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選擇加入北京雙高人才發展中心的時候,整個北京地區大大小小的人才中心已經遍地開花。當時他在仕途上頗為平坦,在人們眼里,他的決定似乎有點劍走偏鋒。七年后,雙高崛起的故事說明,正是這次不被看好的選擇奠定了他人生的成功之路。
品牌從創意開始
2000年,原本在北京市委做組織干部工作的袁方突然“下海”,在一片惋惜聲中接手剛剛成立的北京雙高人才發展中心。做了十多年組織干部工作的袁方開始意識到中國的人事制度將發生一個大的變革,人才資源配置將更多地和市場接軌,因此萌生了下海的念頭。
“不完全是這樣。”接受記者采訪時袁方說。其實早在1995年,中央提出人事干部選拔應作到 “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的時候,他就敏銳地意識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無論是在政策上還是在實施執行上都將出現重大的創新、突破和轉變,這已是大勢所趨。“我把它當作第二人生再造的平臺,所以沒有退路。”
當發展目標還不十分確定的時候,袁方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一定要讓雙高中心有別于傳統的政府所屬人才機構。當時除了八十萬元的啟動資金,從市場資源到技術資源方面,袁方一無所有。
“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對那段艱辛的日子袁方至今記憶猶新:“為了找做企業的感覺,僅中關村的企業,我自己就跑了三百多家!”從高高在上到找市場求客戶,袁方就是在一次次的奔波勞碌中逐漸適應的。“現在一切都過去了,我們現在有870家中關村的會員單位。不僅如此,我們在中關村園區設了11個分站,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而很多人都知道,袁方真正結緣中關村,是從打造“雙優”評選活動開始的。
“雙優”在“雙高”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001年,在袁方的策劃和導演下,首屆中關村“雙優”評選拉開帷幕。這次活動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中關村一個頗具影響力的人文平臺。之后雙高中心連續三屆承辦了“雙優”評選活動。“雙優”不僅使“雙高”一夜成名,在袁方看來,更重要的是“雙優”的評選成為推動“雙高”發展和連接政府等相關資源配置的基礎平臺。
此后,袁方又策劃和運作了兩次面向全球的捆綁招聘活動: 2001年,聯想、用友、清華同方等中關村九大IT巨頭聯手招聘,以高薪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為中關村和北京地區的人才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雙高中心作為招聘活動的主辦方,除通過媒體和網絡傳遞信息外,還利用北京海外聯誼會、歐美同學會等多家機構的海外聯絡網,為企業在海內外尋找復合型雙高人才打通渠道。
“2004年,我們推出了十大金融企業人才高管捆綁招聘活動,并把廣告刊登到了《華爾街日報》,這也是國內第一家在華爾街日報刊登人才招聘廣告的機構。”雙高特別為從事高級審貸、高級精算、高級金融規劃等緊缺人才設置了登陸通道,為金融人才進京提供便捷服務。雙高中心也因此得以搭建長期持續的金融人才信息庫,并以會員方式實現共享,形成金融機構與人才的直接對話平臺,為首都金融業的繁榮和發展源源不斷地吸儲人才。
這些有效的組合招聘,充分體現出雙高獨特的創新能力和關注區域品牌的營銷理念,依托中關村等品牌區域服務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市場知名度。
袁方把自己定位于一個“創業者”,他笑稱他的企業剛剛才起步,所以還不能稱之為“企業家”。“我就是一個一心打造一個現代人力資源戰略平臺并推崇人才經營理念的創業者。”
做專業的人力資源開發機構
下海之初,袁方面臨著雙重的尷尬:“雙高”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根據“黨管人才”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專業化高級人力資源開發機構,但不是傳統的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它無職無權,要依靠市場化方式實現資源的配置和整合。“我們比較特殊,兩條腿走路,兩個市場:政府和社會。一方面我們為北京市領導干部選拔提供技術服務,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為社會提供招聘、管理咨詢、培訓、獵頭等服務。”
在發展中,袁方逐漸豐富了“雙高”的含義和服務對象,“雙高人才其實是兩對組合,一對是高新科技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另一對是將高級管理人才再細分為高級公共管理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
經過七年的發展,雙高中心始終堅持“客戶至上、誠信第一”的服務理念,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開展人才評價、管理咨詢、獵頭招聘、管理培訓、人事代理、人才派遣等多方面業務,為金融、投資、IT、房地產、通訊等行業1000多家國內外機構提供了高端人力資源服務,同時還為北京市委、市政府公開選拔副局級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選聘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提供全程技術支持,為各級黨政機關、各類企事業單位提供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內部診斷等服務。2004年,市委成立北京市領導人才考試評價中心,設在雙高,其主要職能是按照獨立司考、考任分離的原則,對各級黨政領導人才個體素質能力和任職資格進行測試、評價。2007年,市政府在雙高又加掛了北京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開發與評價中心的牌子,研究開發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質、道德誠信和勝任能力評價體系,建立職業經理人機制、為國有企業提供HR技術支持和服務。從此,雙高在不斷塑造品牌、整合資源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導向,迅速進行了職能分離,建立了獨特的三位一體、二輪驅動的組織結構,形成了更具市場競爭力的人力資源開發、研究與戰略服務體系。
從官場到市場,袁方在兩種體制和兩類文化的邊緣結合處探索出了一條適于自身發展的有效路徑和運營機制,并使雙高呈現一種“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雙高是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如果我們要想在北京的人才市場上擠占一席之地,就是要做出自己品牌和特色。”發展成為專業化的高級人力資源開發機構,是袁方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袁方和他的團隊的努力下,雙高的核心業務——人才測評已在業內頗有名氣。雙高測評業務依托自主研發的多項評價工具和測評系統,多層次、多角度、多手段、全方位地進行人才測評和評價,為獵頭服務、招聘代理、單位內部診斷、競職競聘、培訓效果測試等提供評價技術服務。
在雙高人力資源服務的其他領域,袁方也在積極探尋找符合市場需要、社會需求和自身發展要求的特色服務平臺:與清華等著名高校和各具特色的專業培訓、咨詢機構建立密切合作,形成支持不同層次客戶需求的培訓服務體系,創建中高層管理者交流的平臺、學習的驛站;遵循國際通行的操作規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利用美國硅谷、加拿大、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信息收集渠道,建立人才信息數據庫;作為多渠道信息匯聚的平臺,北京公招網以人才測評核心業務為技術支持,傳播現代管理理念,輸出快捷服務。通過這些服務平臺的搭建,雙高實現了與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和個性化服務,并力求與企業共謀發展。
袁方開始被推上前臺。當來自政府、企業、社會的多重目光投注到雙高時,袁方感受更多的還是責任。在袁方眼里,他的最大收獲是把雙高打造成了一塊可以讓客戶信任的金字招牌。但是,要想讓客戶看到雙高就不想走,仍然要不斷提升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服務質量。
袁方認為雙高的頭開得很好:“當年我們名不見經傳,現在我們的發展態勢很好:雙高的服務功能將更加凸顯,服務模式也更加多元化,競爭優勢已經在慢慢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