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三版)是一部很受歡迎的教材,但書中的“做”“作”不分,給漢語教學者造成了困難,請看下面的例子:
(1)而漢語里的“她愛我”和“我愛她”,里面的兩個代詞“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語還是做賓語,詞形都不變化;動詞“愛”,不管作主語的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都沒有相應的詞形變化。[1]P11
(2)“孤”的形旁是“子(孑)”,用“子”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小孩有聯系,孤兒時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弓箭有聯系,“弧”的原義是木弓,引申作圓周的一段講。[2]P210
(3)還要細心分辨做狀語的副詞和形容詞:凡是能作謂語、謂語中心,又能作定語或補語的是形容詞,否則是副詞。[3]P22
(4)擬聲詞可以做狀語、定語、謂語、補語、獨立語等,也可單獨成句。作狀語最常見,有時要后加“地”,有時后加“一聲”。[4]P30
(5)“關于”組成的介詞短語常常做標題,“對于”組成的介詞短語就少見。如“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可以作標題,“對于中國現代文學”就不行。[5]P50
(6)拿句首表示時間和處所的詞語來說,它可以做陳述的對象,也就是做主語,如例②⑥和例⑤。如果動詞前還有表施事受事的名詞語作陳述對象,那么時間、處所詞語就成為狀語了,如例④的“明天這個時候”。[6]P77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相同的語境中,教材有時寫成“做”,有時卻寫成“作”,使讀者相當困惑。當然,作動詞時,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用,但在具體應用時還是有區別的。此《現代漢語》讀本作為規范和推廣現代漢語知識的一部專著,應該選用一個前后統一的標準,在相同的語境中,統一用字,給讀者以明晰的指導。《應用漢語詞典》在“做作”詞條下附加了[注意]:“做作”一詞,絕對不能寫成“作作”、“作做”或“做做”。[7]P1708又如“小題大做”,也可寫作“小題大作”。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把“小題大做”作為選取的推薦詞形,開了個好頭,這樣就給了使用者一個標準。
《簡化字總表》的第一表收“不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收“可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就只用“作”。查閱其他語法著作(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編的《現代漢語》,張斌主編的《現代漢語》,邢福義主編的《現代漢語》,邵敬敏主編的《現代漢語通論》,劉月華等人編寫的《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李臨定編著的《現代漢語疑難詞詞典》等),均只用“作”來表達“作補語”、“作謂語”等。據此我們以為上述語境中用字選“作”為佳。
《現代漢語規范字典》認為“作”和“做”古代不同音,現代有的方言仍不同音,普通話同音。兩字用法的大致區別是:抽象意義詞語、書面語色彩較重的詞語,特別是成語,多寫成“作”,如“作罷”“作對”“作廢”“作怪”“作亂”“作戰”“裝模作樣”“認賊作父”;后面是雙音節動詞時,一般也用“作”,如“作調查”“作處理”。具體東西的制造寫成“做”,如“做”,如“做桌子”“做衣服”。[8]P702
當“做”和“作”為后一語素(動素)時,“做”和“作”也經常可以通用。比如:“擬作”也可寫作“擬做”,“當作”也可寫作“當做”, “稱作”也可寫作“稱做”,“叫做”也可寫作“叫作”,“看作”也可寫作“看做”等。我們認為教材最好選用一個前后統一的詞形,特別是在相同的語境中,詞形應當統一。上述這些詞在《現代漢語》(增訂三版)中未能統一詞形:
1.擬作:
(7)比擬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擬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躍性,能使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體味它的深意。[9]P246
擬做:
(8)把甲物擬做乙物的,例如……例⑥中的“火苗”當做生物來寫,所以能“舔”“鍋底”,是把甲物比擬做乙物來寫。[10]P247
2.當作:
(9)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11]P246
當做:
(10)把“人”當做“物”來寫,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態或動作,或把甲物當乙物寫。[12]P247
(11)例④作者把人當做植物來寫,使人的“身子長在水里”,跟荷梗一樣,給人以壯美的形象。[13]P247
3.稱作:
(12)又因為音質音位出現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也稱作“音段音位”。[14]P117
(13)如果我們仔細考察,普通話以i、u、ü起在頭的音節,如i、ia、u、ua、ü、üe等,就會感覺到其中的i、u、ü都有輕微的摩擦,這種摩擦形成的音可以分別稱作半元音。[15]P42
稱做:
(14)有些詞表明說話人對有關事物的贊許、褒揚的感情,這就是詞義中的褒義色彩,這樣的詞稱做“褒義詞”。[16]P268
4.叫做:
(15)軟腭和小舌上升時鼻腔閉塞,口腔暢通,這時發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鳴,叫做口音。軟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氣流只能從鼻腔呼出,這時發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鳴,叫做鼻音。如果口腔無阻礙,氣流同時從鼻腔和口腔呼出,發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鳴,就叫做鼻化音。[17]P25
叫作:
(16)這種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音位變體就叫作“條件變體”。[18]P116
(17)如果某種語言的語音差異可以造成意義的不同,這樣的語音差異就有音位的對立,構成這種差異的語音特征就叫作“區別特征”。[19]P116
(18)音位的不同條件變體各有自己的分布條件,絕不出現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們的分布狀況是互相補充的,這就叫作“互補分布”。[20]P117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推薦了一些詞形,我們認為這是十分有益的。
不作聲:不宜寫作“不做聲”。[21]P111
當做:現在一般寫作“當作”。[22]P269
叫作:現在一般寫作“叫做”。[23]P660
看做:現在一般寫作“看作”。[24]P736
裝作:不宜寫作“裝做”。[25]P1719
作弊:不宜寫作“做弊”。[26]P1750
作法:見“做法”。現在一般寫作“做法”。[27]P1750
作弄:不宜寫作“做弄”。[28]P1751
做伴:現在一般寫作“作伴”。[29]P1751
做美:現在一般寫作“作美”。[30]P1754
做聲:現在一般寫作“作聲”。[31]P1754
做秀:現在一般寫作“作秀”。[32]P1754
做主:現在一般寫作“作主”。[33]P1754
綜上,除了“叫做”寫成“做”外,其余多寫成“作”,如當作、看作、擬作、寫作、協作、算作、振作、造作、制作、化作、運作、勞作等。
但還有些詞,如“用作”和“用做”,“做派”和“作派”,“作客”和“做客”等,用“作”還是“做”不是選取詞形的問題,它們的意思是不同的。
1.用作:動,當作;作為◇~裝飾品︱副詞通常~狀語和補語。[34]P1579
用做:動,用來制作皂英樹的果實和種子可~生物工程原料。[35]P1579
《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訂本、漢英雙語版)所附的《漢語拼音方案》對韻母表有說明性的文字:“韻母ㄦ寫成er,用做韻尾的時候寫成r。”[36]P2697《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所附的《漢語拼音方案》:韻母ㄦ寫成er,用作韻尾的時候寫成r。例如:“兒童”拼作értóng,“花兒”拼作huār。[37]P1869“用做韻尾”改為“用作韻尾”。
2.做派:名,做功◇馬派老生的~非常瀟灑。跟“作派”不同。[38]P1754
作派:名派頭;故意做出的姿態、架勢◇一副少爺~。跟“做派”不同。[39]P1751
3.“做客”和“作客”
“做客”和“作客”用法不同。“做客”,動詞,是動賓關系,側重指到親戚、朋友處走訪、聚會,或是串門兒聊天,強調的是就地,臨時性的。或表示相互間的一種寒暄(客套話)。“作客”,動詞,是連動關系,“客”,名詞作動詞用,是“寄居”、“客居”或“旅居”之意。側重指寄居在別處,強調的是異地他鄉,長期性或永久性的。[40]P199
4.“做為”和“作為”
“做為”和“作為”,用作動詞時,一般都指“當做”之意。但是,“作為”還用作名詞,側重指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或作出一定成績或貢獻。也可用作介詞,一般多就人的某種身份或事物的某種性質而言。而“做為”無名詞或介詞用法,二者不能通用。[41]P199
當詞語表示與“作物”或“農業勞動”有關時,多用“作”,如耕作、套作、農作物、單作、間作、精耕細作等。當“作”為后一語素(名素),表示“創作的作品”時,不用“做“,只用“作”,如大作、杰作、拙作、佳作、劇作、巨作、名作、前作、新作、遺作、詩作、偽作、成名之作、成功之作、嘔心瀝血之作等。
參考文獻:
[1]黃伯榮 廖序東.現代漢語(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同[1].
[3]黃伯榮 廖序東.現代漢語(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6]同[3].
[7]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應用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8]李行健.現代漢語規范字典[Z].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9]—[13] 同[3].
[14]—[20]同[1].
[21]李行健.現代漢語規范詞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22]—[35]同[21].
[3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2002年增補本、漢英雙語)[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五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38]—[39]同[21].
[40]李屹之.咬文嚼字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41]同[40].
(李 帥,河南省南陽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