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漢語中,量詞不僅豐富多樣,而且極富表現力。它不僅能表現事物的量,而且還能表現事物的性狀,具有修飾的功用。恰當地運用量詞能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一、靈活地運用量詞,能鮮明地表達說話人的感情色彩
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運用不同的量詞,能表現說話人或喜愛肯定或憎惡否定的感情,如“窩”作量詞時,本意指一胎所生的或孵出的動物(如豬、狗等),但后來與動物名詞組合在一起,常比喻不良的人物,含有貶斥、否定之意。例如,“(衙門)這是野獸的巢,住的豺狼一窩,好人進不去,進去活不了?!保f其麟《百鳥衣》)
又如:“二位,來點什么?”服務員熱情地迎上來。
很顯然,“二位”表明服務員很懂得尊重客人,禮貌待人,若換成“你們兩個,來點什么”,定會給客人帶來不良的感受。粱斌的小說《紅旗譜》中“那兩個家伙果然要砸門,咚!咚!”,這句中對兩人的不禮貌的、粗魯的行動有點不贊同,所以用“個”。這里,“位”與“個”同是名量詞中的個體量詞,但表達效果是不盡相同的?!拔弧倍嗪鹬亍g迎、喜歡、熱心的成分?!皞€”是中性詞,常在中性、甚至貶義的語境中使用。但“個”字疊用時,卻常有贊揚、敬佩之意,如,“個個是練兵能手”,“個個學習頂呱呱”等。而“一個個”又常含貶抑、批評成份,如,“一個個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個都倒了下去”。
二、準確地使用量詞,能增強語言的形象表達效果
有些量詞具有一定的修辭功能,能顯示一種很明確的形體,它可以像某些名詞、形容詞一樣,使人聯想到具體的形象。如:
(1)峽頂上一道藍天,浮著幾小片金色浮云。(劉白羽《長江三日》)
(2)迷蒙云霧之中,忽然出現一團紅霧。(劉白羽《長江三日》)
例(1)中的“道”字,表現了天之狹長,而且顯示了三峽之窄,以及兩岸山勢之陡峭高峻,形象地描繪了三峽險峻綺麗的風貌。“片”字所指示的形體與例(2)中“團”比起來,顯得輕而薄,準確地寫出了浮云的特點。而“團”字所表現的是另一種形體,寫出了霧的厚重臃腫。
有些量詞之所以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是由于這些量詞是由名詞、動詞、形容詞來充當的,它仍然保留了原來詞性的屬性特征。當這類量詞來限制某個事物時,常讓人覺得被修飾的事物也具有了這個量詞原來詞性所指稱的特點。如:
(3)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遙遠的年代,以一葉扁舟,搏浪急進,那該是多么雄偉的搏斗,那會激發詩人多少瑰麗的想象?。。▌子稹堕L江三日》)
(4)在洞的深處,有自然形成的裂隙,仰首窺視,可以看見一線蒼天,所以名日“一線天”。(于敏《西湖即景》)
(5)崖下一帶城垣,迤邐而下,終于右隅。(郭沫若《題畫自記》)
(6)紅磚砌成的高聳的煙囪口上,冒出了一筆灰白色的飄忽的輕煙……(郭沐若《水墨畫》)
“一葉扁舟”勾勒了一幅輕舟如浮葉搏浪飄流的明快畫面;“一線蒼天”生動地描摹了大自然造就的險崖狹壁之間,青天如線的峻麗景象,“一帶城垣”把迤邐綿延的城垣比做一條長帶,客觀、質樸而又雄偉、壯觀;“一筆輕煙”則通過喻體“筆”的形象,十分貼切地比喻了輕煙飄忽直上的景況。如果把這幾處量詞變換一下,改為“一艘扁舟”“一條城垣”“一股輕煙”“一條蒼天”,雖然也都準確,但比起上述例句中量詞所形成的修辭效果,顯然要遜色得多。常見的還有“一口井”“一眼泉窟”“一峰駱駝”等等。
三、恰當地運用量詞,能激發讀者的聯想、想象
(7)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魯迅《故鄉》)
(8)一彎新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在水面上投下了淡淡的銀光,增加了水上的涼意。(巴金《家》)
“一輪圓月”中的“輪”本是名詞,是車輪的意思,而車輪又是圓形的,用“輪”來修飾明月,明月就有了輪的特點——“圓”,所以,單用“輪”這一量詞,就能讓人想象出月的形狀。而例(8)中“一彎新月”中的“彎”原來是形容詞,有“彎曲”之意,用作量詞以狀月,使新月顯示出彎曲的特點,讓人想到新月之形——如弓、如鉤、如眉。
有時人們故意打破量詞的使用習慣,把限制甲類事物的量詞來限制乙事物,使得乙類事物似乎具有了甲類事物的特征,令人耳目一新,引發讀者的聯想與想象,具有無窮的韻味,使語言產生一種新穎獨特的修辭效果。例如:
(9)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10)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朵”通常是限制花的量詞,用來寫流星,讓人覺得“流星”也像鮮花一般美麗迷人。寧靜和諧的意境,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翱|縷”常用以限制“絲線”一類的東西,用來限制“清香”使得氣味有了具體的形狀,如絲線一般,綿長、纖細而又輕柔,既準確地寫出了荷香淡淡“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這一特點,又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
(王經軍,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