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一條消息在榮昌引起了哄動。幾位成都客商以28萬元的高價買走了安富鎮洗布潭村村民蒙慶貴家養的蘭花——天彭牡丹。
“其實這不算什么,30萬元以上的蘭花在榮昌有數百苗;靠養蘭成為百萬富翁的村民,至少也在50人以上?!睒s昌縣蘭花協會副會長鄭國鋒說,“目前,榮昌已形成一條產供銷的蘭花產業鏈?!?/p>
據統計,榮昌種蘭的農戶近2000戶,產值達2億元。
曾被文人墨客贊為“陽春白雪”的蘭花何以成為“下里巴人”致富的一項產業?
說起榮昌的蘭花,還有一段佳話呢。
1961年4月17日,朱德到四川省隆昌縣視察。隆昌縣委知道朱德喜愛蘭花,便用20斤糧票從榮昌縣洗布潭村換得一盆素心蘭。朱德對玉潤嫩綠的素心蘭贊不絕口:“隆昌素,很好,很好!”從此,榮昌素心蘭便被稱為“隆昌素”。
受此影響,洗布潭村的一些村民,開始學養蘭花??芍敝辽鲜兰o80年代前,“隆昌素”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一個偶然的機會,榮昌人看到了“隆昌素”蘊藏的商機。1983年8月的一天,榮昌縣一負責人從廣播中聽到一則消息:長春市政府號召市民養蘭花,一盆君子蘭可賣到上萬元,不少人成為了萬元戶。
“榮昌也有國蘭精品‘隆昌素’,何不在這上面做點文章?”受此啟發,榮昌開始利用廣播、報紙鼓勵農民種植蘭花,并派出農技人員為花農傳授栽培技術。在政府的支持下,“隆昌素”漸漸有了名氣,養蘭村民也逐漸多起來。
到1995年,榮昌養“隆昌素”的農戶已有300多戶,數量近5萬苗,產值達2000萬元,很多農戶靠養蘭花修起了樓房,買上了彩電,走上了致富路。
隨著養蘭規模的擴大,各種矛盾也開始顯現:養蘭戶單打獨斗,缺乏龍頭企業和中間商,信息不暢,抵御風險能力非常弱。
當1997年亞洲出現金融危機時,榮昌養蘭戶遭受了重大損失。800元一苗的“隆昌素”,迅速降價到每苗10元,最后扔在地上也沒有人撿,只好曬干當柴燒。這一次挫折,使榮昌養蘭戶急劇下降到20余戶。
飽嘗苦頭的養蘭戶,迫切需要一個組織來引領。在縣政府的支持下,2002年12月20日,榮昌縣蘭花協會成立了。政府和協會緊密配合,走上了“協會+基地+農戶”的路子,形成了“種苗供應——商品生產——市場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讓瀕臨死亡的蘭花產業重新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先看貨、再交錢,這本是商品交易的最常見模式。可榮昌蘭花協會跟政府牽手,硬是在互聯網上闖出了一條新路。
蘭花種植戶嚴成便是嘗到甜頭的第一人。去年,他精心培育的蘭花“滇梅”參加了樂山一個蘭花展。從今年1月開始,家里的電話絡繹不絕,生意十分火爆。原來,協會將他的蘭花圖片放在網上,網上的蘭花發燒友將“滇梅”炒到了5萬元。據統計,榮昌每年蘭花網上交易額都在1000萬元以上。
有了品牌和銷路,蘭花價格倍增。如今在榮昌縣,一盆珍稀蘭花以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價格售出已不再是新聞。目前,協會現有商品苗基地30畝,引進新的蘭花品種200多個,蘭花自動控制室10間,年交易蘭花40萬苗。
今年2月25日,在榮昌縣安富鎮洗布潭村的渝西蘭苑里,一場別開生面的賞花吟詩會開始了:小溪流水潺潺、蘭草郁郁蔥蔥,小橋、假山、盆景相映成趣,數十名蘭花愛好者,或品茗、或賞蘭、或賦詩……
借助互聯網,榮昌將這些文化交流活動,發布在網上,引起了老外的注意?!疤m美人”飄洋過海做起了“洋媳婦”,掙起了外匯。目前,榮昌蘭花已銷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年可創匯近100萬美元。
空谷幽蘭花自香,榮昌蘭花產業又迎來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