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功能、產業定位不斷演進,對生態環境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煤炭產業已不適宜在北京發展,必須有規劃、按步驟地進行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在調整過程中,應更好地發展煤炭替代產業,解決煤礦相關人員的就業問題,促進產煤區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實施北京市產煤區煤礦關閉產業結構調整,必須建立健全符合產業結構戰略調整的保障機制,采取多種途徑,支持和引導產業轉型和空間集聚。
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行動
建立北京市產煤區產業結構調整聯席會議制度,由北京市主管副市長牽頭,相關部門參加,負責產業結構調整實施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協商做好產煤區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各項工作,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
加強有關部門和產煤區的協調,建立暢通高效的工作機制,為北京市產煤區產業轉型提供機制保障。
制定相關政策,支持產業轉型
北京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各項政策,對產煤區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各部門要以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文件(無相關法律法規時,出臺政策文件)為依據,各項工作嚴格依法依規執行。
在全市產業發展過程中,優先考慮產煤區房山區、門頭溝區經濟轉型的需要,對符合兩區新型產業發展規劃的項目盡可能放在這一地區;對符合我市鼓勵發展的替代產業項目,地方所得稅可以給予部分返還。
設立產煤區經濟轉型專項扶持資金,對符合替代產業發展規劃的項目,按投資比例配套扶持資金,或給予貸款貼息。加大對煤炭產業結構調整的資金支持力度,使替代產業項目能夠順利啟動。
制定扶持煤礦企業轉產轉業的優惠政策,從降低原煤礦投資者轉向其他產業投資的市場準入門檻入手,在用地、用水、用電和職工再就業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政策。
加強配套建設,促進產業發展
以房山區、門頭溝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尤其是兩區新城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指導,并結合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加強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城市道路網、公路網、供水系統、排水系統、供熱系統、環衛系統等的建設和改造,改善產煤區的發展環境,提高產業發展能力,改善生活居住條件。
加大對煤礦下崗職工和礦區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由市、區兩級財政進行補助。進行就業登記服務,建立與工業園區、大企業、大項目培訓掛鉤制度,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進一步完善政策,從財產、土地、戶籍、社會保障、就業服務等多方面為產煤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促進其從煤炭生產向其他行業轉移。通過上述途徑,為替代產業發展提供大量的合格勞動力。
安排重點項目,引導產業布局
綜合運用規劃、土地、投資、信貸等手段,漸進安排重點項目建設,引導房山區、門頭溝區山區和平原地區產業合理布局和空間集聚。
加快建設房山區、門頭溝區的工業開發區和產業聚集基地,突出功能區的產業定位,優先保證入園重大項目土地供應,通過重大項目布局引導相關產業向功能區集聚。依據園區發展程度,適時擴大園區規模。
(作者單位:北京市工程咨詢公司發展規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