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求問題是中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關鍵,正確分析物流需求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首要前提。本文引用邁克爾·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從第三方物流企業間的競爭、買方情況、潛在入侵者、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供應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替代品五個方面對微觀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需求進行了深入分析,以尋求合理把握物流企業市場需求的方法。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物流需求;五力競爭模型
中圖分類號:F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9-0068-03
Abstract: Demand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China. Rightly analyzing the logistics dem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mi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is paper uses Porter's five-power model to analyzing the demand of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 deeply from five aspects of the competitors, the consumers, the potential invaders, the suppliers and the substitutes, to grasping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market demand rationally.
Key words: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demand of logistics; five-power model
一位學者指出:“我國的物流著眼點不應在物流供給,而在于培養和挖掘物流需求。”在經濟市場化的環境中,只有需求才真正是市場的源動力。近年來我國雖然出現了“物流熱”,但很大程度是熱了供給,物流需求并沒有真正的熱起來,特別是第三方物流在我國物流市場中所占的份額還很低,遠遠低于歐美國家的水平。所以如何將第三方物流的巨大潛在市場變為現實市場、潛在需求變為現實需求,成為我國目前第三方物流發展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從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分析下手。
市場需求分析在企業制定總體戰略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滿足市場需求是企業存在的首要價值,而市場需求分析則是滿足市場需求的首要前提。市場需求分析可以分為整個行業的市場需求分析和企業個體面臨的市場需求分析兩個層次,一般的講,行業整體的市場需求與國家的經濟政治政策等宏觀關系密切;而企業個體的市場需求分析則與企業所處經濟區域的經濟發展、企業的市場定位,以及企業的內部環境等微觀環境相關。本文著重分析作為個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市場需求。
1物流需求和第三方物流需求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是80年代中期由歐美提出的。在1988年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的一項顧客服務調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一詞。目前對于第三方物流解釋很多,尚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通常認為TPL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第三方物流是相對于企業自營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會化的專業物流企業按照貨主要求所從事的物流活動都屬于第三方物流;從狹義上看,第三方物流是指能夠提供現代化、系統化、定制化和連續性、增值性物流服務的物流服務企業。
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經濟活動對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廢舊物品、廢舊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產生的對物流在空間、時間方面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涉及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動的諸多方面。
物流需求是一種引致需求,社會經濟活動是產生物流需求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物流需求都是第三方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是指總體物流需求中能夠轉化為社會化需求的部分。它包括當前需求和潛在需求,物流企業將來能夠挖掘出來,轉化為社會化物流需求的部分,便是第三方物流的潛在需求。潛在需求越大,前景就越看好。第三方物流需求不僅包括對傳統的物流基本功能如倉儲、運輸等的需求,更包括對各種增值服務的需求。研究第三方物流需求有助于保持第三方物流需求與供給的平衡,提高社會物流活動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探索第三方物流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第三方物流企業市場需求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業市場需求分析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競爭對手以及供應商和客戶等的具體情況對擬進入市場的需求或對企業已有市場進行分析。這里引用邁克爾·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對第三方物流企業微觀市場進行分析。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如圖1所示。

按照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決定一個企業的市場需求和盈利能力一共有五種因素: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新的競爭對手的入侵、替代品的威脅、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和買方的議價能力,這五種基本力量也決定了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狀況。
第三方物流的買方就是物流需求者——一般是各類農工商企業;供應商一般為運輸、倉儲等基本物流業務的提供者或物流設備、技術的提供者;第三方物流的潛在入侵者可能是原來沒有進入第三方物流市場的運輸企業、倉儲企業或者國外(或區域外)的其它第三方物流企業,甚至可能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的供應商,這是第三方物流的一個特點;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替代品不像大米和面粉互為替代品那樣替代程度比較大,其替代品主要是來自于農工商企業的自營物流,但是隨著第三方物流觀念的深入人心,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相信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替代品威脅將逐漸減少,這是第三方物流與其他行業的差異之處。將五力競爭模型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分析如下:
2.1第三方物流企業間的競爭
首先,影響第三方物流企業市場需求的一個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該市場內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數量、企業的競爭策略以及企業的服務能力。
由于我國物流業發展起步較晚,人們對第三方物流定義認識不夠全面,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概念及范圍產生了一些誤解,大多數人只是從字面意義上從廣義的第三方物流定義上去理解第三方物流,認為第三方物流就是簡單的介于發貨人(甲方)和收貨人(乙方)之間的物流服務提供者。將第三方物流產生以前就已經存在的業務內容單一的傳統運輸企業、倉儲企業等納入了第三方物流的行列,造成很多原來的運輸或倉儲企業直接改個名字就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情況,使得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雖然企業數量繁多,但市場還相當分散、市場集中度極低,且服務內容單一,運輸、倉儲等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因其內容較為單一“技術含量較低”通用性較強而占了主要份額,深層次的一體化物流服務非常少。這樣就造成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目前的競爭是一種無序和混亂的競爭,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得不到真正的滿足,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受到市場的惡性影響,市場需求不足的局面。
隨著物流實踐的發展,這種由于理論定義造成的實踐誤區慢慢得到糾正,對物流信息服務、系統規劃等的物流需求的逐步增長,大浪淘沙般的物流實踐將使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最終走向正軌,市場競爭走向有序和合理。屆時,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細分市場針對不同的行業分析歸納行業需求特色和行業解決方案,發展個性化、定制化的物流外包服務,并且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分析現有市場競爭時,就可以針對所處細分市場的競爭對手的服務和競爭戰略提出自己的合理的競爭戰略了。
2.2買方情況
不同的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國有大型企業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計劃經濟時期“大而全”的經營思路,大多自建物流體系,對第三方物流市場的需求較少;新興中小型民營企業生產的產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點,對物流服務的及時性、準確性要求較高,因此對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迫切。外商參股及獨資企業等大型外企公司為了最大限度的獲得競爭優勢,他們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門,而是選擇大的專業的物流提供商來為自己提供服務。可見中小型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是目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需求主體,雖然它們的物流總量不是很大,但對物流服務的質量要求卻很高。
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供需之間的情況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抱怨工商企業缺乏現代物流意識,過于注重自營物流;而物流需求方——各類工商企業則認為物流企業不能滿足他們的物流需求,物流企業只能提供簡單的物流服務,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不足。實際上,這與前面講過的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目前是一種無序和混亂的競爭是直接相關的:由于過多的偽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存在,必然造成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的局面,偽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能力的缺陷使得服務需求者更加輕易不愿物流外包,就更加劇了這種“供過于求”的局面;同時,由于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缺乏,使得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者的物流需求得不到滿足,又造成了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的狀況。于是,就形成了物流企業和物流需求方相互抱怨的局面。
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目前這種供求情況,對于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一個好消息,如果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必然將在與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方的談判中獲得優勢地位。
另外,根據《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2005年)》對2004年度物流市場發展的調查,工商企業物流外包的目的有:63.2%的企業希望通過物流外包來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的物流績效;47.4%的企業希望通過物流外包來提高其物流服務的質量以滿足客戶對服務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55.8%的企業希望通過物流外包來簡化運營程序,專注于企業的核心業務;36.3%的企業希望通過物流外包來提高市場反應的速度。根據數據,多數工商企業把降低物流成本與簡化運營程序作為了外包物流業務的主要目的。
2.3潛在入侵者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供應商
之所以將兩者合在一起討論,是因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潛在入侵者和其供應商很多情況下是同一個企業,尤其是在中國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場還很不成熟、市場集中度較低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供應商一般為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企業或物流設備、技術的提供者,甚至存在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就是從傳統物流企業發展而來,而物流設備、技術的提供者自身也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加強自身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提高,強化自身在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過程中的優勢,并憑借這個優勢獲取對供應商的管理地位,防止供應商成為競爭對手,甚至搶走企業的客戶。如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加強自身在物流信息服務和系統規劃、物流組織方面的能力,具備傳統運輸倉儲等物流企業所不具備的服務能力,杜絕運輸倉儲企業加入競爭的可能性;而對于供應商也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情況,則應該加強自身的核心業務,如針對自身所服務的行業特點加強自身服務能力,提高競爭者的進入壁壘等來確立自身優勢,強化供應商管理。
對于中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另一類潛在競爭者就是來自于國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我國加入WTO后,物流領域和其他領域一樣,加大了對外開放的程度,國外物流企業都看好中國物流市場的潛在發展空間,紛紛搶攤中國。國內的第三方物流應充分利用本土優勢,提高自身服務能力,確保在國外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沖擊下不被淘汰并逐漸發展壯大。
2.4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替代品
第三方物流的替代品主要是農工商企業的自營物流,目前自營物流在我國的物流市場還占有很大份額。根據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和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編的《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2005年)》的2004年度的調查結果,2004年工商企業物流業務外包的比例為35%,其中有22.9%的工商企業將物流業務的70%實行了外包,13.3%企業的外包物流份額占企業物流業務的51%~70%,27.6%企業的外包物流份額占企業物流業務的31%~50%,但是,全部將物流業務外包的企業所占比例很小。在尚未實行物流業務外包的企業中,有62.3%的企業表示愿意部分外包物流業務,16.4%的表示原因全部外包,還有21.3%的企業仍然對物流外包存在一定的擔心,不愿外包。
這些數據說明自營物流這個替代品目前對第三方物流的替代作用還是極為巨大的,第三方物流要獲得發展,作為個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提高自身服務能力,將潛在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挖掘出來,在自營物流這個替代品的競爭中獲取優勢。另外,2004年在另外65%尚未外包物流業務的企業中,有62.3%的企業表示愿意部分外包物流業務,16.4%的表示愿意全部外包,這是因為隨著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第三方物流對工商企業的運作成本降低,效率和顧客滿意度提高等優勢的顯現。隨著現代物流的快速發展,自營物流這個替代品對于第三方物流的替代將逐漸弱化。
3結論
從以上對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所處市場需求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較低,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缺乏深層次的一體化物流服務。這說明雖然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有著非常好的市場前景,但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進行脫胎換骨式的變革,在準確把握物流需求的基礎上有重點地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以迎合和引導物流服務需求方的觀念,刺激第三方物流需求。這樣才能改變第三方物流市場這種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給不足同時并存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 競爭優勢[M]. 陳小悅,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 董千里. 物流市場營銷學[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局,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2005年)[R].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4] 曾嬌艷,劉媛. 中美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的比較分析[J]. 物流科技,2004(2):21-23.
[5] 李陽. 第三方物流運營方案設計[D]. 西安:長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 蔣笑梅. 天津“十一五”物流需求分析[J]. 物流技術,2005(10):109-111.
[7] 李彥萍,管政. 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分類研究(上)[J]. 電子商務,2003(8):76-79.
[8] 李彥萍,管政. 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分類研究(下)[J]. 電子商務,2003(9):76-77.
[9] 王樹紅,王蕾. 淺議第三方物流需求[J]. 物流科技,2005(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