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與時間有關的各種問題。留學生初次接觸漢語,在掌握時間詞方面存在著很大的障礙。本文擬對留學生的常見錯誤作出分析,指出其錯誤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理論闡釋。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為了便于留學生的理解和運用,我們把時間詞區分為兩大類,即表示時刻的時點詞和表示時長的時段詞。所謂時點詞,是指在一維性的時軸上一個刻度點;而時段詞指在時軸上兩個刻度點之間的距離。陸儉明指出:“時段時間詞表示時間的長短,回答多長時間的問題;時點時間詞表示某個特定時間,回答什么時候的問題。”
下面我們把留學生時間詞運用中的常見錯誤分為三類,逐一作出闡釋。(本文將列出其中一些常見的錯誤用例,同時把修改后的句子列于其右側。)
一、常見時間單位詞的誤用
漢語中有一些時間詞不能單獨表達一個完整的時間概念,如世紀、年、季度、月、星期、日、時、小時、分、分鐘、秒,它們都是時間單位詞。這些時間單位詞只有在前加或后附某些成分后才表達一個具體的時間概念。如何用這些時間單位去表達時點和時段,對留學生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1.對“分”“分鐘”的誤用
(1)*走路20分;坐車5分。 (1)走路20分鐘;坐車5分鐘。
(2)*3點15分鐘。(2)3點15分。
學生還不清楚“分”和“分鐘”的區別。“分”不單獨使用,總要與“小時、時、點”或“秒”搭配使用;“分”與表示時段的“小時”連用時就表示時段;與表示時點的“時、點”連用時就表示時點。單與“點”連用表示時點時,“分”有時還可省略。但單與“時”連用表示時點時,“分”卻不能省略。如:
時段:3小時15分3分15秒3小時15分 24秒
時點: 3點15 3時/點15分3時15分24秒
“分鐘”為時段詞,因而不和表示時點的“時”、“點”連用。“分鐘”可單用,也可以和“小時”“秒”搭配使用。如:
15分鐘3小時15分鐘 15分鐘12秒
2.對“點(鐘)”的誤用
(3)*我看小說看了三點鐘。
(3)我看小說看了三小時。/我看小說看了三個鐘頭。
“點(鐘)”是表示時點的時間單位,表示動作發生于何時。而句(3)要表示的是動作持續的時間,因此應該用“小時”或“鐘頭”。
(4)*現在五點鐘二十分。 (4)現在五點二十分。
漢語的“點鐘”一般只用于正點。如果不是正點,漢語用“點”或“時”。
3.對“小時”的誤用
(5)*現在什么小時? (5)現在什么時間?/現在幾點?
(6)*我們下午兩小時開始上課。
(6)我們下午兩點(鐘)開始上課。
在句(5)中學生把“what time is it?”中的“time”看成“小時”了。“小時”為時段詞,不能表示“現在”的時刻。句(6)是把“小時”和“點”混同。時段詞一般不能單獨在動詞前面作表示動作發生時間的狀語,而例句(6)中的“兩小時”正是時段詞在動詞性詞組“上課”前作表示動作發生時間的狀語的用法,應將其改為表時點的時間單位詞“點(鐘)”。
4.對“月”的誤用
(7)*兩月 (7)二月/兩個月
在“月”前加數詞“一”到“十二”是一年十二個月的稱謂,表示時點,其中數詞為序數。當用作時段詞時則需要用量詞“個”,此時前面的數詞可為任何基數詞,如“二十個月”。而“兩”和“月”組合,這樣的用法是沒有意義的。
(8)*六月時間很長。 (8)六個月時間很長
句(14)中時點詞“六月”作主語,“六月”是一個時點詞。雖然時點詞和時段詞都能作主語,但兩者的含義是存在差別的。時段詞是一段時間跨度,在描寫跨度長短的句子里,時點詞便不能充當主語。
二、組合錯誤
1.與量詞“個”的組合
(9)* 這兩個年我在揚州學習烹飪。 (9)這兩年我在揚州學習烹飪。
學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誤,是因為他覺得既然可以用“一個小時”“一個月”那么“年”的前面也可以加上“個”。其實時間詞“年”本身具有量詞的特點,可以直接和數詞結合,而不能在前面用量詞。這類詞還有“天、日、分(鐘)、季、夜”等。由于漢語有量詞這一特點,同時時段詞跟“個”的組合有不同的情況,留學生在使用時容易出錯。
2.與數詞“半”的組合
(10)我學了一半年中文。 (10)我學了一年半中文。
時間詞在跟“半”組合時呈現出一些變化。少于一個時段時,即“半”單用時,位于時間單位詞或量詞之前。如:
半秒(鐘) 半天半個月半年
多于一個時段時,如果數詞后是單音詞,后邊加“半”。如:
一天半兩年半
如果數詞后邊是雙音節詞,在第一音節后邊加“半”,第二音節可用可不用。如:
三秒半五分半一分半鐘
(11)*我還有兩個月半回國。 (11)我還有兩個半月回國。
若多于一個時段時出現量詞,則表示整數的詞在量詞前,“半”在量詞后。
3.“年”、“月”前語素的誤用
(12)*今月天氣好。(12)這個月天氣好。
這個學生從今天、今年聯想到了“今月”。前面我們提到“天”、“年”有量詞的特點,與“月”不屬于一個系列。在漢語中與“月”組合的是“這個”“那個”“上”“下”或數量詞等。與它相像的是“世紀”“星期”等。
(13) *去年我在英國,這年我在中國。(13)去年我在英國,這年我在中國。
這個學生想說的是“this year”,這屬于母語的負遷移現象。“這年”本來指代前面剛剛提到的某一年。根據句義,說話人要指的是“去年”以后的第二年,因此“這年”應改為“今年”。
我們看到由“年”構成的時點詞一般是前面加“今,明,前,后”等語素。與它類似的有“天”“日”“夜”等。
三、語序錯誤
1.時點詞排列順序錯誤
(14)*今天是十二號一月。 (14)今天是一月十二號。
該學生病句的問題就是時點詞的排列順序不符合漢語的習慣。在時間順序表達上,漢語以年、月、日、時、分、秒為先后次序,突出的是由整體到個別的析出關系。漢語時點詞的這種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固定的,不可隨意顛倒。
2.時點詞在句中位置錯誤
(15)*我到中國去年四月。 (15) 我去年四月到中國。
(16)*我每天下午鍛煉身體四點。
(16) 我每天下午四點鍛煉身體。
在漢語里,表示“何時”的時點詞一般在動詞之前作狀語,說明在這一時間里發生什么或進行什么。“四月”和“去年”為時點詞,一般不置于句末。
3.時段詞在句中位置錯誤
(17)*他十年畢業了。(17)他畢業十年了。
(18)*我三十分鐘吃了飯。(18)我吃飯吃了三十分鐘。
表示時段的詞語放在動詞之后,作時量補語,表示動作或事情延續的時間。這三個句子都是把時段詞放在在動詞前作狀語了。時段詞也能做狀語,此時表示的是在一定量的時間內發生了什么事情或出現了某種情況。 如:
一天上了兩節課。
十年里只回了一次家。
而以上三句時段詞均表示動作或事情持續的時間,因此不能用作狀語。
本文中有大量例句屬于學生混淆了時點詞與時段詞的概念及用法,在課堂教學中遇到此類問題,可設置有關時點與時段的問題并要求他們回答。從而教會學生正確詢問及回答過去、當前、將來的時間。教師亦可列出漢語常見時間詞,區分時點和時段,供學生參照學習。因為留學生在對時量補語的運用中極易出現各種錯誤,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需重點介紹其用法及注意點。
由于漢語表達時間的語法手段豐富,時間詞的位置較為靈活,使得時間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成為了難點。本文從課堂教學實踐出發,對留學生時間詞的誤用現象進行了分析與闡釋、并提出教學中的應對策略。由于語言材料收集方面的限制,所作的梳理必然有不全面之處,希望今后能夠不斷加以補充、完善。
參考文獻:
[1]佟惠君.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5.
[2]周小兵.談漢語時間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3).
[3]溫云水.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時間詞問題[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3).
[4]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0.
[5]宣恒大 楊興功.說時、分、秒”等時間詞[J].衡水師專學報,2004,(3).
[6]劉慧清.初級漢語水平韓國留學生的時間詞使用偏誤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3).
(羊 霞,揚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