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又催生了一個新鮮有趣的行當——網上“煮玉米”賣!由于“域名”和“玉米”發音相似,圈內人把注冊域名趣稱為“煮玉米”。那么,怎樣才能當上時髦的“米農”,在網上收割大把鈔票呢?山東女孩楊瓊靠“煮玉米”發財的經歷,令人深受啟發!
求職碰壁,女大學生網上當“米農”
楊瓊出生在山東威海一個漁民家庭,2004 年大專畢業后,她孤身來到向往已久的京城謀發展。但因所學專業過于冷門,學歷又不起眼,楊瓊抱著一大疊簡歷在北京奔走了兩個多月,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那段時間,求職碰壁的苦惱,漂零異鄉的落寞,以及身上銀兩即將告罄的恐慌感,簡直要把這個21 歲的女孩逼瘋。無奈之際,楊瓊想到一個同學的哥哥在北京搞音樂,就輾轉要來了對方的電話。在這位劉哥的“救濟”下,女孩總算度過了生存危機。
當年9 月的一天,劉哥遇到一件煩心事:他使用了5 年的一個音樂網站域名,因沒有及時續交年費,僅僅過了一夜,就被一個在北京留學的法國男孩搶注成功。對方在網上叫賣該域名的價格是1.5 萬元人民幣!由于劉哥使用這條域名已有5 年,對其有了感情不說,他的音樂網站也已經在圈內小有名氣,如果換一個新的網絡域名,肯定會影響和網友之間的交流以及業務發展。于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劉哥最終用1 萬元“贖”回了這個網絡域名。事后他叫苦不迭:“如果不是我疏忽大意,忘記交那100 元的年費,也不會花一筆冤枉錢了!”
此事令楊瓊萬分驚訝:“天吶,所謂的域名,不就是幾個英文字母或數字的組合嗎,怎么能賣到上萬元呢?聽說注冊一個CN( 中國) 域名的最低價每年才56 元錢啊!”劉哥告訴她,一個好域名往往蘊涵著巨大的商業利潤。據說只要會上網,手里有點小錢,就能到網上“煮玉米”賣。這個信息讓楊瓊靈機一動:自己何不試著做個“時尚米農”呢?
說干就干,接下來楊瓊在網吧里泡了整整一個月,她遍搜網上的域名投資技巧、學習成功域名的投資案例,并到那些“米農”扎堆的論壇和QQ 群里湊熱鬧。老手們的經驗之談聽多了,女孩也開始蠢蠢欲動。她拿出身上僅剩的200多元錢,又向劉哥借了1000 元,一口氣在網上注冊了10 多個簡短域名,其中包括op.cn。
也該楊瓊撞大運,兩個月后,廣東一家軟件公司開發出了名為“OpenextMediaDesktop”( 簡稱OP) 的軟件。對方在尋找網站域名的時候,發現已被人注冊了,于是就從域名注冊網上查到楊瓊的信息,主動與她取得聯系,并提出愿意高價購買op.cn 這個域名。由于初出茅廬的楊瓊不太懂行,當時壯著膽子開出了1.2 萬元的高價,不料對方竟然爽快地接受了!楊瓊知道自己開價低了,卻又不好改口。
從菜鳥到“大俠”,十指飛舞快樂掘金
從此,楊瓊開始不遺余力地在網上挖掘有特點的域名,把第一筆生意賺到的錢又全部注冊成了網絡域名。不久后,她掛到域名交易網上的幾十件“產品”,還真受到了一些企業、機關和個人的關注,其中最“熱”的一個域名是“17951.com.cn”。因為在打長途時,人們為了省錢,經常要在區號前加撥17951,由于使用頻率很高,這5 個阿拉伯數字早已深入人心。如果電信或手機生產企業購買此域名做成自己的網站,點擊率肯定要比那些難記的網站提高很多倍!不到一個星期,就有兩家通信公司給她發來郵件,出價最高的一家愿意花1 萬元購買此域名。一個月后,這個“極品”域名最終被珠海一個手機生產企業以1.6 萬元收購!拿到這筆錢后,楊瓊獎給自己一臺夢寐以求的筆記本電腦。
“米農”個個都是網蟲,擁有電腦后的楊瓊更不例外。她每天都掛在網上,穿梭于域名交易網、討論區,搜尋尚未被注冊的好域名。楊瓊平均每天要搜尋800 個域名,對它的背景、流量、價格進行分析,也就是說看這個域名有什么含義,與之相關的行業是否被廣泛關注,這一行業的前景怎么樣。一旦有心儀的“目標”,就立即在網上實時搶注。有付出就有回報,做“米農”3 個月后,她漸漸由門外漢蛻變成了內行,月收入也節節攀高。
不過,任何投資都不可能沒有風險,聰慧的楊瓊也有“失手”的時候。2005 年,她感覺整天注冊國內cn 域名不過癮,又玩起了注冊費用頗高的國際com 域名。事實上楊瓊也知道,一個域名體系下的優秀“玉米”大概在400 萬個左右,cn域名當時的注冊量僅為50 萬個,里面大有好域名可挖,而com 域名已經注冊到了3300 多萬個,“米農”們就算掘地三尺,也很難再找到優秀的域名了。那段時間,楊瓊翻遍了英漢詞典,每天在網上搜索的域名不下千個,但最終注冊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兩個月時間內,她耗費上萬元注冊了幾十個國際域名,可由于它們太過“垃圾”,直到今天都沒有賣出一條!
有了這次挫敗經歷,楊瓊過于自信的性格終于有所改變,重新回到cn 域名注冊領域后,她比往日沉穩了許多。漸漸地,楊瓊摸索出了一套“煮玉米”的寶貴經驗:首先要盡量注冊“短米”,因為它簡短易記、輸入方便,永遠是暢銷不衰的硬通貨;要緊跟潮流,關注近期的社會熱點,比如“超級女生”、“奧運”等,哪個幸運者如能把這些關鍵詞注冊成網絡域名,肯定會收獲一份天大的驚喜;暢銷“米”還包括地名、人名和旅游景點,如beijing.com、jgs.net( 井岡山)、dl.cn( 大連),還有yaoming.com.cn(姚明)等等,都是價值很高的域名,尤其是以地名注冊的“玉米”,它的購買對象可以是當地的任何企業,或者作為當地的信息網站,用途很廣。除此之外,“米農”還要眼明手快,因為全球做域名投資的人很多,往往很多域名就是在你一猶豫的剎那間被人注冊走,而留給你一聲嘆息!
良好的個人品質和敏銳的目光,使楊瓊從一只“菜鳥”迅速成長為“大俠級”米農。入行一年后,她不僅在圈子里有了點名氣,還斬獲了17 萬元財富。
不斷擴展,創意女孩“煮”出百萬鈔票
說到職業域名獵手的敏感和“煮玉米”的動作之快,真令人眼界大開。楊瓊介紹說,2005 年10 月19 日上午10 時,珠峰最新高度8844.43 這個數字剛被官方公布,一小時內,無論是cn 還是net、com、org,所有8844 的域名都被一搶而光;2006 年春節晚會上,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名字一經公布,與之相關的域名馬上就被搶注一空。隨后,就有人拋出了“338 萬元轉讓16 個與‘團團圓圓’相關的域名”這條廣告!
楊瓊就曾把電視劇《牽手》的拼音和英文,分別注冊成了網絡域名,并轉手賣給了廣州一家情侶裝生產企業,這兩個域名讓她輕松獲利6 萬元。此外,她注冊的“我型我秀”、“好男兒”等幾個不可多得的好域名,還在2006 年8 月上海舉辦的優秀網絡域名拍賣會上,拍出了令“米農”們艷羨不已的高價。
但隨著域名獵手隊伍的不斷壯大,發展到2007 年,楊瓊感覺好域名越來越難挖掘了,有時連續幾天都煮不出一個令她滿意的“玉米”。她不由發起愁來,雖說這是個暴利行業,但沒有好的域名,買家不感興趣,利潤從何而來呀?
2007 年2 月的一天,楊瓊出去辦事,當她經過一條街道時,看到許多花店都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玫瑰,并打出大幅廣告“送一束玫瑰,見證你的愛情!”楊瓊忽然感到眼前一亮:如果把人的名字編成域名,送給自己的愛人,既可以用來開網上店鋪,又可以用來寫博客,這不是一件最浪漫的禮物嗎? 在中國13 億人口中,姓名雷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現實中100 萬個王強對應的只是唯一的“wangqiang.cn”,這種唯一性讓“姓名米”蘊含了珍貴禮品的價值。雖說賣這種域名的利潤不是很高,但由于需求量大,前景應該十分廣闊!
于是,楊瓊趕緊搶注了一批“姓名米”,并在情人節期間放到網上銷售,她的這一想法恰好迎合了年輕人追求時尚的心理,很多情侶都來搶購這種個性域名。注冊一個這樣的域名只需要花幾十元錢,售價高的卻達到了幾百甚至上千元。
隨之,她的經營思路變得越來越寬,既然情人節可以將域名當禮物,那么平時不也有很多人需要送禮嗎? 域名有著傳統禮品不可替代的優勢,屬于一種不可復制的資源。“姓名米”賣火后,楊瓊又不失時機地推出了手機域名、星座域名、愛好域名等,每一批個性域名的推出,都吸引著時尚一族的眼球。
為了拓寬業務范圍,多渠道贏利,2007 年4 月,楊瓊招聘5 名懂電腦的員工,在北京注冊成立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集域名注冊、交易、代售、網站制作、維護等多種業務于一體。就這樣,經過不懈的努力和不斷創新,楊瓊的財富如滾雪球般日益增多。
如今,楊瓊楊不僅坐擁100 多萬元個人資產,手中還握著幾個不輕易示人的“黃金域名”。楊瓊說這些“短米”如同古玩,藏得越久越值錢。她堅信,前方會有更大的舞臺等待著自己。
( 作者聲明:本文獨家采寫,嚴禁轉載及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