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夢都沒想到,我會從一個想在城里混頓飽飯吃的農民娃,變成了直轄市的‘打工名人’——獲得重慶市‘直轄10年建設功臣’和首屆‘十佳農民工’榮譽稱號,得到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受到了市委書記、市長接見……”重慶富麗大酒店員工食堂廚師長譚紅兵喜滋滋地告訴筆者。
走進城市,這位出身貧寒的年輕農民身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靠奮斗改變了貧困,靠勤勞融入了城市。他的執著和堅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為吃頓飽飯到館子幫廚
譚紅兵今年36歲,南岸區涂山鎮紅星村石嶺合作社人,家里有6兄妹加上父母共8口人。上個世紀80年代,他家住在兩間土墻茅草房里,父母一間房,幾兄妹全部擠在另一間房子的一張板板通鋪上。最要命的是全家才1畝3分貧瘠田地,除了一點麥子包谷,一年四季幾乎沒什么收獲。譚紅兵幾兄妹經常是饑腸轆轆,為多吃一口包谷粑粑,兄妹之間還吵嘴打架。
1987年,16歲的譚紅兵初中畢業,經常在學校餓著肚子上課的他,再也不愿上學了。母親看著這個面黃肌瘦,身材像“干豇豆”的“餓飯娃”,心疼極了。為了讓這個小兒子能吃口飽飯,她四處說好話求情,終于為譚紅兵謀到一個差使——到城里的紅旗飯館幫廚。聽說,在館子幫廚能吃飽飯,還有回鍋肉、白面饅頭吃,譚紅兵興奮極了。第二天,他便迫不及待地下山了。
館子在重棉三廠附近,每天有上千名職工到這里吃飯,廚房5個師傅忙得兩腳不沾地。瘦小個矮的譚紅兵來了后,不要大師傅叮囑、指使,就主動搶干臟活苦活累活,做得利利索索、像模像樣:他每天凌晨2點起床,用冷水洗臉,趕走瞌睡,再打起火把摸夜路下山進城,凌晨3點半以前趕到飯館,生火、淘米、揉面、洗菜、打豆漿,等幾個師傅起床時,他把兩大鍋稀飯熬好了,幾百斤面揉好了,幾大桶豆漿也打好了,所有的菜也洗好、切好了。師傅包包子、炸油條、炒小菜,他就跟著打下手。做完這些,他還要跑堂,給食客端飯,收拾碗筷,洗碗洗碟,早餐一直要忙到上午9點多鐘。五六個小時的忙活,他已是臭汗滿身、腳軟腿酸。可他不敢歇口氣,接著又淘米、切菜、切肉,準備中餐。一直到中午2點以后,賣完飯菜,他洗完所有的碗碟瓢盆,這才歇一口氣,挑一擔潲水回家。
那些日子,好苦好累好艱難,可他咬緊牙關,從不叫一聲苦。有一次,他累得走路都在打瞌睡,在挑潲水回家的山路上踩空了腳,連人帶桶一跟斗栽到坡下,摔得滿面血污。他像個血人似地挑著空桶回到家,一頭癱倒在床上,把媽媽、姐姐嚇壞了,趕忙喊來村里赤腳醫生“救命”,醫生經過半天清洗包扎,才將他“弄出個人樣兒”來。
孩子小,又瘦弱,媽媽擔心他累壞身子骨,打算不要他去幫廚了。可他不干:“媽,我不離開那里!再苦再難我也能挺住,那里畢竟能吃飽飯,能吃到油水啊!”
幫廚不到三個月,紅旗飯店的師傅們就打心里喜歡上了勤快靈活的譚紅兵,每個人不僅像長輩或兄長一樣幫助關照他,還都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領”教給他。從刀工、發面到下料、炒菜,他一點點學得仔細、認真。以后近兩年時間里,他不僅吃飽了肚子,挑潲水每年養出10多頭肥豬,還學得了一套紅案、白案的好廚藝。
三級廚師證改變命運
在紅旗飯館幫廚的第三年,飯館的楊師傅把譚紅兵推薦到市商業局食堂上班。
在這里上班,他還是勤扒苦做,干活非常賣力。可是,這個機關食堂的師傅們大都是正式職工和有技術職稱的人,他一個農村來的小打工仔,初來乍到,沒有誰瞧得起。
師傅們知道他會白案、紅案技術,可連鍋鏟都不讓他拿,案板也不讓他挨邊,只讓他每天洗碗、切菜、跑堂、打雜。他不生氣,也沒有怨言,每天早起晚睡,把食堂里外打掃得干干凈凈,把所有用料、碗筷、刀勺準備得齊齊全全,讓師傅們炒菜、做飯輕便順當。晚上,他住在打工仔集體宿舍,別人打牌、喝酒、看電視,他躲在一邊靜靜地看買來的《烹飪技巧》、《廚藝大全》、《名菜做法》等書籍,該他休息的時候,他就自己買來籮卜練雕刻,買來肉食練刀功炒功。別的工友譏笑他“傻呆”、“莽娃”、“不知道逍遙快活”,可他自己明白:要在城市立足,要在這個行當出人頭地,不學點本事,不吃苦耐勞,是不行的。
師傅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半年后,不僅讓他上灶掌勺,炒菜做面食,還推薦他去參加技術職稱考試。
為了學到更新的技術,譚紅兵報名到烹飪技術學校去學習。上午,局機關食堂最忙,他就安心地上班,埋頭做好食堂的事務;下午,事情少了,幾位大師傅就讓他到學校聽課,他在課堂上做好筆記,晚上復習,不懂的找師傅指教。幾位師傅很喜歡這個勤奮、好學的小伙子,在關鍵的操作手藝上給他“點撥”。就這樣,他不僅將川菜、火鍋、白案做得更精細,還鉆研西餐、粵菜、徽菜、湘菜、淮揚菜等菜品。那一年,通過學習,他打開了眼界,也增長了技能。年底,他參加技術等級考試,以理論和實際操作全優的成績,獲得了三級廚師證書。
拿到廚師級別證書,好像拿到了立足城市的“金鑰匙”!這個初中畢業的打工仔興奮得好幾個晚上沒睡著。為此,他更加愛上了這個職業,決心一輩子做好這個職業!
1992年8月,憑著苦干和能力,他在商業局機關食堂當上了主廚,再也不是可有可無的打雜工了!
靠勤勞融入城市
重慶直轄前,商業局撤銷了,譚紅兵也離開了。可他這些年學到了技術,拿到了職稱,眼界也開闊了,不愁找不到工作!
重慶直轄,機會很多,他也在尋找自己的位置。那幾年,他合伙與別人開過私人餐館,自己在老家辦過養雞場,還在陳家坪臨時長途車站食堂當過大廚,一路走來,歷盡周折,酸甜苦辣的滋味都嘗過。盡管沒掙到錢,可他的烹飪技術、服務態度、勤勞干勁,是走一方,讓人稱道一方。
2000年,他到重慶富麗大酒店應聘廚師長,憑著過硬的技能,他很快就應聘上了酒店員工食堂的廚師長。在這里,他管理17名員工,帶了7個徒弟,可他從沒有擺領導架子,每天制作菜譜,清早起床做早餐,買菜,炒菜,還要搞管理、算賬,手把手教徒弟,每天累得腿軟手酸,可他再累再困也不覺得辛苦。因為他心里高興啊,公司像對待正式員工一樣對他,給他每月1500元工資,還不包括獎金。夏天,單位給他發高溫補貼,清涼飲料費;冬天,單位給他發烤火取暖費;此外,單位還給他購買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使他沒有了后顧之憂,工作起來特別有干勁。最讓他難忘的是:每年春節,公司領導都到他家慰問;他的妻子、母親有了病,公司工會主席也會提著水果、營養品去他家探望,讓他全家感動不已。
去年底,用自己多年打工的積蓄加上老家房子被國家征用后的補償款,譚紅兵在彈子石的東海長州花園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他花了6萬元裝修,買了大彩電、大冰箱、熱水器,家里裝修得很舒適。他的妻子原來也是打工妹,兩人結婚后,妻子在家照看孩子,照顧老人。現在,兒子5歲了,在城里一家幼兒園上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都市現代文明的生活代替了過去臟亂差的鄉村生活,一家人都感到舒暢、幸福。
城里的人們也沒有忘記打工仔譚紅兵為城市建設所作的貢獻,單位年年評他為“先進工作者”,去年,他被重慶市總工會評為首屆“十佳農民工”;今年5月,他被市政府評為“優秀農民工”,市委書記汪洋、市長王鴻舉在渝州賓館親切接見了他;在重慶直轄10周年之際,他被市政府評為“直轄10年建設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