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已進入到一個產品過剩時代,供需間的失衡促成了客戶經濟的提前到來,市場的話語權已經向消費者一方轉移。但是,中國消費電子產業依然處于以規模和價格為導向的年輪式增長階段,許多企業還沒有從規模不斷放大、價格不斷降低的產業模式中清醒過來。身處高科技行業與自身低附加值之間的矛盾成為橫亙在整個中國消費電子行業面前的魔咒,如何破解這一魔咒成為每一個消費電子企業必須面對的核心命題。
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急速狂奔的時代,這個急速狂奔不僅僅表現為市場的全球擴張,更體現在新技術和新標準的全球控制力的快速延展上。美國、日本、韓國的消費電子產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戰略調整和瘋狂的技術、標準生產。在發達國家控制了技術、標準和關鍵部件之后,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組裝業,國內的大多數消費電子企業依然沒有從規模不斷放大、價格不斷降低、利潤不斷減少的產業模式中轉變過來,生存狀況的步履維艱成為意料之中的事。
從全球產業變遷來看,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必須從處于底層的依靠規模和價格的年輪式增長向產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裂變式增長轉變。縱向來看,中國消費電子企業長于組織的某一部分或流程的點性變革和面性變革,而缺乏一種更高視角的系統性立體式變革。
實際上,對于任何一個消費電子企業來講,一個抗震性的三維立體的戰略構架表現為三個方面:產業價值鏈坐標軸打造的是企業的技術深度,它往往決定著企業的壽命,因為它是孵化新的產業和市場的種子;產業形態坐標軸打造的是產業之間的銜接與兼容性,良好的產業兼容性是產業板塊穩定的基礎;而商業模式坐標軸則決定著產業的跨度,它實際上就是公司的商業化面積,產業跨度是任何一個跨國公司所必須的產業支撐。
最近的幾年來,隨著產業規模經濟時代的結束,范圍經濟已占據主流。產品線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帶來一個集團內產業的范圍經濟,為產業的協同找到了新的途徑,從而方案化的、系統化的提升企業競爭力。隨著消費者對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的多元化,之前單一的局面被改變了,黑色家電、白色家電以及米色家電形成的“套裝”成為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全球消費電子環境呈現出大融合的趨勢特征,電視、電腦、手機等產品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各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成為主要發展趨勢,產業結構的多元化成為必需。
在這種產業趨勢下,筆者認為,3C集群的產業架構對中國消費電子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為,這種多維度的構架更容易聚集國際競爭力,并且各個產業之間可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節約成本,提高規模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家電、通信、IT三大產業之間互相融合、互相滲透,這樣就能產生更強大的生產力,吸附更多的產業資源,提高綜合競爭力。
如果企業的技術創新被認為是生產力的創新,組織形態的管理創新則應該是生產關系的革新。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界有一種觀念,認為中國消費電子產業要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趕超,就完全是在產品技術面上進行趕超,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但并不是打造競爭力的全部因素。因為沒有生產關系的革新,生產力就會受到阻礙。只有企業的組織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創新形成良好的協同,才能走向世界級產業位置。
縱觀中國消費電子產業近幾年的發展之路,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全球化的表象是產品走向了全球,但背后卻是跨國消費電子公司的戰略、品牌、技術以及標準的全球化擴散,當中國企業賴以生存的低要素成本環境在全球范圍呈現時,中國低成本的消費電子加工業位置將會被取代。中國消費電子產業必須遵循這樣一條變革路徑:以新環境、新需求定位新戰略——以新戰略轉變新軌跡——以新軌跡變革新組織——以新組織創造新力量——以新力量走向新位置。隨著中國消費電子業的戰略轉軌和組織細胞的快速裂變,中國消費電子的世界坐標位置才會被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