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利用Vs2003.net和oracle設計基于Web方式的倉儲配送作業系統,包括部分主要模塊的介紹和整個系統的設計理念。
關鍵詞:vs2003;.net;oracle;倉儲配送
中圖分類號:F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9-0093-03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delivery of Web-based storage operating system by Vs2003.net and Oracle. Including the main module and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Key words: vs2003; .net; oracle;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物流企業的應用已日益成熟,信息化與否已經成為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因特網,絕大部分企業開始使用基于Web方式的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EDI)等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
在倉儲管理方面,我們認識到單純的傳統倉儲將向配送和分撥中心發展已成為新的趨勢,JIT配送也將越來越成為WMS服務的主要市場需求。這樣就要求我們的倉儲作業管理軟件需要從簡單的進銷存管理向具備配送功能的市場轉化。JIT生產方式的普遍化也將導致JIT配送需求的增長。WMS的發展要基于需求的這個變化趨勢。與此同時,配送需求的專業化市場細分也在深入,要求WMS更加支持JIT配送的專業化。
本系統就是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物流系統設計理念和成熟物流運作經驗基礎上,使用vs2003.net和oracle數據庫研制開發了一套將人流、產品流、作業流、信息流結合在一起適合國內物流配送的大型物流倉儲管理系統。該系統以倉儲配送運作流程為核心、以訂單為線索、以作業執行為系統優化和監控對象、以物品狀態為中心,從品種、時間、數量和計費重量四個方面嚴格控制,從而實現倉儲服務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1結構和語言工具介紹
1.1三層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介紹
三層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把系統應提供的功能分成三層,即用戶服務(User Services)、應用服務(App Server)和數據服務(DB Server)。客戶端主要處理表示邏輯,業務邏輯在一個中間服務器中處理,數據則存放在后端的數據庫服務器上。

1.2開發工具微軟.Net技術介紹
本系統主要采用C#.net作為主導開發軟件的工具。隨著微軟推出.NET戰略,構建無縫互聯網的方式以及實現途徑方面的競爭進入關鍵時刻。在不同主流開發語言的基本語義要素諸如數據表達方式、函數調用之間建立統一的轉換規則,在一個平臺上實現不同開發語言的無縫集成。微軟.NET框架就是這種思路的產物。目前隨著互聯網上各種標準協議以及.NET框架的日益成熟,開發互聯網應用的首推工具為微軟.NET框架。
1.3Oracle數據庫技術介紹
Oracle數據庫是目前世界上應用較廣的大型關系數據庫產品之一,Oracle 8i是目前Oracle系統中最先進的產品,它給互聯網的應用軟件提供一個更加完善的平臺。是一款最新型的數據庫產品,它在技術上的突破在于其共享磁盤上的群集(clustering)是可以伸縮的。群集技術可以支持多臺計算機運行同一個數據庫應用程序,Oracle公司在采用了群集技術之后實現了性能提高5倍、成本降低一半和可靠性大幅增強的目標。Oracle8i數據庫在結構上沒有任何缺點,它是真正可以容錯的系統。
2系統設計
2.1需求分析
人員管理:人員配備、計效和獎金。
客戶管理:客戶資料、類別管理。
合同管理:結算和發票的管理。
車輛資源管理:車號、車型、核定載重,長寬高等,便于配貨和在途管理。
產品管理:代碼/編碼的唯一性、在庫狀態、體積、重量、計費重量等。
倉庫管理:庫號、排位、層位的管理,包括地點、面積、堆碼高及庫型。
裝卸類別管理:按照裝和卸的不同歸類,便于裝卸費的結算。
線路管理:以干線運輸的節點/結點為主估算里程。
訂單管理:入庫單、出庫單、移倉單、加工單、報廢單等。
2.2控制點分析
時間段:生產時間、工廠發送時間、調度登記時間(車出入時間分開)、入庫卸貨時間、入庫驗收時間、返單時間、客戶訂單時間、出貨訂單時間、配載時間、出庫調度登記時間(車出入時間分開)、出庫裝貨時間、出庫時間、出庫審核時間、送貨到達時間、送貨簽收時間、返單時間及相應的操作時間。
量化類別:產品進銷存數量、產品重量、計費重量、產品體積、車輛容積。
人員記錄:登記人、操作人、責任人、執行人、計效人、審核人、驗收人、簽收人、返單人、結算人、合同開票人等。
作業類型:入庫、出庫、移庫位、加工、倒庫、二次包裝、殘損入庫、殘損出庫、報廢等。
各項指標:裝卸KPI指標、庫齡、出庫率、及時發放率、收發貨差錯率、賬卡物相符率。
2.3優化點分析
庫存方式:(1)提供供貨商管理庫存:除庫存擁有者管理庫存外,系統可由貨物供應商管理用戶處的庫存,或者代表用戶持有庫存。(2)提供供應鏈庫存管理接口:為了適應ERP和JIT,系統提供相應接口。
配載方式:(1)手工配載,按照發運方向人工挑選,自動計算體積和重量。(2)半自動化配載:按照一定的規則,自動配載,然后再調整。
出貨/分揀方式:(1)人工挑選,點出:按照操作員的要求選擇滿足條件的出貨。(2)先進先出:按照生產日期進行先進先出。(3)分揀/理貨:按照客戶時間要求采用播種方式、摘果方式出貨。
線路優化原則:(1)線路相同原則:相同線路上的客戶優先配載。(2)方向相同原則:大方向相同的客戶優先配載。(3)回程原則:有回程運輸的優先配載。
運輸方式優化原則:(1)成本最優原則: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則選擇運輸工具。(2)貨損最少原則:對貨物損壞有嚴格要求的要選擇損失最低的運輸方式。(3)中轉、倒短原則:配送特殊性要考慮到運達地方的受限制。
裝卸搬運優化原則:(1)跟車原則:適合車輛少的狀態。(2)跟單原則:適合整車,批次單一情況。(3)備貨原則:裝卸留守倉庫,按照調度登記單提前備貨。
補貨優化原則:(1)批組補貨:每天由電腦計算所需貨物的總揀取量和查詢動管區存貨量后得出補貨數量,采用一次補足方式。(2)定時補貨:劃定補貨時間段,定時根據需要補貨。(3)隨機補貨:電腦自動報庫存缺貨點或訂貨點,安排專人補貨。
盤點優化原則:(1)自動發出盤點通知:當庫存記錄為零或很低時,當補貨點與庫存記錄不合、特定活動發生之后及到了每周盤點期。(2)采用盲盤對賬的方法:盤點完成后與庫存記錄表比較,做到賬卡物相符。可自定義日盤,周盤,月盤等。(3)采用循環盤點:對于庫存等級較高,精確度較高的產品,進行循環盤點以提高精度。
3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3.1系統共分一級模塊10個:基礎信息、權限設置、倉儲配送、運輸管理、客戶管理、人事管理、結算管理、跟蹤管理、報表管理、合同管理。二級模塊:承運車登記、車輛預約登記、短提登記、改單登記、備貨派工、入庫單明細錄審、出庫單明細錄審、裝卸單明細錄審、備貨審核出庫、發貨明細表、裝卸車運作指標、運營日報表、裝卸日報表、進出日報、裝卸明細表、收入明細表、庫存報表、賬齡報表、進銷存報表等共計60個模塊。
3.2系統采用統一界面如下
軟件開發界面采用統一的風格,主要是方便操作和培訓。上面是一級模塊,左邊是樹型結構,右邊是操作界面。
3.3倉儲配送主要模塊介紹
調度中心:接收車輛的預約、出入、單據的登記、裝卸隊的安排、短提登記等。
錄審中心:主要單據的管理,包括明細的登記和審核。
查詢中心:在此客戶和工作人員按照權限查詢所有相關的業務。
電子交換中心:用于電子接口,能接受一定格式的excel表記錄。

庫存維護中心:能調整庫存、盤點、改單等。
勞務中心:包括各種非正常出入庫的勞務維護,包括:換箱作業、移倉作業、抽檢作業、盤點作業、殘損作業、報廢作業等業務。
報表中心:定制各種管理報表。
結算中心:用于按照合同出入庫量的統計和分析。
計效中心:用于成本,員工工資,獎金等的結算和分析。
管理中心:用于各種指標的管理和分析。
4數據庫設計和維護
該軟件的數據庫使用Oracle,采用UML技術進行概念模型設計,數據庫設計采用Sybase PowerDesigner、數據庫實現應用Oracle,程序實現的開發工具是Microsoft C#.Net,程序應用部署利用Microsoft.Net平臺。各子系統數據交互數據使用接口形式傳遞,子系統分模塊開發,集成并使用統一權限系統。

5系統設計理念
該軟件以合同管理貫穿整個設計過程,合同管理系統模塊與其他各管理系統模塊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是系統的核心模塊之一,是作為其他模塊產生應收款、應付款的結費標準。并首次將項目代碼和業務代碼引入軟件的管理和權限模塊,合同子系統首先通過創建項目代碼和業務代碼,將業務代碼與客戶書面合同號和供應商書面合同號關聯,再將客戶、供應商和保險合同的公共部分作為基本信息錄入,然后分別錄入具體標準,為便于計算收支,客戶合同和供應商合同錄入時劃分為收入標準、支出標準和其他標準三部分。這樣利用合同貫穿軟件設計的全過程還是首次,它的實現將物流和商流很好的結合,解決了物流系統中單純以訂單為主線的設計模式。
參考文獻:
[1] 徐天亮. 運輸與配送[M]. 北京:中國物質出版社,2002.
[2] 方芳,劉清. 運輸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趙啟蘭,劉宏志. 庫存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