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洪安鎮,人頭攢動,彩旗飄揚。從主城來看龍舟賽的游客把“邊城”圍得水泄不通。
“太方便了!渝懷鐵路一通,我們到秀山只要4個多小時就到了!”周先生帶著家人,專程從主城區趕來游“邊城”。
“我早上出發去逛解放碑,晚上再坐車回來,現在上重慶就像走家婆一樣方便!”“進城趕場”的“邊城”大媽大嬸,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這是渝懷鐵路開通后,主城與秀山互動的一個縮影。
軌道載來的“旅游中轉”效應
秀山,素有“連荊帶楚、毗鄰黔地、五方雜處、四省交聚”的美譽,隨著渝懷鐵路的通車,其優越性更加凸顯,成了名副其實的“旅游中轉站”。
秀山縣商貿旅游局的同志告訴筆者,僅今年“五一”黃金周,秀山就接待游客達4萬余人次,同比增長172%,其中過夜游客2萬多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25萬元,同比增長206.4%。由秀山發往鳳凰、張家界、梵凈山等景區的車次每天達30余班。“對不起,這里已經住滿了!”這句話的背后,是飯店、住宿業由冷清到繁榮的巨大變化。
許多精明的生意人從中察覺到商機,各種服務性的賓館、小酒店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與賓館、酒店同時成長的還有旅行社,朝暉、鳳凰、方舟、藍橋一個接一個地開業。
“以前我們的旅游是剃頭匠的扁擔——一頭熱,只有秀山到主城去感受繁華的,卻很少有主城人組團到秀山游玩。現在不同了,主城組團到秀山來的游客擠爆了,我們的導游跑都跑不贏!”朝暉旅行社負責人的話代表著旅游行業的喜悅。
一條渝懷線,給秀山帶來了無盡的市場,而市場又催生了行業的發展。一批批與旅游相關的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批二星、三星、四星級賓館新近建成;渝東南、巴渝風、花燈寨等一家家以花燈文化、土家苗寨為主題的餐飲“巨人”相繼亮相;大華、湘客隆、渝秀等一家家綜合超市、專賣店、便利店等群星璀燦;三角塔、十字街等夜市小吃,也在游客的刺激下高歌猛進……
文化:“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的交融
“我們的花燈都跳到主城區去了,這可是幾輩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啷個不高興哦!”秀山縣清溪場鎮寨踵村花燈老藝人石正發說起話來一臉燦爛。
隨著渝懷鐵路開通,秀山花燈文化成為一張魅力四射的城市名片。
苗歌、哭嫁歌、花燈戲、吹八仙(嗩吶)、打溜子、上刀梯等幾十種民俗文化,在火車拉動下,逐漸得到發掘和開發,與主城區的現代時尚文藝演出交相輝映。
“多謝四方眾鄉親”、“錳都之夜演唱會”……來自重慶電視臺、重慶歌舞劇院、消防總隊的演員們將一臺臺文化娛樂大餐送“下鄉”時,“夢幻邊城”、“花燈藝術節”等一場場原生態民俗歌舞演出,在解放碑、觀音橋步行街拉開了帷幕。
秀山花燈歌舞劇團的姑娘小伙子們,每每與主城“互動”一次,精神就受鼓舞一次,用他們的話說是“越跳越有勁”,在帶來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贏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互動”創造武陵山區最大的物流基地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過去汽車貨運每噸每公里需要0.6元,而火車貨運每噸每公里僅需0.12元。渝懷鐵路一通,秀山徹底打破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隨著運輸費用的降低,把秀山建成武陵山區物流基地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秀山站原設計年吞吐量40萬噸的貨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了,今年10月底貨場將擴建到100萬噸,5年內將達到300萬噸的規模。”渝懷鐵路秀山站一負責人告訴筆者。
抓住交通和區位優勢,秀山縣委、政府決定投資14億元,打造占地2平方公里的集加工、交易、配送、貨物集散、會展、信息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武陵山區最大的物流基地。
“現代物流基地建成后,輻射區域面積可達2萬平方公里,輻射區域內人口約400萬人。可實現年銷售額50億元、稅利1.2億元。”談到互動帶來的美好前景,政府領導信心百倍。
6月15日,秀山召開了縣委常委會,在聽完縣黨政代表團與雙橋區、大足縣結對幫扶情況匯報后,縣委書記張澤洲擲地有聲地說:“一條渝懷大道,為我們與主城的互動提了檔、升了級,我們要充分打好‘一圈兩翼’牌,大膽走出去,尋找整個大重慶和大武陵,乃至西南與華東、華南經濟板塊之間的大互動!”
主持人點評
渝懷鐵路通車真應了那句順口溜:“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一條鐵路將渝東南跟主城緊緊聯系在一起,它串起的不僅僅是人氣和資金,更是一張張蓄勢待發的品牌:民族牌、文化牌、生態牌……隨著滾滾的鐵流,秀山已經跳起了“民族舞”,酉陽、彭水等地該如何因勢而動,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