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操心也是“病” 趙 春
老林這個人有一個習慣,即:“包打聽”。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問話,就是:“某某跟你說什么了?”時間久了,那些跟老林經常打交道的人,耳朵都磨出了繭子:這個人怎么這么煩呀,每次見了我,問的總是那么幾句話,你說說,老林這個人怎么這么愛操心呀?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老林這樣的“操心族”,他們整天想東想西,惦記這個掛念那個,別人的事情對于他們而言,簡直比自己的事還要上心。這些人最關心的是:某某人最近怎么樣?某某人跟你說了些什么?某某人到底做了些什么?用老百姓的話來說,這些人就是太愛操閑心。
愛操心并不一定屬于“問題心態”,正常范圍內的操心是人之常情:年幼的孩子出門在外,父母總會惦記;年邁的老人患病住院,子女時時揪心;人生中第一次考試、第一天上班、第一回約會,這些“第一次”到來之前,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會產生焦慮不安的心理……遇到這樣的情況,操心一點也不足為奇,不操心反倒有點不正常。盡管愛操心不算是特別嚴重的心理問題,但是倘若在生活中時時留心,事事上心,處處操心,以至影響別人及自己的情緒,那就需要去看看心理醫生了。
對那于些“操心族”們而言,讓他們改掉愛操心的習慣,的確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太愛操心,“操心族”們也會經常遇到一些煩惱。譬如,“操心族”對別人的言行太有興趣,有時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安傩淖濉钡淖⒁饬^多地放在別人身上,對自己反而會關照不夠,就像一面鏡子,光照別人。不照自己。還有的“操心族”喜歡拿別人來跟自己做比較,稍有不如人之處,便會心生妒火,對他人無端猜忌,無謂地自尋煩惱。
可以肯定的是,過于愛操心也是一種“心病”,盡管這種“病”不會有生命之虞,但如果對這種心理不加約束、放任自流,至少也會使自己生活得越來越不快樂。對于“操心族”而言,多在健身運動、業余愛好、閑情逸致中放松身心,遠比逢人就“包打聽”更有意義。(編輯 祝健)
自我解壓三劑方 繼 光
有人說,“眼淚吞進肚里并不會自生自滅,積累久了它就會在心里泛濫成災”。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不無道理。負性情緒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方式排解,否則,長時間積累起來就容易演變成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
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我通常會給自己開三劑處方。
第一劑“清熱散”。如果負性情緒是由于事業、家庭引起的,并且有實質性的問題存在,一般情況下,我會先讓自己平靜下來,使心態盡量保持平和。否則.在心態失衡時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是沖動的。自己看自己大多是片面的,別人的建議在這時候便顯得非常重要。所謂“清熱散”,就是要先冷靜思考,切不可沖動行事。
第二劑“運動方”。有些時候.對于生活壓力大或者壞天氣這些不可操控的因素造成的情緒低落,調節的方式方法也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往往會去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通過體力的輸出.迅速找回一份精神的放松和愉快的心情。所以,我的第二劑藥方是“運動方”。用生理的放松來沖淡壞情緒,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第三劑“養心湯”。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問題是我們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它。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有時甚至會得到截然相反的兩種結論。所以,平時多學習,多思考,讓自己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練就的。
(編輯 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