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東和周文海是莫逆之交,這一點,在當地的文學圈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徐衛東和周文海的交情是從周文海剛學寫作時開始的。那時,徐衛東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作者了。有一天,周文海帶著自己的兩篇習作找上門,請徐衛東指教。周文海滿臉虔誠,一口一個徐老師,叫得徐衛東就像臨睡前燙個熱水澡,渾身上下都舒服。徐衛東很仔細地看完了周文海那兩篇習作,認真作了修改,并且告訴周文海修改的理由。最后,徐衛東還向周文海傳授了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
從那以后,周文海就經常來找徐衛東,向他請教一些問題,徐衛東總是盡量給予答復。周文海的名字也漸漸出現在本地的一些報紙上,徐衛東看了很高興,總是在第一時間通知周文海。
后來,周文海的文章越來越好,不僅本地報紙上時常刊登他的文章,省內外許多報刊上都時常能見到周文海的名字。開始,徐衛東還很欣慰,偶爾還向周文海通知一下。但漸漸地,徐衛東的心里泛起了一股酸意,尤其是一些徐衛東一直沒能攻克的報紙也陸續刊登周文海的作品時,徐衛東不由得嫉妒起周文海來。再看到周文海的文章,也不再讀了,更不通知周文海了。
周文海有時還去找徐衛東,一見面,還是張口一個徐老師,閉口一個徐老師。遇到自己的文友,周文海總會介紹道,這是我文學上的啟蒙老師,著名作家徐衛東。這讓徐衛東很受用。聽別人談起周文海時,徐衛東常常得意地說,他是我的學生。
業余時間,徐衛東依然不停地寫作,時有文章見諸各種報刊,也依然是當地名氣不大不小的一個作者。但周文海卻不再是昔日那個毛頭小伙周文海了,他的名字早已讓眾多文學青年舉目仰視了。
有一次,當地文聯舉辦一次活動,中午吃飯時,徐衛東和周文海坐在同一張桌上。大家互相介紹后,幾個人都把周文海往主賓座上讓。周文海連連擺手,說不行不行,這個座位得徐老師坐。大家不知是沒有聽到周文海的話,還是裝作沒聽到,依然把周文海往主賓座上拉,周文海無奈坐在了那個最尊貴的座位上。那頓飯,周文海雖然依然一口一個徐老師地叫著,但徐衛東卻吃得寡然無味。
類似的情況以后又遇到兩次,再遇到飯場,徐衛東就再也不和周文海坐在同一張桌上了。后來,干脆凡是有周文海參加的活動,徐衛東一律不再參加了。有兩次,周文海想和徐衛東交流一下,徐衛東都推說沒空,回絕了。
有一次,徐衛東到外地參加一個活動,一個作者問徐衛東,你們那兒有一個叫周文海的,你認識嗎?徐衛東隨口說道,沒聽說過。
一個時常與徐衛東在電話中交流的作者說,我記得你曾經說過周文海是你的學生?
你記錯了,我不認識他。徐衛東果斷地說。
(責任編輯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