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中鐵快運開展第三方物流目標,提出中鐵快運與合作企業應實現信息共享,中鐵快運應供給的共享信息,最后根據中鐵快運經營模式,提出“集成化供給信息共享模式”。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共享信息;模式
中圖分類號:F5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9-0047-03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objects which CRE developed, firstly puts forward that CRE should imple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its partner cooperation. Secondly, CRE should provide shared supply information. Finally, along with CRE business model, advanced“integrated supply information sharing model”.
Key words: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sharing information; model
1問題提出
第三方物流,也稱“代理物流”,是指由物流供需雙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運作方式。通過對西方國家物流業的實證分析可得出,獨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至少占社會的50%時,物流產業才能形成。1993年,鐵路就開展了鐵包快運。2006年成立中鐵快運公司,由傳統運輸向第三方物流轉化,開展行李、小件等貨物鐵路快捷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務;辦理鐵路小件貨物特快專遞、鐵路票據特快專遞。中鐵快運進行許多有益的探索。中鐵快運供給合作企業共享信息不足,極大地阻礙了中鐵快運公司第三方物流業務展開。處于供應鏈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要保證供應鏈高效地運作,必須供給合作企業共享信息。中鐵快運要發展第三方物流,就必選擇恰當的供給共享信息模式。
2基于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的信息共享
2.1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供應鏈是從原材料采購開始,經過生產、儲存、分配、運輸、銷售、配送等環節,并最終送達用戶,涉及了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批發商、零售商以及在各節點單位之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是具有一定流量,環環相扣的“鏈”。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研究,信息共享可以加強第三方物流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改善供應鏈業績。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供應鏈失調的例子屢見不鮮。供應鏈節點企業信息共享,可以降低庫存水平,提高各企業運行效率,給其成員帶來合理收益。
2.2信息共享模式
信息共享模式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共享信息內容、共享信息范圍以及信息共享的結構模式。信息共享的內容主要取決于供應鏈中節點企業相互的業務,信息共享的范圍主要取決于與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合作程度,不同程度的合作,其共享信息的范圍就不同。信息共享的結構模式,主要指共享信息在供應鏈各企業間的傳遞方式,梁靜等[1]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共享模式歸納為三種模式:點對點共享、信息集中管理及綜合信息共享模式。
信息共享內容,范圍與結構模式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信息共享的范圍會涉及到供應供應鏈中處于不同地位的成員,如全面合作成員之間信息共享與部分合作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會存在差異,需要不同的信息傳遞結構。供應鏈中有些信息是所有合作者共享,有些由于機密要求,只能在部分合作者共享,所以內容不同自然共享的范圍也會不完全相同。
3中鐵快運供給共享信息
3.1供給合作企業管理庫存的共享信息
供應鏈上的制造商、供應商、零售商的庫存大小,都與貨物到達的時間有關,貨物到達時間長,則貨物庫存必須多;貨物到達時間短,則貨物庫存量可以保持較低水平。中鐵快運公司具有2 448輛編掛在鐵路旅客列車行李車和行郵專列,在主要城市間開行了5對時速(160~120)km/h特快,快速行郵專列14對。對貨物運行時間有一定的可控度。在鐵路現行運輸組織體制下,具體的每一批貨物或每一件行李,什么時候裝車,還缺乏可實施的組織計劃。每件貨物、行李和包裹的輸送過程既不透明,也有一定的隨機性,反映為貨物輸送時間不可推算(即貨物到達時間“不可知”)。到達時間不可知時,導致供應鏈企業有巨大的庫存,給供應鏈整體運作帶來巨大的風險。因此,中鐵快運必須盡可能提供“可知到達時間”。
中鐵快運可從兩方面供給滿足此類需求的信息:(1)根據列車運行圖及鐵路行車組織特點,對一定時期,貨物到達期限進行合理預測,在合同中進行承諾,確保供應鏈上下企業在進行庫存管理時,降低庫存,創造價值。(2)根據規定確定貨物和行包的編掛原則,并及時公布編掛時間。
3.2供給控制委托 代理風險的信息
委托代理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普遍存在。一般而言,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委托人比代理人處于一個更不利的地位,交易一方掌握另一方所不知信息時,交易便處于在不對稱的信息之中。企業將貨物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運輸,在此主要有“敗德行為”的風險,即達成契約后,委托人無法觀測到代理人的某些行為,或者可觀察變量變化僅部分反映代理人的行為,代理人可能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行為,損害委托人的利益。在中鐵快運進行第三方物流過程時,貨物進入中鐵快運系統后,是否按規定和按合約及時裝車運送是中鐵快運的私有信息。
中鐵快運可以從三個方面供給滿足此類需求的信息:(1)為客戶提供詳細的查詢服務信息,實現客戶實時追蹤查詢,了解貨物狀態。必須滿足客戶公司對物流業務過程的監控,全程跟蹤運輸的進展情況,實現業務透明化。實時追蹤查詢信息可以滿足客戶的信息要求。該信息還可加強對各個業務過程中的費用控制,加強財務管理,不斷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增加客戶的潛在價值。王保山[2]等已設計行包公司信息全程追終系統,在該系統的測試期間運行正常,現已投入了正常運行。因此,這種信息,中鐵快運基本上已能提供,目前只不過用于內部管理使用。(2)提供鐵路通道、貨場貨位等狀態信息,建立互信關系。通過業務互動,與客戶培養出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伙伴關系,化解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各種愿景沖突,降低信息不對稱的沖突以及物流項目要素的沖突。業務上互動互知,有利于對物流項目的情況更清楚地認識,增進相互理解,減少沖突發生。在解決沖突時,客戶企業與中鐵快運共同制定解決方案,更加實際、合理、有效地解決沖突。保證合作企業及時了解運輸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安排生產和銷售。(3)建立完善的客戶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并及時公布。客戶滿意度是用來衡量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感受程度的指標,它可以幫助中鐵快運了解客戶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評價,便于企業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中鐵快運的客戶滿意度評價體系,不應僅局限于客戶對物流服務的準點交貨率、完好交貨率、存儲質量、裝卸質量、回單回收率、單證及時準確率、信息系統錄入及時準確率等方面的滿意程度,還要分析顧客預期目標、顧客感知質量、顧客感知價值等多個方面,建立完善的滿意度測量指標體系。通過定期的客戶滿意度評價,測定客戶的滿意程度,不斷地設立改進目標,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改善物流服務質量。
3.3供給增值的信息
一般來說,傳統鐵路貨物運輸的收益基本來自貨物的位移。隨著工商企業物流理念的成熟,它們除要提供運輸、倉儲等一般性服務外,還要物流企業提供物流網絡設計、庫存管理、訂單管理、流通加工、訂單處理、信息服務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務。例如,可以利用中鐵快運的全國性網絡和機構可以代替一些企業進行遠程代購結算。
隨著物流市場的競爭加劇,單獨的運輸服務已經無法形成企業合作牢固的基礎。中鐵快運一方面要擴大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不斷推出增值服務,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隨著增值服務的推出,必須及時供給相應的共享信息。
4中鐵快運供給共享信息的模式
4.1企業物流經營模式
國內工商企業對物流的理解和認識的程度不同,因此采取企業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種:企業自營物流、業務外包、協作物流。自營物流是貨主企業利用已有的物流資源,通過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和物流技術,不斷優化物流運作過程,為生產經營過程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的基本方式。業務外包是貨主企業為集中精力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將經營活動所需的物流服務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完成的基本方式。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國內起步較晚,因此,目前中國企業選擇業務外包還不是很多,但是憑借自身優勢它將成為企業選擇的主要趨勢。協作物流是貨主企業自身已有的物流資源難以滿足生產經營活動需要時,與供應商、社會物流企業以及消費者聯合起來為有效解決物流需要開展的物流協作的基本方式,并通過資源互補、合理運作,實現企業物流經營過程的順利進行。由于此模式可以減少企業固定物流資本投入,許多中小企業選用這種模式。
4.2中鐵快運基于第三方物流經營模式
根據國內企業經營物流模式的實際情況,中鐵快運一般采取三種經營模式。
4.2.1全程物流
主要是針對采取業務外包的企業。以一地生產,全國銷售的知名品牌的家電、服務、日常消費品生產企業為服務對象,提供一票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務。中鐵快運可以利用鐵路的優勢開展,還要可開展項目物流,是指為具體的項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務。主要集中在我國一些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綜合性的展會、運動會等大宗商品的運輸物流服務。
4.2.2物流服務延伸模式
主要針對采取協作物流企業和個人。是指在現有鐵路行包快運的基礎上,向客戶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物流服務。例如:根據客戶的要求從事事物的臨時保管和配送。
4.2.3運輸代理
針對部分采取協作物流的企業只是負責將行包貨物等從一地運往另一地。
4.3中鐵快運供給共享信息模式
中鐵快運供給共享信息,先據公司物流業務流程收集信息,再根據客戶與中鐵快運合作情況,供給不同的共享信息。不同的物流經營模式下,作為第三方物流的中鐵快運供給信息范圍和內容也不一樣,模式也應有所不同。根據不同情況,可以采取三種模式。
4.3.1中鐵快運供給共享信息模式
(1)分散供給共享信息模式。如圖1,中鐵快運建立三個信息處理中心和三個共享信息平臺,信息處理中心和共享信息平臺一一對應。信息處理中心從公司物流業務流程中,收集相關信息,并根據指令處理信息,然后送往共享信息平臺,供客戶進行訪問。

(2)集中處理區別供給共享信息模式。如圖2。該模式只有一個信息處理中心,從公司物流業務流程中收集信息,支持“推式”供給機制,按用戶的信息需求把信息“推給”不同信息平臺上,把不必供給的共享信息進行隱藏。從而,實現為不同物流模式的企業提供相應的共享信息。
(3)集成化供給共享信息模式。信息處理中心只有一個,從公司物流業務過程中收集信息,處理后,提供給信息共享平臺中三個不同的信息點。合作企業根據合作程度不同,進行有條件訪問。
4.3.2模式比較
第一種模式最大缺點是信息處理中心和信息平臺過多,相同信息經過三次處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第二種模式,雖然信息處理集中,但信息共享有三個信息平臺,集成化程度不夠。第三種模式實現集成化程度比較高,既有利于信息處理,又有利于信息共享。因此,建議采用“集成化供給信息共享模式”。
5小結
本文首先根據中鐵快運發展第三方物流目標,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的信息共享,中鐵快運必須供給的共享信息,然后,根據中鐵快運經營模式,得出中鐵快運對不同合作者提供共享信息,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中鐵快運供給共享信息模式有三種模式,最后,建議采用集成化信息供給模式。
參考文獻:
[1] 梁靜,等. 供應鏈信息共享及共享模式[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4(4):83-87.
[2] 王保山. 行包公司信息全程追蹤系統[J]. 鐵道運輸與經濟,2006(5):63-66.
[3] 馬士華,林勇,陳志祥.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 馬士華,劉念. 基于時間競爭的供應鏈信息共享模式[J]. 物流技術,2005(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