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的銜接手段,在不同的學術作品中,有不同的方式。廖秋忠(1992)從功能和位置這兩個標準來劃定大致的范圍,主要分為這樣幾類:時間關系連接成分、邏輯關系連接成分、轉接連接成分。黃國文(1987)從語法手段和詞匯銜接、邏輯連接語來分析篇章的聯結手段。語法手段細分為:時間關聯成分、地點關聯成分、照應、替代、省略、時和體形式、排比結構。這里僅列了幾個較有代表性的分析,雖不完全等同,但還是可以看到他們的共同點。我們都知道字有音、形、義三要素,而上述的分析大都是從形、義這兩個角度來分析,本文嘗試從語音的角度來進行切分。
一、語音
語音是一個既古老又新興的學科。說其古老是因為在古代許多學者就注意到了語音的研究。現代有的學者將語音與語法聯系在一起,就有音律語法,如馮勝利的《漢語韻律語法研究》。有的談諧音的結構成分和結構類型,如李勝梅《修辭結構成分與語篇結構類型》。語音分為聲、韻、調三個部分。在談到押韻的時候,就應該弄清“韻母”這個概念。韻母是指一個音節中除聲母以外其他音素的總和,包括韻頭、主要元音和韻尾,而韻則只指主要元音和韻尾。韻頭不同的音或主要元音是鄰近音,可以互相押韻。本文主要是從韻的角度談論與篇章銜接的關系,順便提及聲、調與篇章銜接的關系。
二、語音各范疇與語篇銜接的關系
語言是多層次的,如語義層、詞匯層、句法層、音系層等。在語篇研究的現狀中,我們已經看到保證語篇產生的各種銜接手段在語義、詞匯和句法層中的作用,本文將討論音系層有關語音各范疇和語篇銜接的關系。
1.聲調群
人們在說話,特別是長長的一段話時,總得換氣。換氣使言語流不時出現“停頓”。這樣,我們可以把停頓作為劃分單位的分界線。兩個停頓之間的一段語流,便是語調單位,也叫做聲調單位或(聲)調群。根據英國學者的看法,音韻單位自大而小,可區分為“聲調群”“音步”“音節”“語音”等。他們在研究中發現有五種簡式語調和兩種復式語調即“調1(T1)”“調2(T2)”“調3(T3)”“調4(T4)”“調5(T5)”及“調13(T13)”和“調53(T53)”。這些語調與語篇的銜接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語調的選擇不是任意的,而是受語篇制約,同時語調的選擇也可以體現某些語篇的特征。
新聞廣播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新聞,不要求廣播員向觀眾提出問題,因而沒有T2。新聞廣播只要求廣播員客觀地、如實地報道新聞,不容許夾雜個人判斷或情緒的流露,因而也沒有T5和T53。
2.音韻
我國詩歌非常注意音韻,這些音韻對語篇銜接有著重要的意義。朱光潛先生(1987)談到“音律的技巧就在選擇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調度。比如形容馬跑時宜多用鏗鏘急促的字音,形容水流……”他在1976還說到“韻的最大功用在于把渙散的聲音聯絡貫穿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曲調。它好比貫珠的串子,在中國詩里這串子尤不可少。”
《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中斜體字押侯部韻,“-”的字押脂部韻,采用的是交押形式,詩中前六句是同韻,主要描寫男子等待女子的心情與神態。后六句寫男子獲得女子贈物后的心理反應。由侯部韻換成了脂部韻,不僅體現了詩文的層次性,而且用韻更符合詩篇的內容。詩中“彤管”,處在交韻之間,起到很好的連接作用。后半詩中,用“荑”“美”回應前半詩的韻,對語篇的銜接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杜甫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詩中帶斜體字押灰部韻,漢語平聲緩慢舒坦,仄聲短促急速,詩中以“仄仄平平”起音,中間又不斷變換,形成了詩的節律[(2+2)+3)]。(2+2)又平仄相對,不僅朗讀上錯落有致,而且篇章上前后連貫。“風急天高”與“渚清沙白”平仄兩兩相對,共同描寫同一個意向。上句“渚清沙白”與下句“無邊落木”平仄相同,上下音韻和諧。詩中平仄的分布及詩的節奏,能使詩歌的體裁在語音上得到銜接,最后體現詩篇的完整性。
三、余論
語音學借助科學儀器的使用,取得了很大進步。語音逐步與其它各資料滲透,增加了研究的角度,使研究進一步深入,但由于科學儀器設備的限制,語音的報道相對要少一些。本文僅就語音與語篇的銜接作了膚淺的分析,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廖秋忠.廖秋忠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3]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張麗艷,南昌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