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3日,“沙河街道黨員活動中心”正式掛牌。這是萬州區沙河街道黨工委與重慶潤霸潤滑油有限公司黨支部實現黨建資源共享的結果。
沙河街道轄區有萬州工業園、萬安鄉鎮工業園、都市工業園等三大園區,聚集了100多家企業,不少外地黨員來到這里打工創業。
如何為這些黨員營造一個溫馨的“家”?
今年3月,沙河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城鄉黨建資源共享的新途徑。
沙河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勇主動來到到潤霸公司,把創辦黨員活動中心想法和缺少場地的困難一并告訴了潤霸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張小飛。
張小飛,是一個靠黨的好政策加上自己努力拼搏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家。眼看潤霸公司一天天壯大,他打心眼里高興,同時對各級黨組織的深切關懷也滿懷感激。
當街道領導說出辦黨員活動中心遇到的困難后,張小飛當即爽快地承諾,無償提供活動室,由潤霸公司黨支部和街道黨工委共同辦好黨員活動中心,為黨員營造一個溫馨的“家”。
4月13日上午,沙河街道黨員活動中心,在街道和潤霸公司共同努力下誕生。
中心設有閱覽室、服務室、傾訴室、建議室、交流室、文體室,建立了活動制度,還安排人員輪流值班。
牌子一亮出,沙河街道周邊的流動黨員也紛紛來到活動中心,看書下棋、傾吐心聲、求援解難、交流技術、傳遞市場信息。
掛牌當天,重慶市美點食品有限公司務工黨員林將吃過晚飯,好奇地來到閱覽室,一下子被書架上各種各樣的報刊所吸引。2005年春節剛過,林將從云陽到萬州打工,被美點公司聘用。以前,由于沒什么文娛活動,一到晚上,他時常和同事在麻將桌上消磨時光。有了黨員活動中心,兩個多月來,他樂此不疲,一有空就一頭扎進閱覽室,埋頭讀書看報。遇到與自己工作對路的書刊,就借回單位,利用工閑時間品讀。他在知識里“淘金”,視野一天天開闊,思維越來越活躍,業務能力明顯提高,6月上旬還被公司提升為車間主任。
黨員劉發英和丈夫都在重慶賽德龍服飾有限公司務工,十一歲的兒子仍寄居在陜西老家的親戚那里。夫婦倆想把兒子轉到沙河街道轄區的小學讀書,但不知如何辦理。4月26日,劉發英和丈夫急匆匆地找到黨員活動中心工作人員,想請他們幫助解決這一困難。值班工作人員立即與教委和學校聯系,很快辦妥了劉發英兒子轉學問題,夫婦倆十分感激。
5月21日,來自貴州遵義農村的黨員蔣代川,在重慶泓彩印務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四處奔波,跑了幾天都沒租到便宜的住房,每天上下班,只好坐十幾公里的大巴車前往親戚家住宿,費錢又誤時,很不方便。他聽工友說沙河街道專門開設了黨員活動中心,勸他去求助。當天下班后,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找到中心的工作人員,道出了自己的困難。工作人員將他的困難和聯系電話記錄在冊,答應竭盡全力為他聯系便宜住房。
這趟路沒有白跑,經服務人員牽線搭橋,張小飛主動把蔣代川安排到潤霸公司的職工宿舍,解了蔣代川的燃眉之急。
黨員活動中心,還為農村黨員提供了一個農業生產技術交流的平臺。
孫家村黨員樊同榮住在城郊,他和妻子靠種蔬菜發了財。但一度為找不到防止茄苗尾病、枯萎病、育枯病的良方愁眉不展。5月23日上午,他在市場上賣完蔬菜,走進黨員活動中心。那天,玉城村黨員劉發富和鳳仙村黨員陳振明正在交流室擺談蔬菜種植的訣竅。樊同榮如獲至寶,耐心地聽取他們講解茄苗嫁接的最佳方法和茄病防治的“單方”。回去后,樊同榮很快控制了以往頻發的茄病,從市場上賺取的錢是以前的三倍。
從記錄冊上,筆者看到,沙河街道黨員活動中心成立三個多月來,共接納黨員887名,幫助22名黨員解決了子女上學、就業等困難。
編后
在“共享”中互動
組織資源的整合,最終要體現黨建資源的共享。在共享中互動,在互動中共享。黨委組織部門有組織、協調、帶動和牽引社會各方資源的優勢,有一定的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如何把物質和精神的,硬件和軟件的,有型和無型的資源整合起來,更好地為黨建工作服務,為黨員服務,最終為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服務。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黨的自身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