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豬肉”終于在2007年一躍成為除“股指”之外最熱的關鍵詞之后,一直波瀾不驚的北京期貨市場開始出現了有關把農畜產品期貨引入北京的聲音。
有分析師認為,在國際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壓力不減的情況下,即便有國家部委的強力調控,國內的食品價格仍然有可能會在短期平穩之后持續上漲。而且,在國內經濟需求持續強勁的情況下,價格上漲的形勢從食品轉向其他商品價格共同上漲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顯然,一個可以預見的趨勢是,此番的豬肉肉價上漲僅僅只是物價輪番上漲的一個縮影。 北京期貨商會副會長、經易期貨經紀公司副總裁曹勝認為,近期我國豬肉和禽蛋價格的大幅上漲,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因于飼料成本增加、比較效益低、動物疫病等因素共同作用,但是,從市場結構和價格調控機制方面來看,仍然存在著缺乏市場調節工具和長效機制的問題,難以有效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
引進具有規避和調節價格風險的期貨市場成為北京期貨市場近期探討的一個熱點話題。

曹勝:引入期貨市場可以平抑畜牧產品價格波動
曹勝認為,畜牧產品價格波動劇烈需要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以今年五月豬肉漲價為例:5月豬糧比價為6.58∶1,比四月上升0.72個點,連續9個月高于5.5∶1的盈虧平衡點,此時,如果沒有期貨市場進行價格指導和回避風險,養殖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再回頭看看整個商品期貨市場。曹勝向記者提到,而此時,一些相關期貨品種的飼料、養殖市場的價格波動卻趨于平緩。如大豆、豆粕、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受國際市場變化的影響,目前正處于全球農產品全面上漲的時期,但是,由于國內已有這些品種的期貨合約,無論是這些品種本身還是產業鏈下游的飼料價格,其現貨和期貨的價格波動幅度都小于同期畜牧產品價格的幅度,企業合理利用套期保值工具都能或多或少回避現貨價格風險對企業經營的沖擊。
為了說明問題,曹勝提供了一組數據,分別是今年5月對全國450個畜產品及飼料價格信息點調查統計數據。根據比較記者發現:生豬、家禽產品價格漲幅遠遠高于玉米、豆粕和飼料價格漲幅。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有期貨市場的農產品品種及其相關的飼料價格價格幅度和波動性明顯低于沒有期貨市場的畜產品。
再次,曹勝認為,目前北京已經形成了大宗農產品的消費市場,如大鐘寺、新發地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蓬勃發展也為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外,北京這幾年期貨市場發展迅速,在全國已經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果在北京恢復農(畜)產品期貨交易市場,不僅僅在于填補金融資本市場的空白,帶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發揮期貨市場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的作用,有效增強國家調控農畜產品價格的能力。

胥京鋼:遠期農產品市場是北京的現實選擇
對于用期貨市場調節農(畜)產品價格中期期貨總經理胥京鋼頗有同感。多年一線交易的經驗使他與曹勝的看法頗為不同。他認為:目前北京發展期貨市場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期貨市場下一個熱點應該是金融期貨。就發展農畜產品期貨市場來看,他認為建立農畜產品遠期交易市場是北京最現實的選擇。
首先是現有的三大交易所把農產品市場瓜分得差不多了,而縱觀整個期貨發展歷史,真正長久不衰的期貨品種只有20-30個,很多品種都是推出數年就消失了,因此,從長遠來看,不宜立刻發展農畜產品期貨市場。
其次,他認為北京目前的條件發展遠期市場是更加現實的選擇。北京具有龐大的消費群體,而且具有幾家大型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這些都為北京發展農畜產品遠期市場提供了條件。因此,他認為北京創辦農畜產品交易市場,可以從遠期交易入手。這個市場可以設在北京遠郊物流便利的地方,周圍有便利的倉儲。
再次,胥京鋼認為,就目前來看,建立農畜產品期貨市場的初衷是進行價格調劑,最終受惠的是廣大市民,這樣的市場是否應該具有投機性交易呢?毋庸置疑的是,在交易中有一定的投機性可以使市場更加活躍,也更加吸引人。同時也應該引入相應的機制來控制風險。
同時,胥京鋼也提到,在遠期市場的建立過程中,合約的標準化是關鍵的一步。標準合約便于商品的流動性。一般說來,遠期市場的標準化很差。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北京建立遠期市場也有一定的難度:首先是農畜產品很難達成一致,其次是,有些農畜產品很難保存(易保存的商品市場流動性就好,也容易制定標準。)如果能把標準化和產業化兩個問題解決了,在北京建立一個大型的遠期農畜產品市場是相當可能的。
胥京鋼在1996年曾經受邀為齊齊哈爾鐵路分局做一個遠期市場的調研。在調查中他發現,一些農產品如大豆、高粱、土豆由于產量大,容易形成一致性,依靠鐵路的優勢,如果在齊齊哈爾做一個遠期電子化交易市場,以期貨的模式進行交易,對一些機構投機性交易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而他當時認為該市場可行,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當地的一些農產品容易形成標準。
以美國為例:在美國,所有的豬、牛、鴨、雞等因為在養殖、管理、收購等鏈條上都形成了產業化生產,因此標準很容易設立,而一旦形成標準化,才能形成后續的簡易交易流程。而目前就北京的情況來說,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形成,產業化標準也遠遠沒有達到。比如生豬、肉雞、鴨子或者鵝,當這些畜產品的標準化還沒有制定之前,是很難形成交易的。再者,一些農產品也不適合交易,比如西瓜,因為其不易保存,因此不適合遠期交易。
就目前北京市場來說,如果發展農畜產品遠期市場,從種子的篩選、養殖、屠宰、銷售都應該形成一系列標準,同時也應該形成工業化養殖。不過他也提到,現在很多大型飼養場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正在向工業化不斷邁進。標準化、工業化的形成可以避免在簽訂合同時紛繁復雜的合約條款,使合約簡潔化,而且還可以避免因為合約難執行引起的爭執和糾紛。
在此基礎上,在北京如此巨大的一個消費區建立一個遠期市場,市場前景應該是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