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實現新的理論武裝,是黨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屆中央領導向全黨提出的要求和號召。本文從新成果新武裝決策的深意和新意的表現入手,深入分析了新成果新武裝要求的內涵和重點,并從保持關注理論發展大局的政治理論敏銳性、提高學習最新理論成果的自覺性、增強實踐最新理論成果的實效性、堅持對最新理論成果的探索性等四個方面提出了自覺實現新成果新武裝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新成果新武裝”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7-0000-03
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實現新的理論武裝,是黨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屆中央領導向全黨提出的要求和號召。如何深刻理解這一重大決策的深意和新意,全面準確地把握這一新的命題的內涵和指意,著力提高廣大干部學習、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素質和能力,以更自覺的理論武裝,創造更輝煌的業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召開,是擺在全黨同志面前的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一、 深刻理解提出新成果新武裝決策的深意和新意
2006年5月,胡錦濤同志在為第二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把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中心內容,著力引導廣大干部準確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成果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并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用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這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經驗和命題,新一屆中央領導人在此基礎上提出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的新要求、新命題,其深意和新意表現在它是立足我們黨面臨的新的歷史方位所作出的必然選擇。
其一,是履行馬克思主義政黨歷史責任的必然選擇?!笆赂锩宦暸陧懀徒o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從她誕生的那天起,就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黨的旗幟上,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黨在86年的風雨歷程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善于用發展著的并且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歷史每前進一步,理論創新就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能夠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一條基本經驗,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一個決定因素,并且在長期的實踐中,黨的每一代領導集體都將此視為黨的莊嚴的歷史責任。江澤民同志曾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宣稱: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我們黨履行歷史責任的成果。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同樣也是這樣做的,既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不動搖,又以巨大的勇氣和智慧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境界,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履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莊嚴歷史責任的新成果。
其二,是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新特征的必然選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其真理性認識并未過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能動搖。但鄧小平留給我們的最后一篇政治遺言即1992年視察南方的談話距今已過去了15年,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必然呈現出若干階段性新特征,如經濟從快速增長轉向均衡增長;粗放型增長方式轉向集約型增長方式;工業化從早期轉向中期即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新型工業化時期;城鄉關系從“重城輕鄉”轉向“以城帶鄉”;分配關系從“一部人或一部分地區先富”轉向“共同富?!奔础肮蚕沓晒保幻裆鷨栴}從解決溫飽轉向注重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建立轉向完善;改革的重心從企業的改革轉向政府自身的改革;人們的文化思想活動從統一性、封閉性、穩定性轉向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對外開放從“引進來”轉向“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經濟與社會的關系從注重經濟發展轉向經濟社會同時進步;小康社會建設從低標準的、偏重于物質消費的總體小康轉向“六個更加”的高標準的全面小康。如此等等。正如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重要講話中所指出的:“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征。深入研究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征,是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前提”。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將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所發生的變化概括為“四個深刻”即: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實踐決定認識,理論源于實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個過程,其中又會有若干個方面和領域發展的小階段,這種新的實踐和變化了的實際正是催生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肥沃而深厚的土壤。同時,也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達到了新的境界和階段。
其三,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必然選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最高權威是她理論上的權威,執政黨最首要的能力是她的理論思維、理論創新的能力,如果黨的理論創新能力衰敗了,理論創新活動停止了,那黨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前蘇聯的解體,其垮臺的軌跡就是先亡黨后亡國,先亡黨的思想和理論后亡黨的組織和隊伍,其原因是“四化”即“理論僵化、干部老化、作風腐化、威信弱化”。其中理論僵化,抱住已不能如實反映和指導變化了的社會主義實踐的僵化的傳統理論,是她解體最深層次的教訓。筆者曾接待過俄羅斯遠東研究所一位專家,他感慨地說:“上帝不公平,上帝給了我們一個戈爾巴喬夫,把我們的理論弄沒了;上帝給了你們一個鄧小平,中國人幸福,因為你們有正確的理論?!秉h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做了許多大事、要事、實事、好事 ,也經歷了不少難事、突發性事件,充分展示了治國理政的膽識、魄力、魅力和智慧,顯示了“改革、務實、親民、穩健”的執政能力和風格,贏得了全黨全國人民的信任、信賴。而所有這一切都源于新一屆中央領導能夠適時地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的戰略思想,勇于、善于進行理論創新,并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
其四,是回應人民呼聲和開好十七大的必然選擇。經過2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我國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伴隨著蛋糕做大,如何分好蛋糕的問題突現出來;與此同時,老百姓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強,如何使教育更公平、就業更充分、醫療更惠民、住房更廉價、環保更優質、食品更安全,等等,人民群眾呼喚著新的執政理念,新的理論主題。所以,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這些最新理論成果是順應廣大人民群眾要求,是回應人民心聲的理論。而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大會,她除了需要重要的組織路線和干部隊伍的準備外,更需要作重要的理論思想準備,號召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廣大黨員干部,是統一認識、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為開好十七大所做的直接的準備。
二、 全面把握新成果新武裝要求的內涵和重點
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這一要求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
其一,“不丟老祖宗又超越老祖宗”。也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既要繼承又要發展?!榜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一命題應包含有三層指意: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我們黨的立身之本,是“起家”的法寶,尤其在今天這樣一個紛繁復雜,風云多變的世界背景下,我們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丟這把刀子,忘掉老祖宗;二是必須堅持中國化。要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國情、黨情、社情、民情融為一體,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三是必須堅持最新理論成果。所謂最新理論成果重點是指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根據胡錦濤同志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可以把黨的十六大以來的最新成果概括為八個方面或“八大觀”,即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和諧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農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創新觀”;堅持“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能力觀”;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先進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和平發展的外交觀”。將上述三個方面的涵義和要求統一起來,才能是科學的理論武裝,才能正確地指導實踐。
其二,堅持基本原理又探索新的理論體系。也就是既堅持已被實踐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正確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又勇于面對新形勢,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形成新思路,探索新體系,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境界,實現理論發展的新飛躍。如果把馬克思主義比喻為一條歷史長河的話,毫無疑問,無論是馬恩、列寧,還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他們的理論都溶入了這條長河,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條歷史長河又有若干不同的河段,由于每一代偉人和領袖,他們所處的歷史方位不同,要回答的歷史課題不同,因而不僅進行理論創新的風格不同,而且所形成的理論成果也不同,必然體現出理論創新的階段性特征來。比如同樣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通過創立和平發展的時代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改革開放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理論、“一國兩制”論等,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體系。而江澤民通過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以及引進來與走去出的相結合的戰略等,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如前所述的“八大觀”,實際上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和框架,它的主題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社會。
其三,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要求必須從兩個方面去把握:一方面是“最新成果”對以往成果的繼承,尤其是把握好貫穿在它們之間的“脈”,弄不清、弄不透這一點,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巴涍^去,就意味著背叛”,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必須尊重自己的理論先驅和淵源,正如馬恩不批判繼承“三個來源”,就不可能創立“三個組成部分”一樣,十六大以來的“最新成果”首先是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以發展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以黨的建設為關鍵,以實事求是為靈魂,以執政為民為目的的??茖W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所強調的發展是硬道理,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強調的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一脈相承的;構建和諧社會與鄧小平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強調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要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統一的論述是一脈相承的。諸此等等。可見,改革開放以來,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十六大以來的“最新成果”,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主張、基本觀點上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也必須充分肯定“最新成果”是對以往成果的豐富和發展,甚至是突破性的發展。弄不清、弄不透這一點,就不是唯物辯證法的態度,停止對馬克思主義的探索、創新,也是一種背叛。十六大以來所提出的“最新成果”無疑是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的產物,說了很多新話,很多話是第一次說,是首次說,比如在發展理論方面,首次提出“五個統籌”、又好又快、清潔安全節約發展的思想;在創新理論方面,首次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四個支撐”、三種創新能力;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首次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20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方面,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形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格局;在對形勢和社會發展階段判斷上,提出“兩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即本世紀頭20年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期。等等,這些足以表明“最新成果”是與時俱進的成果。
三、 自覺實現新成果新武裝的有效途徑
要把理論的最新成果,轉化為實踐的最新成果,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
其一,必須保持關注理論發展大局的政治理論敏銳性。全黨同志尤其是黨的領導干部必須關注黨的理論發展大局,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理論敏銳性。所謂“講大局、懂大局、謀大局”,首先應講理論大局、懂理論大局、謀理論大局,因為理論是先導,理論方向不明確,決策就會失誤,行動就會誤入歧途。政治理論敏銳性是領導干部應具備的一種素質,缺乏這種敏銳性就意味著領導素質的孱弱和不高。
其二,必須提高學習最新理論成果的自覺性。要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落實干部教育培訓條例,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全黨理論學習、干部培訓的中心內容,加大理論武裝力度,引導廣大干部全面準確地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曾慶紅同志在中央黨校強調,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新的實踐。“這是我們黨的事業的主心骨,也是中央黨校主課”,要更好地實現最新成果的“三進”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要保持優良的學風,做到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克服輕學、厭學、淺學、假學等不良學風。
其三,必須增強實踐最新理論成果的實效性。再先進、再嶄新的理論,如果不去實踐,不加以貫徹,使其束之高閣,都是蒼白無力、毫無價值的理論。實現新的理論武裝的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社會新的發展。人的生命在于運動,理論的生命在于實踐。當前,從湖北實際出發,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四個著力”方面轉化最新理論成果,即著力做好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重點要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最新理論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使理論取信于民、服務于民。
其四,必須堅持對最新理論成果的探索性。理論的創新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付出艱辛的探索,還需要等待實踐的檢驗,也需要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同和理解?!霸诮夥潘枷胫薪y一思想,在統一思想中解放思想”,這是我們黨堅持理論創新的一條經驗,實現全黨同志最新理論武裝的過程,也是一個激發全黨理論創新的活力,集中其智慧,并統一全黨思想和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進理論調研、理論疏理、理論整合的過程,從而使新的理論成果更鮮活、更嚴謹、更富有說服力和凝聚力。
責任編輯 劉鳳剛