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柯妍
在崇尚綠色消費的今天,人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滿足生存需要的基礎上,對消費品的安全、衛生、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蔬菜農藥殘留、居室裝修污染、汽車尾氣超標等問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已為人們所熟知。據資料顯示,近四、五年內,全國每年至少有超過10例以上的孩子因食用果凍造成氣管堵塞,最大的7歲,最小的只有6個月,死亡率在90%以上。果凍殺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果凍的尺寸,80%以上的死亡事件,“兇手”都是直徑3厘米以下的小果凍,這種最危險的直徑3厘米左右的小果凍,由于其質量不符合標準,在許多國家已經被停止生產,可在我國市場上卻是最暢銷的產品。這些惡性事件的發生,一方面反應了生產經營者缺乏質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消費品質量監管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實驗室作為監控產品質量的重要陣地,不僅能夠科學、有效地保障消費者的餐桌安全,而且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監控作用。
衣
步入21世紀,健康和環保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題。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實施,不少國家正積極開發綠色環保與舒適健康的生活消費品。作為人類生活必需品提供者的紡織行業也不例外,生態環保與健康舒適的功能性紡織品已逐漸成為紡織行業發展的主流與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消費國和出口國。但是,由于在服裝加工、印染過程中殺蟲劑、增白熒光劑和偶氮染料等化學物質的使用,導致服裝中致癌物甲醛、重金屬和偶氮染料等含量超標事件屢屢發生。2006年,北京市生產的休閑服裝存在著可分解芳香胺染料、pH值、甲醛含量超標、色牢度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等問題,抽樣合格率只有78%。而兒童服裝情況更為堪憂,合格率僅為62.2%。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長期以來制約我國紡織品出口的非關稅壁壘問題正在逐漸消除。然而,我國紡織品檢測標準與測試方法未與國際接軌將可能成為另一種阻礙我國紡織品出口的技術壁壘。生態紡織品標準100(Oeko—Tex standard 100)的頒布和施行,在國際貿易中掀起了一股“綠色浪潮”,這對紡織品出口占世界第一位的我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實驗室作為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通過檢測紡織品中甲醛、芳香胺等指標,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不僅可以確保紡織品質量,而且也為整頓紡織品市場提供執法依據。因此,通過建立具有國際檢測資質認證的紡織品檢測實驗室,客觀上有助于提升紡織品的出口競爭力,同時也創造了綠色、健康的紡織品消費環境,提升了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食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維持人體生命存在的基礎。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食品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才是營養,不符合質量標準和衛生標準要求的食品不僅不能促進身體健康,而且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隨著阜陽“劣質奶粉”事件、福壽螺致病事件、“蘇丹紅”事件和“瘦肉精”事件等一宗宗食品惡性事件的發生和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用危機,引起并迫使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的高度重視。食品的安全監管離不開實驗室檢測技術的支撐,通過對食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添加劑等關鍵指標的檢測分析,能夠大大降低上述惡性事件的發生,保障廣大消費者的餐桌安全。以筆者所在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為例,通過和北京市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共建實驗室,在首都大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立檢測站,完成檢測端口前移、監管關口前移,實現了對300多種農產品的權威檢測,形成了無公害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流通渠道,加強了食品安全事件的事前防范,促進了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的順利實施,利用科技手段為政府提供動態的食品檢測數據,為首都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住
人類在各種活動中(生產活動、生活活動、社會活動),約有80%的時間是處在室內環境中,其中,兒童生活在室內的時間在80%以上。室內空氣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隨著人們生活品味的提高,裝修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時髦的話題。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釋放的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居室環境質量下降,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危害,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據報道,北京某兒童醫院在接診白血病患兒時,對其家庭居住環境進行了調查,發現多數患病兒童家中近半年之內曾經進行過居室裝修,而且大多是豪華裝修。一名從四川來京打工的婦女在醫院引產生出一個畸形女嬰,這位婦女的丈夫是油漆工,而她本人也與丈夫常年一起搞裝修。最近,北京市衛生局對部分住宅區和寫字樓的抽檢也表明,新裝修后居室甲醛含量普遍超標,最高者竟超標73倍!室內裝飾、裝修材料等散發的污染物除了甲醛外,還有氨氣、氡、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TDI)、苯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等有害氣體。甲醛、氨對人有強烈刺激性,對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氡、苯、TDI及TVOC中的多種成份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室內空氣污染事件的發生,促使了我國《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相繼出臺以及室內空氣檢測實驗室的建設,目前僅北京市經計量認證的空氣質量檢測機構就有61家。實驗室檢測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加強了對裝修材料和裝修市場的監管,從源頭上杜絕劣質裝修材料的使用,確保了裝修質量另一方面,通過入住前的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檢測,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了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保障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安全。
行
隨著現代交通方式的發展,汽車逐漸成為一種代步工具而進入千家萬戶。人們在享受汽車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不知您的身邊可能危機四伏。由于汽車內的空間狹小且相對封閉,汽車內的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在很多情況下車內污染比車外污染更嚴重。2004年,南方網報道了某女士起訴在駕駛新購買的汽車時苯中毒事件,引起了社會較大反響和廣泛關注。車內空氣中主要的污染物質是甲醛和苯。甲醛大多來自新車出廠時自帶的座椅沙發墊以及車內的皮革、塑料等材料,而苯則主要來自裝配新車時所使用的粘合劑。除了汽車本身的材料之外,很多車主為了方便和美觀自行添加的腳墊、座套等車內裝潢物品也是這些有害物質的可能來源。甲醛是可疑致癌物質,苯是致癌物質,長時間身處低濃度的甲醛和苯的環境里,會引起頭暈、困倦、胸悶、咳嗽、皮膚過敏等各種不良反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一些血液疾病。為了對汽車駕駛艙內部的有害氣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室內環境檢測中心利用車內空氣實驗倉對100余輛機動車內空氣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6種有毒有害氣體含量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甲苯是靜態機動車駕駛艙內部空氣中最具危害的物質。為了解決車內空氣污染問題,首要的解決方法是控制源頭,加強機動車生產企業實驗室檢測,提高機動車駕駛艙內部材料質量,降低其甲苯釋放量,最終改善車內空氣環境,確保健康駕駛。
社會的進步促使人們對自身的健康予以更多的關注,科技的發展使得人們對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安全問題,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確保消費品安全方面仍然面臨多方面的挑戰。消費品的不安全因素貫穿于生產到流通的各個環節,消費品的安全隱患會導致重大事故的發生。實驗室作為專業檢測機構,能夠為消費品生產及流通等環節的質量監控提供技術支持,有效減少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保障人們的消費安全。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實驗室服務市民生活的意識,充分發揮實驗室檢測職能,提升市民在衣、食、住、行諸方面的消費品質,使其真正成為市民生活的守護神。
(本文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