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合理地確定超市生鮮食品的保存量,是超市連鎖經營企業所普遍關注的問題。論文在對超市生鮮食品的存貯和配送特征進行剖析的基礎上,構造了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優化決策的基本模型,并通過數字仿真給出了模型中各參數的關系。最后,結合超市生鮮食品配送存在延遲的實際情況,給出了相應的模型。
關鍵詞:生鮮食品;存貯量;期望成本;模型
中圖分類號:F715.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9-0125-04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enterprises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level of the fresh food. As such,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s the factors of the inventor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fresh food, then one basic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the simulation is given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Finally, some model are giv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resh food distribution delay from the practice.
Key words: fresh food; inventory volume; expect cost; model
隨著連鎖超市的迅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現在超市已進入了微利時代,許多超市的純利潤率不到1%,但超市的生鮮食品損耗占銷售額的比重達10%~15%,有的甚至更高,因此如果超市生鮮食品經營得不好,有可能僅它的損耗就把所有的利潤賠進去。我們知道商品損耗與連鎖超市各門店的保存量成正比,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整合內外部資源,使超市生鮮食品的存貯量與實際需求相吻合,以提高超市的利潤率和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新鮮的生鮮食品,是超市經營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圍繞這個問題,國內外學者已經開展了深入研究。文獻[1]針對連鎖超市的配送網絡,建立一個兩級的庫存系統模型;文獻[4]指出基于連續庫存檢測的再訂貨點法具有較好的理論研究價值,對實踐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本文擬從生鮮食品具有需求量大、易腐爛、庫存周轉較快的特點,以及生鮮食品的存貯和配送特征出發,尋求合理確定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的途徑。
1超市生鮮食品的存貯和配送特征
從存貯和配送的角度研究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的優化存貯問題非常少,為此,在構造相關模型之前,有必要對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決策模型的存貯和配送特征作系統深入的分析。
1.1超市生鮮食品的需求。對于某一連鎖經營超市的門店來說,生鮮食品的需求主要來自門店周圍居民的需求量,這個需求量是隨機的,不確定的,盡管我們可以根據長時間的銷售經驗來總結這一規律,但很難通過規律來精確確定超市生鮮食品的需求量,一方面如果增大保存量,門店就有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賣不出去所有的生鮮食品,一些易腐易壞的食品就會損壞變質,從而會導致超市的成本加大;另一方面,如果按總結的規律進貨,超市很可能因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而使生鮮食品脫銷,這樣不僅會使超市的利潤降低,而且會傷害消費者的感情,使消費者對超市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超市長遠的發展。它們構成計劃生鮮食品保存量的復雜性。
1.2超市生鮮食品存貯。生鮮食品保存的關鍵是低溫,對于高營養價值的并且易腐敗的魚、肉、蛋、蔬菜、乳制品等原料和產品更需要低溫保鮮。如果是在0°C左右保存的產品成為冷藏食品,-18°C左右保存的產品則稱為冷凍食品。由于生鮮食品的品種繁多,各種食品的特性也不盡相同,因此對存貯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像玉米、毛豆、肛豆、等豆類需要進行冷鹽水處理;菠菜、油菜、蓬蒿、鴨兒芹、蕪青、芹菜、生菜等需要進行蘇生處理;甜瓜、芒果、木瓜、草莓、桃、菠蘿、香蕉等需要進行放熱處理等等。它們構成生鮮食品倉儲費用的不同。
1.3超市生鮮食品配送。對于某一連鎖經營超市的門店來說,生鮮食品的供應主要來自總部配送中心的配送和供應商的直送,但生鮮食品的配送又有別于其它商品,它要求徹底做好各運送階段冷凍庫、冷藏車的低溫管理;保管及運送中要防止二次污染;倉庫之管理要遵循先進先出之原則,在庫量要維持適當;要以適當溫度來運送不同的生鮮食品。它們是確定生鮮食品配送費用的重要因素。
1.4超市生鮮食品的補貨策略。補貨策略一直都是供應鏈管理中的熱門問題,在生鮮食品的配送中顯得尤為突出,多級的庫存控制(Mulpitle-Echebn-Control)和多渠道的庫存控制(Mulpitle-Channel-Control)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其中多級的庫存控制是指各個庫存點獨立地采取各自的庫存策略和通過所有庫存點的控制,使參數同時決策達到供應鏈的全局性優化與控制;多渠道的庫存控制是指通過分布式和集中式的管理辦法將庫存成本降到最低,而連鎖超市的補貨策略實際上是屬于前者的范疇。根據超市生鮮食品配送的特點,我們將著重圍繞s,S策略(s為庫存警戒水平,期初庫存為H,當H>s時,則本階段不再訂貨;若H≤s時,則本階段要訂貨,將庫存補充至S)及相應的變形展開研究。
2無限決策期限的單門店決策模型
2.1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決策模型的基本結構。考慮到上述超市生鮮食品存貯和配送的特點,我們利用生鮮食品保存的六個關鍵要素,也就是:時間要素T、缺貨要素Q、系統要素X、需求要素D、供應要素S、供貨時間要素L,對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決策模型的基本結構作出如下界定:
F=T, Q, X, D, S, L
如果對上式中的六大要素作不同假定:T——決策計劃期限的長短,我們著重考慮有限還是無限;Q——是否允許出現超市生鮮食品的短時空缺;X——存貯模型僅考慮一個門店的情況,還是多個門店的情況;D/S——超市生鮮食品的需求/供應,是穩定的,還是隨機的;L——超市生鮮食品的配送需耗費時間。
基于對上述六大要素的不同假定,可以得到眾多不同的決策模型。這里僅考慮D/S為隨機性,T為無限的單門店模型,決策對象為:對s,S的控制。首先我們考慮當期要求配送的生鮮食品在當期運到(時間很短),不存在配送時間延遲問題,在此基礎上,再對超市生鮮食品配送存在延遲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
2.2基本模型。本文首先假定,決策期為無限;所考慮的門店為生鮮食品短缺門店;不允許出現生鮮食品的短時空缺,超市生鮮食品的需求服從Gx的分布(Gx可以是離散的,也可以是連續的),零售門店面對的是潛在客戶不確定的需求。在對于不確定性需求的假定上,國內外的研究大都認為需求是隨機的,因此我們將模擬需求采用負指數分布,并假設生鮮食品的補充時間為零,采用的策略為s,S型。
在上述假定下,我們認為:在決策時為無限時的情況下,可以將其中的某一周期作為考慮對象,設期初時該門店的生鮮食品存量為I,配送量為Q,總量為R,R=I+Q,所配送的生鮮食品在本周期內可以到達,該門店生鮮食品的實際需求為X,于是:
其中:h為生鮮食品的單周期儲存成本,這里假定本周期被銷售的生鮮食品不存在存貯成本,k為生鮮食品的單位配送成本,它們與上述超市生鮮食品的存貯和配送特征有關。δ為是否配送生鮮食品的參數,當配送生鮮食品時,δ=1,否則為0。
當I=R時,等式顯然成立,因此,(6)式肯定有解;
當I<R時,不等式仍有可能成立;
此時,它們解集中的最小解I為配送點s。
2.3基本模型的數字仿真。為給出上式中各參數之間的關系,我們進行了下列數字仿真:令I=100,Gx為參數為0.001的負指數分布,應用MATLAB7.0軟件包對s,S策略與生鮮食品的存貯成本、配送成本和價格成本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了模擬分析結果見下圖:
從上述幾個圖中,可以發現:(1)當生鮮食品的單周期儲存成本h增大時,存貯量S減小;(2)生鮮食品的配送成本k增加,存貯量S減小;(3)生鮮食品的價格b增加,存貯量S也增加,增加的幅度不是特別大;(4)需求分布參數λ越小,S就越大。
與此同時,我們對調運點s也進行了數字仿真,從中發現:(1)s值與參數間的相關關系變化規律與S同方向;(2)s的具體取值與參數h, k, b等相關,對于不同的具體問題,s有不同的取值;(3)當生鮮食品的單周期儲存成本h小于生鮮食品的配送成本k時,s只有唯一的取值:s=S。
當h大于k時,s的取值小于S。
3存在配送延遲的模型改進
在上述的基本模型中,我們均假定當期要求配送的生鮮食品在當期運到(時間很短),不存在配送時間延遲問題。事實上,在一些實際問題中許多生鮮食品的配送還存在一個時間延遲問題,探討這類問題只需對上述模型作一些改進。
由于生鮮食品配送時間延遲造成的影響有兩個:一是對于某期期初的生鮮食品存貯量,即:該存貯量不僅僅等于上次期末量,還需要加上上幾期決定配送的、因時間延遲而于本期到達的配送量;另一個則是本期的配送決策不僅是考慮本期,還考慮時間延誤期間的生鮮食品需求。
基于對上述兩個影響效應的考慮,我們對模型作如下約定:(1)考慮的生鮮食品的需求不僅包括當期,還包括生鮮食品的調運延遲時間內的生鮮食品需求;(2)當期的生鮮食品存貯量為期初的生鮮食品存貯量加上在途的生鮮食品量。
具體來說,對于基本模型,需要作下列修正:
綜上所述,可以分別在不同情況下,將模型結果應用在超市生鮮食品的配送物流之中,如圖5所示:
4結論
本文從生鮮食品的存貯和配送的角度出發,構建了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的基本模型,并且存在配送時間延遲的情況下對模型進行了改進,對基本模型進行了數字仿真,從而得出了四個結論:即生鮮食品的單周期儲存成本增大時,存貯量減小;生鮮食品的配送成本增加,存貯量減小;生鮮食品的價格增加,存貯量也增加;生鮮食品的需求分布參數λ越小,存貯量就越大,這對超市經營管理者決策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徐學軍,何來剛. 生鮮食品的二級補貨系統優化研究[J]. 物流科技,2005(10):1-4.
[2] 喬穎麗. 超市生鮮食品經營的經濟學分析[J]. 財貿經濟,2006(3):1-5.
[3]Jason Chao-Hsien P an, Ming-Cheng Lo, Y u-Cheng Hsiao. Optimal reorder point inventory models with variable lead time and backorder discount consider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158:488-505.
[4]Alfonso Durlan, Gil Gutilerrez, Rlomulo I. Zequeira, A continuous review inventory model with order expediting[J].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4,87:157-169.
[5]Eungab Kim. Optimal inventory replenishment policy for aqueueing system with finite waiting room capacity[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5,161:256-274.
[6]Qian Zou, Linus U. Opara, Robert Mckibbin. A CFD modeling system for airflow heat transfter in ventilated packaging for fresh foods: Initi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6(77):1037-104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