不喜歡哪些專業,原因是什么。這樣,把你厭惡的東西與自己當初追求的作一個比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思考的經歷也可磨煉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堅韌性。
專業轉行更要慎重
針對讀研半途而廢或者半路轉行的情況,陸學斌提出了三大預防措施。第一,在學生讀研、考博的面試程序中,不要只惟分數,應加入讀研、考博意愿和動機的考察,對于讀研、讀博的意愿,以及從事研究專業學科領域的動機、動力進一步探討,把有真知灼見者優先作為培養對象。在動機方面,學生讀研是因為逃避就業還是因為追求理想,識別這些因素,有利于篩選出真正合格的學生。第二,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明確讀研、考博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應與社會責任銜接起來。第三,導師加強對學生職業規劃引導的輔助工作,讀研、考博不僅僅是為導師做項目,而是要真正立足于培養學生能力。
職業指導師安靜女士則認為,太多人會說自己不喜歡什么專業,但是說不出究竟喜歡什么專業。在你還說不出你自己喜歡什么專業,愿意去為哪個方向努力的時候,不要放棄你目前的學習,畢竟你已經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以及父母的血汗錢。但是如果很明確地了解你想學、想深入研究的專業是什么,那就早一點去做轉型。避免學后而厭、學后而溜的措施就是,學生自己早一些成熟起來,思考自己的方向;向你感興趣的行業前輩請教,了解你是否真的適合從事這個專業的研究學習以及該專業未來的就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