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的作家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說過:“孤獨是一個永恒的主題”①,所以他的小說多表現孤獨的主題。其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創作于一九六八年的《巨翅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受奧地利作家卡夫卡運用荒誕手法塑造了主人公孤獨形象、完成于一九一二年的短篇小說代表作《變形記》的啟示,《巨翅老人》使用的表現手法也是荒誕的。從兩篇相隔半個多世紀的作品對讀中,我們發現,《巨翅老人》與《變形記》在荒誕中所渲染的孤獨,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孤獨,反映的是人類靈魂的無助和絕望,是現代人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
《變形記》寫小職員格里高爾#8226;薩姆沙一天清晨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甲蟲,并因此失去職業,成為家庭的累贅,最后在寂寞和孤獨中死去。故事本身帶有很大的荒誕性。這種荒誕性首先表現在人變成甲蟲這一不可理喻的情節上。這只大甲蟲長著“堅硬得像鐵甲一樣的背”,“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好多塊弧形的硬片”,“他有無數細小的腿”;他的聲音變為“一種可怕的嘰嘰喳喳的尖叫聲”,“仿佛是伴音似的”;他不再吃新鮮的牛奶面包,而喜歡吃“半腐爛的蔬菜”,“吃剩下來的肉骨頭”;“為了消遣,他便養成了在墻上和天花板上縱橫交錯地來回爬行的習慣,他尤其喜歡倒掛在上面天花板上”。這種人從外形到習性都變成了地地道道的甲蟲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這種荒誕性還表現在他變成甲蟲后,仍然保留了人類所有的感覺和情感。在既成事實行動不便的情況下,他還在為不能按時上班而著急,為可能被老板解雇而焦慮,為父親暗暗地存了一筆錢而欣慰,為妹妹上音樂學院的事而籌劃,為今后一家人的生計而憂心……這在現實中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曾談到,在他第一次讀《變形記》時,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感嘆道:“我以前不知道可以這樣寫,如果能這樣寫的話,我還是喜歡寫作的。”②隨之他創作了包括《巨翅老人》在內的一系列帶有明顯的卡夫卡特色的小說。《巨翅老人》講述的是一個穿戴像乞丐、身上長著一對巨翅的老天使,隨著一場暴風雨墜落到充滿瘟疫的貝拉約夫婦家的院子后發生的事。在這里,巨翅老人成為人們議論的對象,不僅被監禁、利用,并且受盡了折磨。后來人們對他失去了新奇感,他在平靜中漸漸恢復了生機,振動翅膀飛走了。這是一個荒誕不經之事。天使是基督教中上帝的使者,本是傳說中的形象,作者卻煞有介事地將之當做確有形象來寫。作為天使,不管他是被雷雨“打落在地上了”,還是“在天堂叛亂中逃亡出來的幸存者”,人們相信他會給人類帶來福音,所以,人們來向他求醫問病。他降落到人間后,遭受瘟疫的“孩子燒退醒了過來,想吃東西了”,“貢薩加神父徹底治好了他的失眠癥”。但天使既不懂人間語言,又不懂上帝的語言,所以十分荒誕。如果他不是天使,作為一位老人,偏偏長著一對翅膀,被關在雞籠里,由人們玩賞,并最終飛去,也是非常荒誕的。除此之外,作品還寫了雜耍班里的雜技學員長有蝙蝠翅膀,還有那些病人們,如計算自己心跳數目的婦女,受星星噪音折磨整夜失眠的葡萄牙人,無可救藥的夢游癥患者等,尤其是那位不聽父母的話的少女竟變成了蜘蛛等種種現象,也是不可思議的。
然而我們掩卷深思,《巨翅老人》與《變形記》中的荒誕,不是無謂的、嘩眾取寵的臆想,而是通過對主人公孤獨形象的塑造,表現作者對人類的深切關注,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孤獨的現實狀況,有一定的合理性。
《變形記》中,格里高爾變形前后,一直生活在孤獨之中。變形前,他是個旅游推銷員,為了擔負起家庭經濟生活的責任,“總是小心謹慎”、辛苦地工作著。在公司里,沒人能幫助他,他不但無法排解工作的壓力,心中的苦悶,反而“不討人喜歡,……大家以為他們賺的是大錢,過的是逍遙自在的日子”,加之“旅行推銷員幾乎長年不在辦公室,他們很容易成為閑話、怪罪和飛短流長的目標”,可他自己卻幾乎完全不知道。他痛苦地舍棄了自己個人的欲望和要求,可在家里,卻并未換得家人的尊重和熱愛,他們只是把他視為掙錢養家的工具,從來不過問他的內心感受。變形后,他保留了人的思維能力和聽覺,卻喪失了基本溝通能力——言語,再加上甲蟲外形,使得他在他人眼中失去人的地位和被理解的可能性,甚至連他最關心和愛護的妹妹也厭棄他,他越發孤獨,最終在孤獨中走向死亡。
《變形記》中主人公的這種孤獨感有理由認為是卡夫卡自己生活經驗的藝術表現??ǚ蚩ㄋ畹膴W匈帝國正處于崩潰的末期,當時在布拉格,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十分尖銳??ǚ蚩ㄊ仟q太人,他與斯拉夫人沒有什么來往。在國家這個大環境里,他是孤獨的。在家庭這個小環境里,由于他的父親粗暴專橫,卡夫卡從小就感到來自父親的壓力,一生在壓抑中生活,始終沒有結婚,得不到家庭的溫馨。當然,表面看來,卡夫卡的母親和妹妹與他的關系還不錯,至少不像他與父親的關系那么緊張。但卡夫卡仍無法與她們在精神的深層次上交流對話。他說:“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雹垡蚨鴱倪@個意義說,卡夫卡還是孤獨的。
卡夫卡的孤獨不是其獨有的,而是一個時代的普遍現象。十九世紀末,隨著尼采的一聲高喊“上帝死了”,現代社會似乎迷失了精神家園,人類在突然之間被拋到了一個冷漠、陌生、混亂不堪、不可理喻的世界上,整個歐洲大地彌漫著世紀末的憂郁癥和幻滅感。盡管二十世紀的歐洲,現代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科學的發展、物質的豐盛不但未能解決人的信仰、價值取向、感情需求等精神世界中的問題,反而加重了這些方面的危機感。尤其是人創造了物質文明卻又深受它的支配和制約,成了金錢這一商品等價物的奴隸,也成了機器操縱、驅使的對象。人們就像格里高爾那樣生活得越來越孤獨,變得愈來愈軟弱與渺小,以至蛻化為“非人”,并最終走向死亡??ǚ蚩ㄒ运囆g家的獨特敏感和深刻體驗,不無絕望地為我們藝術地呈現了這人類的心靈遭受到嚴重的扭曲和傷害后茫然與孤獨的荒誕的一幕。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荒誕中孤獨的形象又出現在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的筆下。《巨翅老人》中的巨翅老人在落難前根據貝拉約夫婦的猜測可能就“是一位遭到臺風襲擊的外輪上的孤獨”的人,不知什么時候他無助地“擱淺在污水里”。這位衣不蔽體,牙齒稀疏脫落,光禿禿的翅膀上生著寄生蟲的老人,處于一種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顯得十分孤獨。加之他那“令人費解的語言”無法與人交流,所以連他的真實身份也受到了鎮上的人們猜測?!巴〞匀碎g生死大事的女鄰居”認為他是一位為孩子而降世的天使,貢薩加神父通過觀察對他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他告誡世人切勿輕信偽裝成天使的魔鬼。但在貝拉約夫婦與來自各方的看客們面前,他只是個虛弱的老人而已,他的巨翅僅僅是前者牟利的工具和滿足后者好奇心的異相。因而他沒有得到天使該有的禮遇,反而受到了非人的對待,被關在雞籠里,當作馬戲團的動物圍觀,吃的是果皮和吃剩的早點,甚至還有樟腦球。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即使在他被“用在牛身上烙印記的鐵鏟去燙”,表現出痛苦不堪而怨怒抗議時,也沒有人去幫助、理解他。在人們有了新的“消遣娛樂”方式后,他不再是被注意的對象,越發顯得孤獨。為排遣內心的孤獨,他只偶爾在“滿天繁星的夜晚”“唱起航海人的歌子”,最終落寞地飛去。
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認為他的小說所描寫的并非是虛幻的故事,而是真實的歷史?!毒蕹崂先恕氛鎸嵎从沉烁鐐惐葋喌壤郎鐣藗児陋毜默F實。近幾個世紀以來,拉丁美洲大陸災難不斷,西班牙和葡萄牙曾進行長達數百年的殖民統治,殖民者瘋狂地掠奪當地的資源,對拉丁美洲人民采取殘酷的統治政策,美國后來又在這一地區繼續推行強權政治,進一步造成當地人民的落后。在結束殖民奴役之后,民族戰爭又連續不斷。長期的內戰、政治獨裁者的彈壓、黨派紛爭,使拉丁美洲人民深受其苦。作品開頭寫巨翅老人不幸降落在連降大雨,螃蟹滿地,瘟疫橫行,海天蒼茫,一切黯淡凄涼惡劣的小鎮中,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真實地反映了拉美人民現實生活的慘狀。在這種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們對身邊發生的一切除了開始感到新奇外,不敢對其有所改變。他們心態空虛,沒有信仰、沒有理想,也沒有接受新鮮事物及與生活變化挑戰的渴望,甚至對于他們慣常生活沒有出現過的和以往經驗沒有遇到過的事物及情況,或者是頭腦里瘋狂的念頭,都給予不容置疑的拒絕與排斥。正因如此,當那個萎靡落魄的天使和人們潛意識中天使的美麗形象大相徑庭,并且在用語言無法與他溝通時,人們只是在對他前途的推測中作著調侃,在對他的戲耍中滿足好奇,在對他的折磨中完成對自己優勢地位的確認。在這個信仰墮落的人世,充斥世間的就是這樣一種無盡的冷漠和隔閡。可以這樣認為,小鎮的人們對巨翅老人的種種議論只是一種無愛的喧囂,它越是喧鬧,背后就越隱藏著老人的孤獨和悲哀。然而,這樣的孤獨還沒達到它的盡頭。當人們的好奇心轉移,老人的利用價值消逝時,貝拉約的院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孤寂。如同消逝了一般,巨翅老人在人們心中已被徹底遺忘,作為生者的他與死者同列,甚至不如死者在世人心中的影響,這是一種悲哀,更是最深的孤獨。所以巨翅老人是否天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鎮的人對他的態度,它使人們了解了拉丁美洲“孤獨”的根本原因。
這種荒誕中孤獨主題的表現也與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的生活經歷有關。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出生在哥倫比亞的一個熱帶小鎮的普通人家中,作家的童年時光是在聆聽外祖父母講故事中打發掉的,神奇的傳說和鬼蜮亡靈的故事,對他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外祖父家的八年,既鍛煉了他的想象力,也讓他從小品嘗了孤獨。十八歲他來到波哥大國立大學讀書,剛上大學不久,因國內自由黨和保守黨相爭發生血戰而輟學。后來他成為一名駐外記者。常年旅居國外,言論的不自由,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及對拉美文化的獨特體驗,卡夫卡等的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浸染,讓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嘗試將拉美的精神世界糅進現實的廣闊之中,并最終以荒誕的手法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格里高爾是孤獨的,巨翅老人也是孤獨的,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孤獨的人們不知自己何時會變成甲蟲或成為落難的天使。孤獨的甲蟲死了,孤獨的巨翅老人飛走了,雖然結局不一樣,卻都是當今社會人的生存狀況、人的精神世界的真實反映??ǚ蚩ê图游鱽?8226;馬爾克斯用荒誕的形式“來解釋我們的現實”④,更顯得觸目驚心。
責任編輯:水涓
作者簡介. 朱立芳 ,淮陰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①楊天舒:《加西亞#8226;馬爾克斯和〈巨翅老人〉》,《語文建設》,2005年第7期。
②于鳳川:《馬爾克斯》,遼海出版社,1998年。
③葉廷芳等:《誤入世界——卡夫卡悖論集》,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④穆易:《給諾貝爾一個理由中英對照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精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